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省微山一中小荷文学社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u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团简介
  山东省微山一中小荷文学社初创于1984年10月,同年加盟“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谊会”,此后多次被评为“中学优秀文学社团”“全国百佳文学社团”“全国十佳中学生文学社团”。
  小荷文学社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下设编辑部、拟稿部、通讯部、记者部;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定期举办演讲比赛、专题讲座、辩论赛、作文竞赛、文学沙龙等;有众多优秀的创作成员,微山一中在校生近6000人,众多热爱写作的青年学子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中,并结出了丰硕的文学成果:建社以来,共计有1000余篇文章发表于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上。目前,小荷文学社共出版《小荷报》446期,《小荷》期刊(教师作品集)20期,《小荷飘香》(学生发表作品选)15部,教师个人文集10部,学生个人文集4部。
  小荷香飘清益远。

  地老菊花黄
  小荷文学社崔向远
  防风: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叶片狭长,开白色小花,根可入药。
  清晨,山间,燕雀啁啾,溪水叮咚,流光灿灿。阿兰拨开灌木丛,踏着湿软的青草来到一处山坡旁,一大片雪白的防风恣意张扬地撞进她的眼帘。
  看到防风,阿兰忽然想起修竹前几日发来的微信内容: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阿兰知道,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巧借云母、珍珠、防风、沉香等二十五个中药名入词的《满庭芳·静夜思》。当然,阿兰更明白修竹的心意。她只是不知道,修竹这次毕业回到家乡是否还会离开。
  防风正随风轻轻摇摆,阿兰想起修竹告诉过她,新采摘的中药材都是有生命的,在良医的手里,这些“生命”能挽救更多的生命。阿兰眼中闪现出雀跃的光,小心翼翼地采了好几棵,扎好放进背篓里。她细嫩的指尖沾着泛绿的草汁,周围萦绕着清新的草木香气。阿兰知道,只要去大山深处寻找,那些宽叶的、生根的、稀奇的草药便可尽入囊中。
  阿兰走进村子,眼前是一间中药铺。古旧的木门关不住屋里溢出的神秘幽香。槐树叶在门前轻摇,古朴的魏碑刻在匾额上:汀兰堂。
  “阿兰,帮忙包药。”姐姐阿汀走到红漆药柜前,轻车熟路地拉开抽屉,抓药,称量,分药,动作熟稔。
  阿兰应了一声,一折一抖,一划一颠,黄纸药包便规整起来。结实的麻线一扎一捆,人间疾苦便被掰开揉碎湮于药香中。“药到病除。”阿兰送给顾客一个自信的微笑,药包随手递到顾客的手里。
  煎药房里的砂锅正咕嘟个不停,阵阵药香飘来,盈满整个小院。药铺里的顾客嗅到浓郁的药香问道:“这是给谁家煎的药呀?”
  “修竹回來带了个洋人,那洋人说着怪味的中国话,非要用中药调理身子。他们到村口了,估计也快到了……”阿汀笑道。
  “修竹回来了?不是在读研究生吗?”
  “他今年毕业了。那洋人就是他的同学。”
  “洋人瞧上咱老祖宗的好东西啦!”顾客说着离开了。
  阿兰接着捣起药来。那个已被磨得锃亮的药钵像个慈祥的老头儿注视着人间的一切,药杵缓缓捣着,“咚咚”声衬得药铺似入了桃花源。
  “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阿兰吟起辛弃疾的这句词,想起与修竹一起长大的日子。
  阿兰和修竹是邻居。修竹自小身子弱,修竹的母亲就常领着他来汀兰堂抓药。那时抓药的是阿兰的父亲。每次来,修竹都会望着药柜上“青黛”“当归”这些名字念念有词。阿兰的父亲每次都会耐心地讲给他这些中草药的知识。久了,修竹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修竹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都读了中医。
  阿兰又想起,外出读书的修竹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他说,我们的文化传承了千年,我们的中医历久弥新,中医的自信不在于病人的多少,而在于只要患者前来看病,就要让他药到病除。修竹一直为祖先传承下来的优秀技艺而自豪。他说,弘扬传统中医药学,不能急功近利,就像中药须文火慢熬,药效才得以尽数释放。他还说,即便患者只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看病,我们也要细心地望闻问切,因为前来就诊的人骨子里都流淌着五千年的对于古老记忆的信任。他还说,传承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想着想着,阿兰不禁又自言自语:“乌头白,最苦参商。”
  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阿兰耳边响起:“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教师点评
  本文充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一篇文章写得深入与否,常在于对话题和关键词的认识是否深刻。本文在情节推进上,作者用辛弃疾以中药名入词的词句作为线索,构思巧妙,认识深刻。因此,文章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袁庆峰)
  假如乡音消失了
  小荷文学社张熠斐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讲一方话。”于是有了方言,有了乡音。一个青年背井离乡去陌生城市工作,在到处都讲普通话的环境中打拼,也字正腔圆地讲起了普通话。但年末岁尾回老家,一下火车,周围乡音一入耳,他便知道自己到家了。遗憾的是,在当今社会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说家乡方言了,方言正面临着消失的命运。
  须知,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作为根植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方言保留了一个地方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可复制的历史记忆,不能再生的文化基因。与普通话相比,方言更能代表地区的文化特色。方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山东方言粗粝醇厚、亲切朴实,体现了山东人民质朴可靠、踏实能干的特点;东北话语调俏皮、干脆爽利,体现了东北人民的豪迈利落、不拘小节的特点;闽南话柔软细腻、轻声轻调,体现了福建人民细心聪慧、认真尽责的特点。如果有一天方言消失了,那么人们将失去各自的家乡特点,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也将受到重创。当“侬好”“毛毛雨”这样的上海方言不在,当“生猛”“埋单”“搞定”这样的粤语无人提及,所谓的“南腔北调”之盛景将一去不复返;烟雨江南的吴侬软语、苍茫西北的粗犷秦腔,都将灰飞烟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温馨再也寻不到。   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指出:“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如果方言消失了,那么普通话的文明又能维持多久呢?
  所以,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保护和拯救正在消失的方言,否则我们的下一代、后一代就会彻底忘掉方言。而最好的方言課是生活。希望在不影响社会交际的情况下,社会、公众多营造方言氛围,让孩子们受到更多的方言熏染,让灿烂华美的方言得到现代化传承。
  教师点评
  方言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是根植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作者在论述中饱含深情,娓娓道来,很能打动人心。同时,本文结构严谨,分析透彻合理,语言简洁流畅。(李辉)
  优秀片段
  请抽出一点儿时间,来纪念那些我们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纪念他们曾勇敢地冲到一线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为更多人的生命提供保障;纪念他们在平凡中拼尽全力为家人遮风挡雨;纪念他们在病痛中仍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更多人勇敢地面对明天……铭记和思念,并不意味着全是悲伤与苦痛,它还可以是温情的、有力量的。怀念,不仅仅是单纯的思念,也是一种内化于心的传承。它是一种自勉,时刻激励着自己感恩奉献,珍惜当下,踏实奋进。
  ———小荷文学社赵相如《请不要停止怀念》
  “磨剪子嘞,抢菜刀!”“糖葫芦,又甜又香的糖葫芦喽!”“烤地瓜,热芋头!”……记得小时候,从清晨到傍晚,大街小巷都会不断传来这些熟悉的叫卖声。它们如同钟表一般准时,听到卖什么东西的吆喝声,便知道是什么时候了,该做什么事情了。“磨剪子”的人总是选择在傍晚进入我们这条胡同。虽然我家里没有什么剪子可磨,但是每次听到他的吆喝声,母亲便会情不自禁地走出家门,和他搭上几句话,如同几十年的邻里般嘘寒问暖。
  ———小荷文学社岳书娴《镌刻在心中的画面》
  疾行一夜才赶上古镇的日出。远处起伏的青山连成黎明的幕布,那霞光升起的地方便是敦煌。怀着朝圣般的虔诚,我目睹了朝霞驱散黑暗的全过程,那不是日出,是破晓。车子驶过起伏的沙丘,朔风把岩石揉得细腻,阳光在烈风里为其刻上松散的暗斑,任何水的形式似乎都在这炽热里狼狈得无处可寻。热浪裹挟着干燥的空气,光线被扭曲于沙海。天空没有飞鸟,应是害怕被淹没于黄沙掀起的浪里吧。
  我站在莫高窟前,看风沙镂刻了它的沧桑,岁月里我踏着九天舞女的鼓点寻觅,寻觅过去与未来的交点。
  ———小荷文学社潘惠中《遇见敦煌》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皑皑白雪,映衬着几枝孤傲的红梅。正因为经历了寒雪下的孤独,梅方才不媚俗,不妖冶,在北风寒雪中显出坚贞的品格。正因为蝴蝶在丝丝缠绕的茧中孤独痛苦地挣扎过,才拥有了破茧成蝶纤翅翩翩的轻盈。所以,孤独是大自然对万物生灵的美好馈赠。
  同样我们不可否认,人生而孤独。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即便血脉相通,也弥补不了心灵的间隙。但孤独绝不是与世隔绝、画地为牢的牵绊,而是精神上的超群卓绝。和你在一起时,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向往看到我的同类。孤独就这样与人若即若离。
  基于此,我们要静养孤独,不盲目追逐孤独,不无病呻吟,不故作深沉,不盲从,而是借助孤独去邂逅与众不同的灵魂。
  ———小荷文学社宋欣萌《关于孤独》
其他文献
世间学习者不计其数,学习目的也不尽相同。有人为平步青云而学,有人为腰缠万贯而学,此种为世俗功利而学有悖学习的正道。那么我们应该为何而学呢?我以为我们应该为“成人”而学。  何为“成人”?人刚生出来本与动物无异,为口腹的欲望以无知之状态而活于世间。然而像动物一般浑浑噩噩地活在世上绝非人之为人的价值与意义。相反,如何摆脱动物性的愚昧,成为真正的高等动物,才是人应有的追求。也正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使人在真
从来没有一种药品的法律命运,像抗生素一样充满传奇、矛盾与纠葛。1944年底,战乱中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生产盘尼西林的国家,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抗生素是中国人眼里的救命药。  转折出现在2011年,杭州一家医院的专家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人身上发现了超级细菌,一种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免疫的变异细菌。随后,卫生部新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束征集意见,诸多媒体采用了“卫生部出台史上最
反贪局长访谈录之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检察院反贪局局长     办公室的门开着,方良伏在案头专心地翻看案卷,连续敲了两次门,方良才反应过来,抬起头微笑着让记者进来。  办公桌的上方挂着一幅字——崇法厚德。他很喜欢这幅字,是当地的一个书法家送给他的。  办公室的洗手间里面,摆放着牙刷、毛巾等洗漱用品。反贪局的一位干警告诉记者:“尽管方良的宿舍离检察院步行也就20分钟路程,但他经常加完班之后就睡在办公室
事件回放<<<<  這个夏天,“无糖”“代糖”“0热量”成为年轻人选购食品时的关键词,市面上出现了以此为招牌的饮料、酸奶、零食等各类产品。在健康饮食理念的影响下,不少人认识到过多食用糖的危害,比如会导致肥胖、加速衰老等健康问题,代糖产品精准地捕获了年轻人既想健康又难舍美味的心理。  时事鲜评  年轻人想“鱼和熊掌兼得”的需求带动了代糖市场的繁荣。但代糖产品真的健康吗?长期食用代糖产品是否会带来副作
对于四岁那年发生的那场事故,我脑海里的记忆只剩下围成圈的人、医用弹力套、褐黄色的天花板以及钻心的痛。  2008年秋,我意外地弄翻了一锅滚烫的开水。据爸爸妈妈回忆,他们发现我的时候,我正趴在地上,在用尽全力哭喊。妈妈的脑子里一片空白,绝望的同时,手足无措地褪去我身上的衣服……我虽然记忆模糊,但当时的感觉却刻骨铭心:冰凉、刺痛,全身都在痛,仿佛整个身子都被针扎了,遍体鳞伤。医生告诉爸爸妈妈:“并未伤
海绵宝宝者,动画之人物也,居于深海大菠萝中,有一宠物名为小蜗;有一邻,人称章鱼哥,喜静,善吹单簧管。  一日,海绵宝宝与其友派大星嬉于屋下,适逢章鱼哥小憩于屋内,深恶之,故开窗吼之:“尔等于此做甚?尔等必欲戏于此,休扰邻。”派大星无觉察,其声音之高,可震深海。海绵宝宝引派大星于珊瑚群中,遇一水母,欲捉之,误撞鱼钩,随之临岸。派大星大惊,语章鱼哥,奈何章鱼哥不屑也。派大星即孤身寻之,未果,以为绵兄徒
《论语》这部书,中国人读了两千年。古人读《论语》,或为经世致用之资,或为科考中举之阶。而我们今天读《论语》,另有独到的价值。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讀《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这是因为:  一方面,包括《论语》在内的古代经典作品是文化与精神的纽带,一头是当下的我们,一头是历史。它们是中国人的精神的根,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文化标识。  另一方面,《论语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民谣歌手赵雷以这样一首清澈、纯净的《成都》走进了大众视野,一首简单的曲子却超越了许多所谓“神曲”;《中国诗词大会》上的高中生武亦姝,气质淡定从容,在赛场上一鸣惊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身上震撼人心的力量,源自安静中追求的纯净。  安静,即不躁动。相比于自然界的无声,深层次的安静来自生命的內在。“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就是对安静最好的写
5月26日,意大利7名科学家被控过失杀人罪,原因是他们在2009年4月6日发生拉奎拉地区的地震前,未能及时发出警报,导致超过300人丧生。该消息传到中国后,被各路“专家”们折磨久矣的民众,纷纷呼吁要同国际接轨。    如果意大利的7名地震专家生在中国  邓海建  http://opinion.hexun.com/2011-05-28/130047903.html  倒霉的意大利地震专家,竟然因为“
“老张,买早点去呀?”  “哎,买早点去。”老张颤颤巍巍地跨上永久牌自行车,车子年头儿太长了,骑起来叮当乱响。他当兵去新疆前就有这辆自行车了。老张隔着卡其布摸了摸口袋里的那枚奖章,奖章还在,棱角分明,安稳地躺在裤兜里,让他安心。  “油条、豆浆,豆浆要绿豆的。”  “好嘞,張大爷。”  老张接过塑料袋,正要走,被人叫住了,是多年的街坊老李。  “哟,老张,你这是掉了个什么呀?”老李手里正举着那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