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翻译适应选择论对《老人与海》中词汇变异翻译的操控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中的词汇变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外来语(西班牙语)的使用,人称代词使用的变异以及单词词性变异。这些变异是这部作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要努力识别这些变异,使得这些词汇变异在译文得到有效传递。
  【关键词】词汇变异;适应与选择;翻译
  【Abstract】The lexical deviations in Hemingway’s short novel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mainly lies in these three aspects: borrowed word deviation, personal pronoun deviation and word formation deviation,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contents of this novel. Translators should try to recognize those deviations and transfer them effectively.
  【Key words】lexical deviation; adaption and selection; translaton
  【作者简介】谢静(1974.02-),女,湖南攸县人,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何俊(1982.11-),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编号为11C0422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语言变异的翻译——以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三部中短篇作品为例”阶段性成果;本文系编号17WLH13为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阶段性成果。
  海明威是一位举世公认的风格作家,其文学作品一度风行世界,被翻译成包括汉语在内的世界多国文字。时至今日,他的不少作品依然为中国广大文学爱好者们所喜爱。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多年来一直在中国文学市场长盛不衰,从它面世至今,先后已经有近三十个翻译版本在中国出版发行,并还在不断地被重印。与此相匹配,对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研究也在中国蓬勃开展。但对海明威作品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的研究只有零星涉及,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这一视角研究海明威作品的更是屈指可数。语言变异是构建海明威别具特色的写作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原著中语言变异在译本中是否传递并且如何传递值得研究。
  语言变异是指偏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12-16),包括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域变异,外来词变异等。海明威是语言运用的大师,他作品中的语言变异形式多样,而这些变异对构筑其独特的作品风格、传达创作意图,刻画人物形象,增强其语言表达效果、实现独有的交际意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变异现象进行认知和解读并对其翻译重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海明威经典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完美地代表了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其语言变异特色鲜明,特别是词汇变异,构成了该作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试图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角度出发,对《老人与海》中的词汇变异形式进行分类与剖析,探讨该小说中的词汇变异的方式以及译者如何在译本中进行“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转换。
  一、翻译适应选择理论
  翻译适应选择理论是对语言变异的翻译进行研究的一个崭新的理论。根据胡庚申教授的理论,译者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做出“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这也就是说,译者不但如我们原来要求的那样“既要忠实原文,又要迎合读者”,而且要在保持原文文本特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在为译文在新的语言、文化、交际生态中实现“生存”和“长存”而进行整合适应选择。“适应”和“选择”是译者的本能,是翻译过程的实质。(49)。所谓正如胡庚申所说,适应选择论的基本翻译方法,简略地概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50)好的译作,往往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比较高的译文。
  二、《老人与海》的词汇变异
  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单位,是人类语言交际的基础。丰富的词汇和严谨的措辞可以获取丰富的精彩的内容。在《老人与海》中,作者采用了大量英语和古巴语的小词(短词),基本词和常用词,这非常符合海明威一贯的朴素简洁的作品风格。这些小词的大量使用也并不妨碍該作品传达深刻的寓意,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底和能力。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该作品中的词汇变异及其翻译重构。
  1.外来语(西班牙语)的引用。海明威喜欢冒险,酷爱有变化的生活,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他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评价海明威的性格特点是说道:“海明威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他试图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强加于我们,以便塑造出一种硬汉的形象……”。《老人与海》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1953年,该书一举拿下普利策奖 ;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的诞生与他在古巴的游历有关。在那里,他巧遇并结识了当地渔民格里高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经常结伴打鱼,这位渔民朋友就是作品中圣地亚哥德原型。海明威在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古巴语言,即西班牙词汇,有二十余个不同的西班牙词汇。西班牙语中名词有着性的变化,而英语中绝大部分名词没有这些变化,这些当地词汇更能够表达圣地亚哥老人内心最强烈的感情,对人物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作者写道:
  “He always thought of the sea as la mar which is what people call her in Spanish when they love her...But the old man always thought of her as feminine and as something that gave or withheld great favors and if she did wild or wicked things it was because she could not help them. The moon affects her as it does a woman he thought.”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圣地亚哥老人对大海的无限热爱和宽容,他把大海这个无生命的看成了含情脉脉而有时会乱发脾气的女性,他自然而然地用表示“阴性”的词语“la mar”,他宽容大海的暴虐,并解释为这是月亮影响了她(大海)的心情,就像月亮会影响女人们的心情一样。他对大海的理解和宽容是一种天然的强烈的情感,为了准确表达这种情感,海明威写作时选择保留这个西班牙语。翻译时,根据生态时应选择理论,译者需要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寻找最佳译文。有的译者直接翻译为“海姑娘”(宋碧云译作)“海娘子”(张爱玲译作),有的译者采取原文照搬,加注(吴劳译作及董衡巽译作,都没有直接翻译为“大海”,就是考虑到了从三维上实现翻译对等,实现原文中外来语的语用功能。比较而言,照搬原文加注的方法更有利于实现三维转换,而译为“海姑娘”“海娘子”是归化的翻译方法,虽然实现了交际维度的对等,但在语言和文化维度上尚有欠缺。
  2.单词词性使用变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词汇变异还体现在单词词性的变化上。他利用此类的转换,如名词化的形容词、动词化的形容词以及名词化的动词等等表现方式给作品增色不少。例如:
  The shaft of the harpoon was projecting at an angle from the fish’s shoulder and the sea was dis-colouring with the red of the blood from his heart.
  这里the red of the blood中的red是明显将形容词用作了名词,简单的小词创造出了震撼的场面:一片殷红的血水就是老人与大鱼搏斗后的壮观场景,鱼血与海水形成了视觉上的色彩对比,让人印象深刻。再如:
  He rubbed the cramped hand against his trousers and tried to gentle the finger.
  这里gentle the finger中的gentle一般用作形容词,有“温柔的,文雅的,温和的”的意思。在这里作者处理为动词,这个词体现了老人在搏斗后慢慢尝试、慢慢恢复的动作过程,一个词对人物的肢体动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翻译时要体现出这个“慢”和“试”的动作过程,译者翻译为“使得抽筋的手的手指活动活动”,还不够准确,从三维转化的角度出发,可以译为“慢慢地活动活动手指”可以更好地实现语言维度和交际维度的对等,因为搏斗后老人体力的消耗,并且抽筋后人会不由自主地动作缓慢轻柔下来,这正式作者选“gentle”这个词的用意。
  3. 人称代词变异。在《老人与海》这部27000余字的小说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各种人称代词,其中尤以第三人称代词出现的频率最高。根据1999年4月英文版《老人与海》进行词汇统计,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个词语中,人称代词就占了四个,其中阳性第三人称单数代词he更是以1167个次位列第三,仅次于定冠词the(2315个次)和连词and(1259个次),并且指人的人称代词he, him, she, he被大量的用来指称动物、物体、事物或者概念。”这是非常明显的词汇变异现象。例如上文中摘选的英文原文片段中提到大海时用到的不是“it”, 而是“she”以及“her”(划线处)。译者要将大海译为“她”而不是“它”,这样才能实现三维对等转换。再如:
  “He’ll take it” the old man said aloud: “God help him to take it”
  这里画线部分的“He”和“him”指的是老人好不容易等到的一条大鱼。老人用指代人称词语称呼这条鱼,表达了老人的激动和兴奋,也赋予了这条鱼灵性和指挥,这是对强劲对手的称呼。但是吴劳、张爱玲和董衡巽三位译者都翻译成了“它”,宋碧云翻译为“牠”,意思也等于“它”,都忽略了作者特有的词汇变异情感传递功能,略有遗憾。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角度出发,此处应当就翻译为“他”更能传递原文的交际功能。
  三、结语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丹东尼.伯吉斯曾经说过:“作为一篇干净利落的‘陈述性’散文,它(《老人与海》)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每一个词都有它的作用,没有一个词是多余的。”在这简洁凝练的用词中,作者特意采用的词汇变异具有不可忽视的特别的语言表达形式,有着重要意义。《老人与海》中的词汇变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外来语(西班牙语)的使用,人称代词使用的变异以及单词词性使用的变异。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努力识别原文中的这些词汇变异,分析它们文本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力图在译文中较好地实现“语言、文化、交际”的三维转换,以保证文本信息和风格的有效传递。
  参考文献:
  [1]黄家修,赵彦春.论语言变异及其语用效果[J].现代外语,1996(4): 12-16.
  [2]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49-50.
  [3]陈映真,恩耐斯特.海明威著,宋碧云译.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第32卷).老人与海[M].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
  [4]海明威著,张爱玲译.老人与海[M].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87.
  [5]海明威著,吴劳译.老人与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6]海明威著,董衡巽译.老人与海[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7.
  [7]Hemingway, E.. The Old Man and the Sea[M].南京:譯林出版社, 1999.
  [8]余健明.《老人与海》中的人称代词变异及其翻译比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5):95.
  [9]赵翠莲,潘志高.语言变异与形象塑造——谈《老人与海》中词汇变异和语域变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10):83.
  [10]谢静.海明威作品中的语言变异形式及其翻译重构——以《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为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
其他文献
【摘要】商务英语专业经历10多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但其课程体系也存在一下值得反思的问题。本文主张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引,构建起专业、能力、个性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全人教育;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林勇(1978.10-),男,汉族,海南海口人,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摘要】一直以来英语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存在,受到了来自广大师生、家长的高度重视。在高职教育改革潮流的助推作用下,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相比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众多教育工作者都将目光对准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化上。借此,本文以高职英语教学为研究對象,从原则、策略两个方面,围绕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化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原则;策略  【作者简介】桑冬艳(
【摘要】项目化教学是否适合于《商务英语函电》课程,首先分析各自特点,进而从三大方面论述其适应性,最后得出结论: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目标等的实现。  【关键词】商务英语函电;项目化教学;适合性  【Abstract】To the adaptability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to 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fir
【Abstract】This paper is focus on 3 questions: (a) How can teachers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based on student interests? (b) How can teachers differentiate the classroom based on student current and d
【摘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历经数十年的改革后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新环境发展下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展与融合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必然方向和必经之路。在发展的道路上,英语教学的调整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彰显了高职高专教学大胆改革的精神,传递了高职高专教育的正能量。  【关键词】 创新;公共英语;职业导向  【作者简介】张慧丽,讲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经济全球化
【摘要】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很多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优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值得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江丹,武汉市东湖风景区武汉西藏中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认为,运用现代化设备来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信息的有限利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参与在整个活动过程 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冲破陈旧和传统的教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给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改推动下,小学英语教学整体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农村英语小学高年段英语教学还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刻不容缓。本文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结合农村小学高年段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就农村小学高年段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做出了研究,希望能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英语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小学;
【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对教育者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需要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然而,农村中学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很多课堂依舊是传统模式,教师讲得太多,与新课改的要求发生了偏离。因此,必须对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进行灵活的运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提升,从而构建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  【关键词】农村中学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教学模式;实际应
【摘要】本文立足于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从英语词汇积累、英语口语两个方面入手,针对拼读教学之于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所产生的重要价值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于推广拼读教学理念,使其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运用,让农村小学生也能获得英语素养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拼读教学;词汇积累;英语口语  【作者简介】潘丽琴,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象洞中心学校。  拼读教学,全称为“自然拼读
【摘要】虽然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难度不高,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学习氛围、学生的语言学习天赋以及学生的性格特征等,导致不同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学习效率和质量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英语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来探索有效的课后作业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凸显课后作业的层次性,实施分层设计,更好地发挥出课后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