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过程不尽同,奋斗成色终如一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14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说到刚才故事中哪个人物让人感触最深,我想很多人一定会说胸襟宽广的鲍叔或招贤纳士的齐桓公,但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管仲。他的奋斗之路或许与鲍叔不同,但胸怀天下的成色始终如一,值得我们学习。
  很多人或许会说,管仲不是故事里的反面角色吗?他先是暗箭射中公子小白,又在公子纠失败后追随齐桓公,这样的不忠贰臣,何以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大家是否思考过,管仲在追随二主的个人选择背后是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雄才,是免天下万民陷于战乱的仁德。可以说,正是管仲这份真挚的天下情怀让他放下了“不忠”的小节,毅然站在了公子小白的身边,尽其所能,定鼎天下。他的奋斗之路或许与他人不同,但这种爱民利天下的成色始终如一。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修短不过百龄,两足所立不过立锥之地。倘若我们将生活囿于一寸之地或一情二事,那我们更难以突破局限,难以拥有广阔的天地,生活也只会越过越狭窄。
  感叹之余,我不禁思考:是什么让管仲最终成了孔子口中九合诸侯的人才呢?我想是在齐桓公与鲍叔给予他机遇之外,他那深厚的自我积淀与过人的本领。故事里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背后,当是他无数日夜钻研兵法的努力与了解敌情洞悉大势的智慧,这份深厚的力量足以让齐桓公称赞不绝。管仲如此,你我是否也能在不同的境遇中躬耕钻研,打牢人生的基础,铺就未来的道路呢?
  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同学们,齐桓公之贤明,鲍叔之谦逊,管仲之大义,都是家国铠甲上最坚硬的鳞片。我愿学习管仲不计个人小节,胸怀天下苍生的精神,奋蹄扬鞭,勇往直前。千秋之業,万世之功,非待非常之人,凡愿尽心竭力者皆可为之。愿在座的你我一起向着祖国前进的方向努力奔跑!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名师点评
  本文积极响应读书会的情境,通过“你”“我”的人称代词与问句的使用,突出了交流感。本文对管仲的形象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分析了管仲身上的“天下情怀”,同时在管仲“小我”与“大我”的选择中,又渗透了“机遇”与“实力”的关系分析,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思维。文章结尾联系青年实际进行阐发,具有现实意义。(钟俏丽)
其他文献
对于四岁那年发生的那场事故,我脑海里的记忆只剩下围成圈的人、医用弹力套、褐黄色的天花板以及钻心的痛。  2008年秋,我意外地弄翻了一锅滚烫的开水。据爸爸妈妈回忆,他们发现我的时候,我正趴在地上,在用尽全力哭喊。妈妈的脑子里一片空白,绝望的同时,手足无措地褪去我身上的衣服……我虽然记忆模糊,但当时的感觉却刻骨铭心:冰凉、刺痛,全身都在痛,仿佛整个身子都被针扎了,遍体鳞伤。医生告诉爸爸妈妈:“并未伤
海绵宝宝者,动画之人物也,居于深海大菠萝中,有一宠物名为小蜗;有一邻,人称章鱼哥,喜静,善吹单簧管。  一日,海绵宝宝与其友派大星嬉于屋下,适逢章鱼哥小憩于屋内,深恶之,故开窗吼之:“尔等于此做甚?尔等必欲戏于此,休扰邻。”派大星无觉察,其声音之高,可震深海。海绵宝宝引派大星于珊瑚群中,遇一水母,欲捉之,误撞鱼钩,随之临岸。派大星大惊,语章鱼哥,奈何章鱼哥不屑也。派大星即孤身寻之,未果,以为绵兄徒
《论语》这部书,中国人读了两千年。古人读《论语》,或为经世致用之资,或为科考中举之阶。而我们今天读《论语》,另有独到的价值。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讀《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这是因为:  一方面,包括《论语》在内的古代经典作品是文化与精神的纽带,一头是当下的我们,一头是历史。它们是中国人的精神的根,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文化标识。  另一方面,《论语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民谣歌手赵雷以这样一首清澈、纯净的《成都》走进了大众视野,一首简单的曲子却超越了许多所谓“神曲”;《中国诗词大会》上的高中生武亦姝,气质淡定从容,在赛场上一鸣惊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身上震撼人心的力量,源自安静中追求的纯净。  安静,即不躁动。相比于自然界的无声,深层次的安静来自生命的內在。“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就是对安静最好的写
5月26日,意大利7名科学家被控过失杀人罪,原因是他们在2009年4月6日发生拉奎拉地区的地震前,未能及时发出警报,导致超过300人丧生。该消息传到中国后,被各路“专家”们折磨久矣的民众,纷纷呼吁要同国际接轨。    如果意大利的7名地震专家生在中国  邓海建  http://opinion.hexun.com/2011-05-28/130047903.html  倒霉的意大利地震专家,竟然因为“
“老张,买早点去呀?”  “哎,买早点去。”老张颤颤巍巍地跨上永久牌自行车,车子年头儿太长了,骑起来叮当乱响。他当兵去新疆前就有这辆自行车了。老张隔着卡其布摸了摸口袋里的那枚奖章,奖章还在,棱角分明,安稳地躺在裤兜里,让他安心。  “油条、豆浆,豆浆要绿豆的。”  “好嘞,張大爷。”  老张接过塑料袋,正要走,被人叫住了,是多年的街坊老李。  “哟,老张,你这是掉了个什么呀?”老李手里正举着那枚奖
社团简介  山东省微山一中小荷文学社初创于1984年10月,同年加盟“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谊会”,此后多次被评为“中学优秀文学社团”“全国百佳文学社团”“全国十佳中学生文学社团”。  小荷文学社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下设编辑部、拟稿部、通讯部、记者部;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定期举办演讲比赛、专题讲座、辩论赛、作文竞赛、文学沙龙等;有众多优秀的创作成员,微山一中在校生近6000人,众多热爱写作的青年学子积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精神》一书中曾说:何谓文化7文化就是我们的人生,只是并不指我们每个人个别的人生,乃是指一个大群体的人生,乃是一种共同的生活。文化是有传承的,文化传统便是民族的一部生命史。他引用《论语》中的“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说文化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活的,是在每个人身上的践行。钱穆先生还说,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乃是教人怎样做一个人。中国文化的延续,主要靠一种传承,一种世世代
题目  2018年11月,江苏省常州市某小学一场关于学生惩戒制度的“听证会”让教育惩戒的老话题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一边是“严师出高徒”的传统观念,一边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极端个案,何去何从一直是教育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难题。2018年12月13日的《人民日报》“大家谈”栏目提出此类争议,有人认为“惩戒教育势在必行”,也有人认为爱的教育才是根本,“惩戒教育大可不必”。  请从“惩戒教育势在必行”與“惩戒
“到得祖父床边摇了祖父许久,祖父还不作声。原来这个老年人在雷雨将息时已死去了。”读到这儿,我的眼泪不可遏制地夺眶而出。  我说不清那一刻流泪的原因,是对书中翠翠爷爷的不舍与叹惋,还是对翠翠的同情与可怜?或许两者都有。但更多的,其实是我对翠翠的埋怨。如果她肯早早地告诉爷爷她的意愿而不是一味脸红逃避,如果她能斩钉截铁地拒绝天保也不至于让爷爷驮着命债的负担,如果她可以体察到哪怕一点点爷爷情绪的异样……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