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图像问题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kkkkkkkssss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图像能形象且直观的描述物理规律,要求学生能从图形中提取信息后推理、分析来解决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且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下面就电磁感性中的图像问题讨论以下应用。
  注意事项:1、定性或定量地表示出所研究问题的函数关系
  2、在图象中E、I、B等物理量的方向是通过正负值来反映
  3、画图象时要注意横、纵坐标的单位长度定义或表达
  一、反映感应电流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例1如图1—1,一宽40cm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导线框位于纸面内,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
  速度v=20cm/s通过磁场区域,在运动过程中,线框有一边始
  终与磁场区域的边界平行。取它刚进入磁场的时刻t=0,在图
  1-2所示的下列图线中,正确反映感应电流强度随时间变化规
  律的是( )
  
  
  
  
  
  
  
  
  
  分析:本题要求能正确分解线框的运动过程(包括部分进入、全部进入、部分离开、全部离开),分析运动过程中的电磁感应现象,确定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线框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线框的右边作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在整个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由于线框作匀速直线运动,其感应电流的大小是恒定的,由右手定则,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逆时针的,该过程的持续时间为t=(20/20)s=1s。
  线框全部进入磁场以后,左右两条边同时作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反向的感应电动势,相当于两个相同的电池反向连接,以致回路的总感应电动势为零,电流为零,该过程的时间也为1s。而当线框部分离开磁场时,只有线框的左边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感应电流的大小与部分进入时相同,但方向变为顺时针,历时也为1s。正确答案:C
  评注(1)线框运动过程分析和电磁感应的过程是密切关联的,应借助于运动过程的分析来深化对电磁感应过程的分析;(2)运用E=Blv求得的是闭合回路一部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而整个电路的总感应电动势则是回路各部分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代数和。
  二、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例3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规定向里的方向为正。在磁场中有一细金属圆环,线圈平面位于纸面内,如图3—1所示,现令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先按图3—2中所示的Oa图线变化,后来又按图线bc和cd变化,令ε1,ε2,ε3分别表示这三段变化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I1、I2、I3分别表示对应的感应电流,则( )
  
  
  
  
  
  A.ε1>ε2,I1沿逆时针方向,I2沿顺时针方向
  B.ε1<ε2,I1沿逆时针方向,I2沿顺时针方向
  C.ε1<ε2,I1沿顺时针方向,I2沿逆时针方向
  D.ε1=ε2,I1沿顺时针方向,I2沿顺时针方向
  分析: 本题要求讨论穿过线圈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研究的思路是:抓住磁场变化的不同阶段,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在Oa时间段中,磁场向里均匀增加,由楞次定律和右手螺旋定则可判定,感应电流I1为逆时针方向,设a、b两时刻的磁感强度为B,则ε1=△φ/△t=(△B/△t)S=BS/4。
  在bc段中,磁场向里均匀减小,由楞次定律和右手螺旋定则可判定,感应电流I2为顺时针方向,ε2=△φ/△t=(△B/△t)S=BS。
  在cd段中,磁场向外均匀增加,由楞次定律和右手螺旋定则可判定,感应电流I3为顺时针方向,由于该段斜率与bc段相同,因此ε2=ε3。正确答案:BD
  评注对电磁感应物理过程的分析是研究和求解电磁感应问题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本题中从bc段到cd段,虽然磁感强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而感应电流的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我们不切实际的想当然,往往会误入歧途。
  三、判断其它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
  例4如图4(a),圆形线圈P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正上方悬挂一相同的线圈Q,P和Q共轴。Q中通有变化的电流,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4(b)所示。P受重力为G,桌面对P的支持力为N,则( )
  
  
  
  
  
  A.t1时刻N>G B.t2时刻N>G C.t3时刻N  分析:本题通过图像来传递关于电磁感应的有关信息,解题时我们要抓住图像给我们的关键的过程信息。
  由图像可知时刻t1在Q中的电流增大阶段,假设Q中的电流向某一方向为正方向,由楞次定律,在P中引起的感应电流与Q中电流方向相反,在两线圈中产生相互作用力为斥力,N>G。
  时刻t2在Q中电流不变阶段,P中不能引起电流,N=G。
  时刻t3在Q中电流减小阶段,P中引起了感应电流,但此时Q中电流为0,因此无法实现相互作用,N=G。
  时刻t4与时刻t2情况相同,N=G。
  评注图像是数理综合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运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时,首要问题是能解读图像中的关键信息(尤其是过程信息);其次要能有效地实现物理信息和数学信息的相互转换。如本题中电流为零的t3时刻的分析,对我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陕西省洋县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这种语言艺术使用得当与否,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埃克斯莉说:“教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那种方法。”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感到学习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愉快地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随着英语教学新课标的推广,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探索适合现代英语教学的新方法,英语趣味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期刊
实验教学既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实验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该研究的问题,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一直致力于物理实验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实验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实验-教学反馈”为基本流程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取得
期刊
一、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内涵和意义   1.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 。每节课里都有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人和媒体之间,还包括教学内容、环境等随着教学的进程,通过对信息的交换、沟通和分享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和过程。   真正的互动,一定是相互之间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比如说,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没有真正的动心,没有真正的思考,这只是表层的我问你答。要想真正对学
期刊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时代呼唤具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倡自主发展教学法,是培养富于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谓自主发展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享受自由、民主、平等、关爱与发展的权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自主发展意识、掌握自主发展方法与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几年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学习、探究,下面谈谈我是如何
期刊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的提出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针对新教材识字量大,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尽早阅读的特点,我们总结了一线教师的识字教学经验,进行低年级开放式识字教学研究,提出识字教学应以生为本,以社会生活为源头活水,把握识字规律,拓展识字途径,构建开放式识字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精神,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
期刊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限。”对于学生来说,作业不仅仅是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手段,是进行学习实践的经历,是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途径,更是学习的延伸活动。绝大部分教师对阅读课文的讲授都非常重视,但是对于拟授阅读课文的预习有所忽略。  不但影响了阅读课文的教学效果,而且限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那么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学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本文就新课教材中阅读课文的预习方法进行
期刊
新课程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如何把握好“度”,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度”的控制是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是提高中学历史自主学习效果的关键。  一、加大“力度”是开展自主学习的保证  在现阶段中学历史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的学校为数不多。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的开头,学生的思维不受前摄抑制的作用,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但也正是上课初始时,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最为分散的时候。因此,教师利用这一规律巧设情境,设计一个好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使“课伊始趣亦生”是尤为重要的。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接触新课时,就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主动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去。笔者在多年
期刊
新课程改革推进以来,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一、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
期刊
在前面几次进行的联考中,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乃至全年级大部分班级在默写题上失分都十分严重。从前不久的联考卷来看,我任教的两个班的本小题平均分分别是3.18和3.23,而这个题的满分是5分。如此严重的失分现象令人担忧。查阅学生答题卡发现,不少学生的卷面一片空白,根本写不出来;有的学生写出来了,却不准确,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颠倒语序,张冠李戴等问题。这其中,又以写别字、错字问题最为严重。  通过调查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