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8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推进以来,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一、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第三道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还在做第二道题的记录。……这样的学习,怎能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
  曾有一次,一位特级教师上公开课,听完后我有两个感触很深:一是他把课本里的“例题”都用“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老师讲解之前先思考;二是他的学生居然想出了这么多我在以往的教学中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方法(须知我们在此之前已经不知道讲过多少遍这道题了)!我就是从他身上得到了启发。
  二、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与此类比,我们的教学是否也可以“不教而学”呢?如果是这样,哪上课讲什么呢?
  先打一个比方:假定一个数学老师只会做一道数学题,那么他会觉得解这道题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十分重要的,因而他会非常详细地讲解每一步;假定一个数学老师只会做两道数学题,那么他会觉得解这两道题时所用到的共同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因而他在讲课时就会重点讲授这些共同的方法,这位老师如果站在系统的高度去讲解这两道题,他所需要的讲课时间也许并不比第一位老师多……
  依此类推,一个教师会解决的问题越多,他就越能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本学科的知识,要讲的东西就会越少。
  三、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有一位数学教育专家曾经总结过这样一个经验:静看3分钟。意思是指一道题拿出来以后,应先给3分钟时间让学生看看、想想、做做,再由老师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领悟。
  这个经验好不好?我认为这个经验有进步的一面,它比起那种套题型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的思考,比起那种一道题拿出来以后,急急忙忙地进行挤牙膏式的“启发”教学更能让学生去探究问题。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如何?我们的老师现在都会这样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等等。但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读懂了这个“导”字?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打一个不一定很恰当的比方:有一种职业叫做导游,他们的任务就是带旅游者去参观。实际上,大多数喜欢旅游的人都不喜欢导游。原因是,如果有导游的存在,那么他指你去东,你不能去南,不能去北,更不用说去西了。你的行程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你的旅游也就失去了自主性。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导游”就是你跟在他的后面去游。那我们对教学中的“导”字会不会也这样去理解呢?
  大家知道,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与生俱来有着一种逆反的天性。他们希望尝试,他们希望创新,他们希望走出自己的路!但是,我们的教学却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导入我们事先预设好的轨道,学生甘心吗?情愿吗?
  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还能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魅力吗?难怪我们的学生经常会问类似的问题:老师,为什么我这样做不行?这样做行吗?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真正理解教师的“主导”,就不可能有学生的真正“主体”。因此,我更认同一种新的观念: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
  四、“内部问题内部解决”
  我现在带了两个班,有一个班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虽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浓,但在晚自习的时候却很少有学生来问我问题。有一次,我问了数学课代表。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一句:“内部问题内部解决”。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
  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有一种做法是比较特别,效果也不错:当学生刚进入高中的时候,他们由于习惯了那种长期的“就范”式的教学,一下子要过渡到没有“拐杖”的独立思考,因而感到很不适应。于是他们产生了很多学习上的问题,特别是三五个学生一起来问问题时,我总是力争不直接地回答,尽量充当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尽量不以自己的思维左右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畅所欲言。
  对于A同学提出的问题,我让B同学在我们面前说说看;对于B同学提出的问题,我又让C同学在我们面前说说看;对于C同学提出的问题,我反过来让A同学在我们面前说说看……。偶尔的,当他们的解答有不正确或不严谨的地方时,我会装着不懂的样子提出疑问,以便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
  久而久之,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了自己是能够学好数学的观念,逐渐摆脱了对老师的依赖。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样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学生中间形成了一种互相探讨的风气,在班级里形成了学习型的小“社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使课堂内外充满了活力!
  (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分类讨论的思想是将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或分割)成若干个基础性问题,通过对基础性问题的解答来实现解决原问题的思想策略.对问题实行分类与整合,分类标准等于增加一个已知条件,实现了有效增设,将大问题(或综合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或基础性问题),优化解题思路,降低问题难度.分类讨论的思想广泛地应用于中学数学的各类问题中,也是近几年来高考重点考查的热点问题之一。  分类讨论的方法即根据问题的条件和所涉
期刊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如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把生字识记的枯燥乏味变成学生喜闻乐见,成为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难点。在新课程背景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就研究了不同的识字教学方法,广泛运用于识字教学中。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和探索了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低段识字教学,有效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有效识字的目的,
期刊
摘要: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这种语言艺术使用得当与否,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埃克斯莉说:“教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那种方法。”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感到学习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愉快地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随着英语教学新课标的推广,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探索适合现代英语教学的新方法,英语趣味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期刊
实验教学既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实验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该研究的问题,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一直致力于物理实验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实验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实验-教学反馈”为基本流程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取得
期刊
一、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内涵和意义   1.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 。每节课里都有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人和媒体之间,还包括教学内容、环境等随着教学的进程,通过对信息的交换、沟通和分享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和过程。   真正的互动,一定是相互之间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比如说,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没有真正的动心,没有真正的思考,这只是表层的我问你答。要想真正对学
期刊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时代呼唤具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倡自主发展教学法,是培养富于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谓自主发展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享受自由、民主、平等、关爱与发展的权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自主发展意识、掌握自主发展方法与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几年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学习、探究,下面谈谈我是如何
期刊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的提出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针对新教材识字量大,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尽早阅读的特点,我们总结了一线教师的识字教学经验,进行低年级开放式识字教学研究,提出识字教学应以生为本,以社会生活为源头活水,把握识字规律,拓展识字途径,构建开放式识字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精神,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
期刊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限。”对于学生来说,作业不仅仅是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手段,是进行学习实践的经历,是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途径,更是学习的延伸活动。绝大部分教师对阅读课文的讲授都非常重视,但是对于拟授阅读课文的预习有所忽略。  不但影响了阅读课文的教学效果,而且限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那么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学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本文就新课教材中阅读课文的预习方法进行
期刊
新课程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如何把握好“度”,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度”的控制是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是提高中学历史自主学习效果的关键。  一、加大“力度”是开展自主学习的保证  在现阶段中学历史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的学校为数不多。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的开头,学生的思维不受前摄抑制的作用,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但也正是上课初始时,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最为分散的时候。因此,教师利用这一规律巧设情境,设计一个好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使“课伊始趣亦生”是尤为重要的。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接触新课时,就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主动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去。笔者在多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