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承继与发扬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ar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六言传统”是我国古代诗文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极具文学美与音韵美的写作形式,运用在现代文中是一种经典的“四、六,四、六”句式,因其韵脚的统一与内容的对仗,呈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有效地将“四六言句式”运用在作文中,可综合展现考生在语言、审美、思维与文化方面的素养,亦可满足高考作文对审美性与思辨性的要求。
  在记叙文中,“四六言句式”放在开头可以起到“起兴”的作用。如果在句式内容上再巧妙地融合比喻的修辞,那么便可达成“比兴”的效果,在一种优美的语言氛围中切入叙述。在散文中,开头使用“四六言句式”,不但可以营造出诗意的意蕴,更能使散文在起笔处呈现出张弛有度、内敛中富有张力的艺术效果。
  在散文或记叙文的结尾处使用“四六言句式”,能够起到昂扬语气抑或延展余韵的效果。“四六言句式”兼顾“情”与“志”,能有力地突出主题,让文章在和谐统一中达到收束全文、明确主旨、引发思考的目的。
  写景和抒情,是中学生无法回避的重要写作内容。在写景中,借助“四六言句式”以四言部分描摹景物、六言部分展露情思,两部分共同烘托或对比突出,可以使文章由景入情、依景而思。在抒情中,“四六言句式”可以产生一种“叠加”效应,语势的递增与句式结构上的反复,可以让抒情更加强烈动人。相较于“你鬓上的白发和眼角的细纹,是岁月无情的摧残”这样简单直白的句子,“四六言句式”显然在抒情上更为生动强烈,又深具文学美———“鬓间华发,皆为风霜浸染;眼底沟纹,尽是岁月磋磨”。同样的语义换了不同的句式,呈现出的是完全不同的表意效果。
  在议论文中,“四六言句式”应主要使用在论据的起始部分。如论述“保有赤子之心能使人伟岸”这一论点时,以科学家钱伟长为论据,用一句“四六言句式”引出———“顺逆交替,境遇因人而异;秉承赤诚,初心历久弥坚。”这样的开头能够在一种大气的语境中,将论据高举而来,中心论点也就在这唱和之间呼之欲出。可见,“四六言句式”作引,能够增强议论文的语言美和意蘊美,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准确点明主旨,又不显得繁复缀余。作结亦复如是,只是应注意论据的内容要在句子中被完全概括并升华,这也恰恰是论据部分训练的重点。
  “四六言句式”运用在高考作文中,强调的是一种“曲水流觞”之美,可以让阅卷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有水到渠成之感,又有沁人心脾之美、醍醐灌顶之思。“四六言句式”是增强作文审美性和深刻度的“秘宝”,值得深入学习,长期训练。
其他文献
《论语》这部书,中国人读了两千年。古人读《论语》,或为经世致用之资,或为科考中举之阶。而我们今天读《论语》,另有独到的价值。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讀《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这是因为:  一方面,包括《论语》在内的古代经典作品是文化与精神的纽带,一头是当下的我们,一头是历史。它们是中国人的精神的根,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文化标识。  另一方面,《论语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民谣歌手赵雷以这样一首清澈、纯净的《成都》走进了大众视野,一首简单的曲子却超越了许多所谓“神曲”;《中国诗词大会》上的高中生武亦姝,气质淡定从容,在赛场上一鸣惊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身上震撼人心的力量,源自安静中追求的纯净。  安静,即不躁动。相比于自然界的无声,深层次的安静来自生命的內在。“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就是对安静最好的写
5月26日,意大利7名科学家被控过失杀人罪,原因是他们在2009年4月6日发生拉奎拉地区的地震前,未能及时发出警报,导致超过300人丧生。该消息传到中国后,被各路“专家”们折磨久矣的民众,纷纷呼吁要同国际接轨。    如果意大利的7名地震专家生在中国  邓海建  http://opinion.hexun.com/2011-05-28/130047903.html  倒霉的意大利地震专家,竟然因为“
“老张,买早点去呀?”  “哎,买早点去。”老张颤颤巍巍地跨上永久牌自行车,车子年头儿太长了,骑起来叮当乱响。他当兵去新疆前就有这辆自行车了。老张隔着卡其布摸了摸口袋里的那枚奖章,奖章还在,棱角分明,安稳地躺在裤兜里,让他安心。  “油条、豆浆,豆浆要绿豆的。”  “好嘞,張大爷。”  老张接过塑料袋,正要走,被人叫住了,是多年的街坊老李。  “哟,老张,你这是掉了个什么呀?”老李手里正举着那枚奖
社团简介  山东省微山一中小荷文学社初创于1984年10月,同年加盟“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谊会”,此后多次被评为“中学优秀文学社团”“全国百佳文学社团”“全国十佳中学生文学社团”。  小荷文学社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下设编辑部、拟稿部、通讯部、记者部;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定期举办演讲比赛、专题讲座、辩论赛、作文竞赛、文学沙龙等;有众多优秀的创作成员,微山一中在校生近6000人,众多热爱写作的青年学子积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精神》一书中曾说:何谓文化7文化就是我们的人生,只是并不指我们每个人个别的人生,乃是指一个大群体的人生,乃是一种共同的生活。文化是有传承的,文化传统便是民族的一部生命史。他引用《论语》中的“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说文化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活的,是在每个人身上的践行。钱穆先生还说,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乃是教人怎样做一个人。中国文化的延续,主要靠一种传承,一种世世代
题目  2018年11月,江苏省常州市某小学一场关于学生惩戒制度的“听证会”让教育惩戒的老话题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一边是“严师出高徒”的传统观念,一边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极端个案,何去何从一直是教育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难题。2018年12月13日的《人民日报》“大家谈”栏目提出此类争议,有人认为“惩戒教育势在必行”,也有人认为爱的教育才是根本,“惩戒教育大可不必”。  请从“惩戒教育势在必行”與“惩戒
“到得祖父床边摇了祖父许久,祖父还不作声。原来这个老年人在雷雨将息时已死去了。”读到这儿,我的眼泪不可遏制地夺眶而出。  我说不清那一刻流泪的原因,是对书中翠翠爷爷的不舍与叹惋,还是对翠翠的同情与可怜?或许两者都有。但更多的,其实是我对翠翠的埋怨。如果她肯早早地告诉爷爷她的意愿而不是一味脸红逃避,如果她能斩钉截铁地拒绝天保也不至于让爷爷驮着命债的负担,如果她可以体察到哪怕一点点爷爷情绪的异样……那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说到刚才故事中哪个人物让人感触最深,我想很多人一定会说胸襟宽广的鲍叔或招贤纳士的齐桓公,但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管仲。他的奋斗之路或许与鲍叔不同,但胸怀天下的成色始终如一,值得我们学习。  很多人或许会说,管仲不是故事里的反面角色吗?他先是暗箭射中公子小白,又在公子纠失败后追随齐桓公,这样的不忠贰臣,何以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大家是否思考过,管仲在追随二主的个人选择背后
孤独一点儿,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你自己。  ———沈从文  仲夏的清晨,沱江还是睡眼惺忪的样子;沱江两岸吊脚楼的屋檐短短的,阳光毫无阻挡地进了屋;竹篷船醉醺醺地在江面上打着转儿,戴着斗笠的面庞黝黑的中年船夫们隔江问候着。  沈从文出生和安眠的地方,一个在老城的中心,一个在城外的听涛山上;一个游人如织,一个冷清如斯。但其实所谓的墓地,不过是一眼冷泉旁的一块墓碑。他的骨灰一半埋在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