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语言实现人的理性认识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何卓有成效地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如何鼓励和培养每一位学生去疑、去问、去探索,是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想问、敢问、善问、乐问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习需要,同时问题本身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定向,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如果我们把数学的内容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就会激发起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该特别注意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的。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感悟。“悟”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外在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才能自己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做到融会贯通,达到“真懂”、“彻悟”的境界,提高数学直觉能力。
  教师的启发也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首先,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
  其次,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
  其三,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创设安全愉悦、民主和谐的情境,鼓励学生敢问
  1.“爱”是敢问的前提。如果我们教师能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心中博大的爱,那么在课堂上就应该时刻注意营造出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言心中之所言,敢问心中之所问。.“民主”是敢问的基础。小学生好奇心、自尊心与思维的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专制式的教学最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力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以自己的参与热情,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大胆提问。师生间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教学是在知识和情感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氛围、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可以激发创新意识,热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能充分调动和有效地组织智力因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引导学生会问,培养学生善问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教学无疑是主渠道。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则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出许多开放性的问题,以问引问。教师的问题有多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就有多大,也就能提出多大的问题。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有很大差异。原因在于教师因材、因人设问的能力高低各不相同而已。
  四、向课后延伸,是学生“问”的源泉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发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引发更多新的问题。让我们努力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上课,再“带着问题走出教室”,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学生的计算错误是多种多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学生自身的原因更是不容忽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发现计算错误、自我纠正错误的能力呢?这是我们作为数学教师急于解决的
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深入贯彻,以及中考作文比重的加大,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但目前的作文教学恰恰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大薄弱环节,许多语文教师费九牛二虎之力,作文教学的效果仍不是很理想。甚至不少学生对作文更是谈“文“色变,哪里去要求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生习作呢?因此,改进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就
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解析的习题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中考题型中必然会涉及到的思维考点。具体指以数学本质的不同和相同点将科目中研究的对象按不同种类划分的数学思想。学会在初中数学中探究或者解题时正确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的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技巧,一举反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解题;分类讨论 在初中数学中,一般逻辑性明显、综合
学校体育的中心任务是体育教学,怎样才能把课上地好些呢?我认为首先应当在备课上下功夫,努力钻研和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1、熟悉和精通教材和课改精神;2、认真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方面的关系;3、安排和设计好备课环境;4、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因此,教师必须首先理解和熟悉课改精神和掌握有关教材的的“三基”,然后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思想品德设计好因地制宜、新颖和利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从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到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要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正处于青年期的中学生,他们面临人格再造的“第二诞生”,观察记忆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的
选择低密度聚乙烯(LDPE-18D)为主体材料,二苯醚(DPE)为稀释剂,用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疏水性的聚乙烯微孔膜,重点对不同浓度的LDPE/DPE微孔膜结构以及采用不同牌号的LD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它顺应时代潮流,是国强民富之根本。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师的重要任务。那么,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在学科中优化教学法。如何优化教学法,笔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努力探索行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下来。同时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习兴趣,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