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提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有效的提问尤其能提高课堂效率。当然如何提问,怎么提问也是有讲究的。老师如何创设理想的问题情境,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带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使整个教学过程可以顺利进行。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掌控,偶尔加入一些提问适当的调控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师生感情,学生需要老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文章就对如何用好的提问来帮助小学生有效的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进行深刻探讨。
  关键词:高校课堂;提问;数学;学习积极性
  
  用好的提问方才可以助力小学生高效的学习,但是好的提问是需要提问技巧的。老师的提问是要能够和同学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可以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始终如一的听讲。一堂课有几十分钟,学生在听讲时很难一直全神贯注,所以老师需要一些小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打开他们的思维模式,开启学生智慧之路的阶梯。好的问题也是一剂好的润滑剂,可以使整个课堂从开始到结束都能够顺利的进行下来,学生也可以在一个轻松欢快的氛围下学习。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而且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 问题设置要精良,抓住关键点
  老师对于问题的设置要抓住关键点,围绕题材紧贴书本内容。问题设置时教师首先要明确你设置问题时想要考察学生什么,又要让同学们从这个问题中学到什么知识,而问题的设置要让学生一下就能清晰明了老师设置问题的意图,这样他们在寻求答案时才有跡可循,明确目标方向。老师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的提问题,否则学生会很难理解问题设置的意图,自然也很难找到问题的答案,因为他们无从找起,没有明确的目标方向。所以说老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要花些心思,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切合点,切中重点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到“圆的周长”这一章节时,在课堂的一开始可以先引入问题,“小明和小胡两人比赛跑步,小明沿着正方形跑道,跑直道,而小胡选择跑弯道,沿着圆形跑道。那么两人若以同样的速度跑,谁会先跑到终点呢?”借此一问,让学生主动思考,探讨这一章节的内容“圆的周长”这一问题切中了中心,围绕课堂主题计算圆的周长。通过提问的形式,他们一定会开始思考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应该如何运算,通过小问题的形式开启课堂主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思考探索。
  二、 反复推敲问题,设置要清楚具体
  问题设置前老师要反复推敲,这个问题是否可行,是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问题表达的是否清楚具体,他们是否可以读懂接受。老师需要反复推敲,一一地考虑这些问题,毕竟只有让学生读懂,而且有学习价值,那么这个问题的设置才有存在的意义。否则问题超纲了,同学们肯定回答不上来,那么这个问题也就没有回答的意义了。教师在设置时可以注意几点。第一,切记不要长篇大论,可以做简单的铺垫,但是篇幅不要太长,直抒胸臆简单明确。第二,切忌模棱两可,既然是让学生回答问题,那么最基本的是要让学生理解问题表达的含义,知道要回答问题的方向,否则同学们连问题的目标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那还谈什么回答问题,找到答案呢!第三,对于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分层设疑,把问题一点一点的简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慢慢来,化难为易。
  例如,一个计算题它包含了加减乘除以及运算定律,同学们刚接触这样的计算题可能一下答不上来,这时老师可以帮他们化简一下。先带领他们回顾运算定律的内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计算题中运用了哪一种运算定律。然后在运算时遇到加减乘除在一起的计算题,同学们要先运算哪一部分。如此把问题拆分开来,帮助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出问题答案。
  三、 注意提问的方式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也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在以往的教学提问方式中,教师们就是直奔主题,直接明了的问学生,不加一点的铺垫和点缀。学生在面对这样的学习方式可想而知,尤其还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一定会对这样刻板严肃的教学方式产生厌烦。小学生都还是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而且过于单板的内容他们丝毫不会产生兴趣,只会越来越厌烦。所以老师在面对小学生时要考虑到他们的感受,根据他们的喜好进行提问。
  例如,老师在教学生加与减时,可以引用有趣生动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点燃学习兴趣。好比如,让他们计算十六加十九等于多少时,老师可以这样转述“王奶奶的后院养了许多鸭子和公鸡,一天王奶奶想要卖掉所养的公鸡和鸭子,但是要先计算它们的总数,那么你们可以帮王奶奶计算吗?”通过聊天问答的形式,再加上生动的画面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便可以投入到学习当中了。小学生都喜欢有趣生动的画面,如果过于直板,他们反而不会专心于学习,老师可以利用他们天性,多引用一些有趣的话题,再结合我们所讲内容,如此一来必定会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四、 问题的设置
  (一)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问题的设置要彰显一定的水平,对学生来说既要具有挑战性,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还要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老师设置问题是想要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所以设置问题时要紧贴教材内容,也可以适当的增加难度,试着让学生突破一下自我。不仅如此,问题的设置还要具有存在价值,能够帮助到学生具有启发性。
  在提问时老师要避免随心所欲,胡乱的提问,打破课堂节奏,切忌不要急功近利,追求一时效果而不注重质量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是否符合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否对于同学们有所帮助,它是否有存在提问的价值等等。不要浪费每一个问题,也不要浪费课堂时间,要充分发挥好每一个问题的价值,也不要虚度课堂上的一分一秒。
  (二)问题的设置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老师一味的秉承传统的教育观念,用单板的问题,严肃的提问方式,那么会使得课堂氛围变得生硬无趣,学生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的教育模式下,很快便会失去学习兴趣。求其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本就偏向思维和逻辑化,学生在学习起来相对困难,如果老师的教育模式还是那么传统无趣,学生就更加不愿意学习,成绩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不上去。所以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应用先进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够点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到“年、月、日”这一章节时,在课堂的一开始可以先通过有趣的话题引入这一章节的内容。比如老师可以采用打谜语的方式说道:有一物生来很稀奇,它穿着三百件衣服,但是每天都会有人为他脱去一件衣服,而且到了年底就剩下一张皮了。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通过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通过有趣的提问引入这一章节的主题。
  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很重的年纪,而且也有很强的求知欲,所以老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主动思考探索,这也是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在课堂中,老师也可以时不时的进行一些提问,当然这些提问要讲究技巧性,不要盲目机械性的提问,老师的提问方式可以是充满趣味性,或是和同学们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比如说,“我们国家举办的奥运会是哪一年,那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同学们是哪一年出生的,你们是出生在闰年还是平年?”诸如这一类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不要那么拘束,一拘束了便容易局限學生的思考,大大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问题的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它比较偏于抽象化和逻辑化,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如何才能帮助学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当然每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一样,所以老师也要注意有层次性的提问。学生的成绩有高有低,理解能力也有强弱之分,老师要根据各班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对于问题的设置可以由易到难,务必要考虑到每一位同学。这就需要考验老师的教学水平了,是否能够合理的划分问题层次,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区别对待。
  好比如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提问方式,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老师可以简单明了地直接提问,少一些弯弯绕绕。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则可以稍微转化一下提问的方式。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难度,加深所提问题的深度。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老师要学会区别对待,不要为了减少麻烦就一概而论,那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成绩差的学生因为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不是自暴自弃,就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成绩提升不上去。成绩好的学生,一直以来就是平稳的学习,没有任何突破和挑战,虽然不会退步但也很难取得更高的突破。
  五、 课堂提问要以贴近学生为原则
  老师的提问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若是能够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那么老师的教学当会事半功倍。俗话说,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将学习当作兴趣来做的话,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有不小的进步。所以老师在课堂提问时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思考。学习若是能够充满了乐趣,相信学生会有很大的突破。
  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好的提问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老师的问题设置要精良,能够精确的抓住重点内容,言简意赅却能抓住中心。若要达到这样的要求,老师就需要对每个问题进行反复推敲,问题的设置是否可行,是否能够帮助到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考虑到提问的方式和问题的设置。提问时老师要知道你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他们沟通交流,这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问题的设置有三点,第一是要具有挑战性,能够启发到学生。第二是要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去学习探究。第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三点必不可缺。
  参考文献:
  [1]马春燕.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9(29).
  [2]吴从威.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2).
  作者简介:
  汪慰生,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发区校区。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学习强调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因此,将深度学习的理念有效融入复习教学中,将带有一定探究性的数学问题视为学习的支撑点,并在充分运用体验式活动中让深度学习的形式得以实现,达到在提升学生学习力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升数学素养的目的。文章以“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教学为例,探究将深度学习融入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复习课;二元一次方程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被动学习导致数学课堂
摘 要: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分析和判断问题的思维,可以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思想基础,另外,数学学科中含有多种数学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们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多种问题。因此,初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数学学科的研究,寻求有效的方法实现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发挥其功能,为其他学科服务。本研究立足于中学数学和其他学科渗透整合的研究,阐述了中学学科和其他学科渗透整合的意义,且对中学数学学科在
摘要: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教学实例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民主平等中解放学生的大脑;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在实践活动中解放学生的双手;把握课堂教学阵地,在提问辩驳中解放学生的嘴巴;组织校外参观活动,在多彩体验中解放学生的空间;组织各项实践活动,在观察发
摘 要: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课堂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平台,应当通过强化彼此间的互动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促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而师生互动的作用发挥需要教师进行设计,以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等方式,在双方交流中去发散学生思维,进而深化有效教学。基于此,文章将结合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对如何实现师生互动深化有效教学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和发展,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中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一直沿用至今,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科教学的改革,还能更好地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也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融合,为了能够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就需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保
摘 要:初中数学在初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要在课堂上用数学分析和计算的方法,还要让学生能够拥有完整的数学思维,在今后的学习中自主学习。本文从指导观察,发现规律;拆分重组,巧解难题;感悟质疑,自主探究三个方面入手,意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思维;自主学习;拆分重组;巧解概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也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初中化学教学之中,信息化教学手段也将成为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渠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加清晰、生动地像学生展示化学知识和原理,而对于化学微观知识教学尤为适用,可以显著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化学微观知识教学工作的发展,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以更好地促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效率的提升。基于这一背景,文章基于教学案例分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效益。在设计提问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坚持提问要“全”“小”“进”“趣”,从而“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让政治课堂活起来,打造魅力课堂、高效课堂。  关键词:课堂提问;“全”;“小”;“进”;“趣”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如一泓平静的湖水,巧妙的课堂提问就好像往湖水中投入一粒石子,
摘要:在教育教学体系中,政治学科是很关键的一门课程,不管是在哪个阶段,政治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初中教学中,通过良好的政治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但是政治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难度比较大,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初中政治教学中,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加深对初中政治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教学;应用 
摘 要: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其文学成就显著,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由于莫言作品的负面解读与争议性,导致莫言的文学作品一直都以尴尬的局面被拒在中学语文教材的门外,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学语文教材一直都具有封建性、保守性的特点,再加上中学生的主观接受文学的水平与能力,导致莫言的文学作品在受到众多争议与讨论后才真正走入中学的语文教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