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叙事视角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ang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文学史上极具才华的女作家。她在二十三岁时创作并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便引起了国内外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评论家从多种角度解读此部小说,包括它的多重主题、宗教色彩、创作技巧、社会意义等。对这部作品的女性主义研究也非常盛行。批评方法的多样性与切入角度的多元化凸显了小说自身的包容性。然而,大多数评论家意在强调对作品的内容的探讨而忽略了研究帮助表达作品意义的形式,譬如叙事技巧。本文利用热奈特和里门—柯南的叙事理论对《心是孤独的猎手》进行了重新解读,试图向读者揭示作者如何从叙事视角这方面来深化文章的主题。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 叙事视角
  
  在叙事作品中,当开始叙述一个故事时,叙述者必须选择一个角度,即“视点”,“视角”。热奈特把其替换称为“聚焦”,而且把它分为三类:零聚焦,外聚焦,内聚焦。
  一般来说,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聚焦”比传统作品灵活,正如热奈特所说:
  作品中的聚焦不必要整篇都一致。任何一种聚焦形式都可以不持续出现在整个作品中,但是却可以在某一短的段落或者章节中一致。这种说法十分符合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至少,在该作品中共存着两种聚焦模式——零聚焦和内聚焦。
  约瑟夫·米利查普曾经评价《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三人称视角因为吸收了其中四个角色的视角而变得复杂(qtd. in Carr,Understanding Carson:174)。其他围绕约翰·辛格叙述的章节为纯粹的三人称。正如约瑟夫所言,《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叙述者主要采用了零聚焦和内聚焦。
  麦卡勒斯曾在小说的大纲中提及:“文中有五种不同的行文风格——每一个主角一种风格——但都是主观性的;对哑巴是另一种客观,传奇式的风格。”因此,小说作者对这五个主要人物的叙述是采用不同的聚焦:以哑巴为中心的段落采用的主要是零聚焦,而以其他四人为中心的章节则以内聚焦为主。
  1.零聚焦
  热奈特把有全知叙述者的叙事称为是零聚焦的叙事。在零聚焦中,全知叙述者知道一切事情,高高在上地鸟瞰一切。上帝般的全知叙事者相对的客观,不会纠缠于故事之中,叙述者相对可信和可靠。
  如前面所言,对哑巴故事的叙述主要采用的是零聚焦。
  卡森·麦卡勒斯曾声明关于辛格的章节从未主观地叙述过,而是间接而客观的。作者曾解释部分原因是因为虽然辛格曾经受过教育,但是他主要是靠视觉印象思维,而不是具体文字的文字思维;还有原因就是因为他本身的残疾。所以我们可以深究作者为何要在辛格的部分采用零聚焦的原因。首先,书中其他四人虽然将其人视为“知己”,但事实上他们对辛格的生活知之甚少,所以辛格的故事不可能由他们来叙述。其次,因为辛格本身聋哑,他不能自如地表达和倾听别人。虽然他名为“歌手”,但他却不能如歌手般自如表达自己,他缺乏能力来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以上的原因充分证明小说需要一个全知叙述者来叙述辛格的故事。
  叙述辛格的部分,叙述者主要讲述他同他朋友在一起的生活和他朋友发疯后被送往疗养院之后辛格一个人的孤独生活。全知叙事者全景式地展开对辛格故事的叙述:他对安东尼帕罗斯深深的爱,他对安东尼帕罗斯的依赖。他对朋友的依赖和爱反映了辛格由于缺少交流又渴望交流的内心的深深的孤独。
  在整部小说中,辛格没有说一句话,但是读者却知道了他的一切:他对安东尼帕罗斯的爱,他内心无助的孤独,他渴望表达的急切,他希望被人理解的期待。这是因为有了一位可信的叙述者,读者得到了客观的途径了解哑巴辛格的生活和世界。所以客观的全知叙事——零聚焦给读者提供了耳目来充分地了解哑巴辛格的生活。
  2.内聚焦
  上文已提到,对于书中其他四个人的叙述采用的是内聚焦。内聚焦是从故事内部的角度来叙述故事。在热奈特看来,“内聚焦可以通过内心独白充分体现”。当然,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定义。从放松标准来说,同样也存在不是内心独白却仍是内聚焦的叙事。申丹认为在许多情况下内聚焦会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出现。一方面,叙述者会试图以被聚焦者的视角看一切问题。另一方面,叙述者有不断提到被聚焦人物的自由。内聚焦的显著特征就是采用人物的视角。
  麦卡勒斯在小说大纲中曾陈述小说的主题是每一个人都在与内心的孤独做抗争,试图充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为了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作者采用了内聚焦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来“叙述”自己的故事。这四个孤独的猎手不断地向读者诉说着他们的想法,他们对这世界和人们的感觉,他们的梦想和烦恼。下面就以对文中两位重要人物——比夫·布瑞农和米克·凯利的叙述中的内聚焦为例稍作分析。
  比夫·布瑞农是镇上纽约咖啡馆的主人,他平时寡言少语,但是他喜欢观察咖啡店内来来往往的客人,喜欢收集各类信息并暗自咀嚼,探索这些人和事背后的因因果果。虽然他很少言语,但是他不停地观察,不停地思考反馈,他用他敏锐的视觉和听觉搜罗外界一切讯息并贮存于内心深处,一个人站在柜台后琢磨、寻思。小说通过内聚焦的手段,把比夫·布瑞农拉到了镜头前,读者因此也可以仔细、透彻地观察他的内心世界。
  他在想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个特定的部位一直被牢牢地保护着。对哑巴来说,这个部位是手。小女孩米克用指尖拉胸罩的前面,不让它摩擦刚刚钻出来的娇嫩的乳头。爱丽丝最介意的是头发,每当他在头上抹了油,她就拒绝和他睡在一起。那他自己呢?
  比夫慢腾腾地转动着小指上的戒指。不管怎么说,他知道那里不是。不是。不再是。(《心是孤独的猎手》,29)
  比夫眯缝着眼睛。辛格的过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布朗特和米克尊他为“自产”的上帝的方式。因为他是一个哑巴,他们能把希望他具有的品质都强加在他身上。是的,但这样奇怪的事是如何发生的呢?为什么?(《心是孤独的猎手》,204)
  以上的叙述紧追着比夫内心的节奏,其中的断句准确地反映了比夫脑中所思所想。它揭示了比夫对生活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他对与他几乎无关的人和事的过度关注也恰好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一个人在孤独无聊之时才会细细关注和咀嚼他人的生活。
  这些夜是秘密的,他们是整个夏天最重要的时光。在黑暗中,她独自一人走在路上,像是小镇上唯一的居民。夜里,每条街道都像她家所在的街区一样亲切。有些女孩子害怕在晚上走过陌生地方,可她不怕。大多数女孩子害怕路上突然窜出一个男人,像他们结婚时一样拿出他们那茶壶一样的东西来。好多女孩子都是神经病。如果一个块头和乔·路易斯一样或山人迪恩一样的男人向她扑过来的话,她会撒腿就跑。但是如果那家伙重量不超过她二十磅的话,她会狠狠地揍他,然后继续走路。(《心是孤独的猎手》,97)
  上面内聚焦的叙述反映了米克作为一个十三岁女孩的特殊视角和她内心的孤独。米克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她的父母整日为生计所忙碌,几乎没什么时间关心米克的成长,虽然米克十分渴望能与父母交流,渴望得到他们的关注。因此,她经常做的就是晚上偷偷溜出家门,在街上游荡,寻找某种慰藉。
  毫无疑问,内聚焦成功地呈现了书中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内聚焦,读者能深入地了解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去体会他们急需表达的冲动,让读者与他们产生一种共鸣,并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参考文献:
  [1]Carr,Virginia Spencer.Understanding Carson McCullers.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0.
  [2]Genette,Gerard.Narrative Discourse.Trans.Jane E.Lewin.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0.
  [3]卡森·麦卡勒斯著.陈笑黎译.心是孤独的猎手.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生物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通力配合,以及对考试与评价制度作出相应的改变,作者就此发表几点认识。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考试与评价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严重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当今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正是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生物是一门以
摘 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新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关键词: 课程观 学习方式 教师角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一大亮点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学习方式。新课程特别强每一个人都必
地理学作为一门探讨人与地关系的综合性学科,蕴涵着培育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的丰富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的不对称关系,让学生们拥有足够的表现自己和阐述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的机会。高中地理教学正处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的相当一部分老师受传统教学的理念影响比较深,特别是遇到对教育改革的理论素养水平不高和对升学指标压力影响的诸多问题时,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一时间不大可能
高中地理是普通中学学科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进行改革,是摆在广大地理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应采取哪些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是前提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教学观念直接左右着教师的教学行为。高中地理课堂教
摘 要: 苏北(江苏北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建设中存在一些不适应基础教育发展课程改革需要的突出问题,其症结主要在于经济发展的差异、政府投入的不足和失衡、良性的教育文化缺位。教育管理者需要重新审视制度安排,建设学习型校园和校内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发展。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 问题 对策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惠及基层百姓,构建和谐社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对中国文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创造了田园诗的新形式,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影响着后代诗人的创作。陶渊明的诗歌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它的风格、语言、意境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平淡自然与豪放爽朗  陶诗平淡自然的风格,主要体现在田园诗。陶渊明归隐以后,长期生活在民风淳厚的农村,所见的都是村落、山脉、溪水、飞鸟等一些自然景物,结交的人都是生活在社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处于同等地位,是共同的‘参与者’、‘学习者’,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随着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知识传授的方式和教育主客体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是后喻时代当好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后喻时代,教师的信息量和信息提前量少与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先进和信息超前构成了一对矛盾。  一、后喻时代及其对教育的影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血压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活血柔肝方对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心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在“有关资料”栏里,有对香菱诗第三稿的注释。我对这个“注释”作认真分析,觉得这个“注释”对诗的个别词语、诗的主题解释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此我针对这个“注释”谈谈自己对香菱诗第三稿的理解,以求教于方家。  一、“影”和“魄”  “注释”对“影自娟娟魄自寒”一句解释为:它的外貌是那样的娟秀,背面却是那样的凄清。影,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