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正”文化引领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y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海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的子女多。学生处于信息复杂、外部诱惑多的生长环境内,如果不对他们多加教育和引导,学生就极易流连在网吧等娱乐场所,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大大增加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因此,文化育人是城乡结合部教育的必由之路。我校肩负“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谨记“蒙以养正,圣功也”的教育信念,经长期研究,征询家长代表与教师代表的意见,并多次邀请专家进行指导论证,最后确立了学校“毓正”文化体系(如下图)。
  “毓正”文化体系
  毓正文化:“毓”,同“育”,指教育、培养;“正”即“正心、正学、正行”。四海小学致力于培育“具正心,能正行”的毓正少年。植根毓正文化体系,学校设计了可操性强的“毓正”校园文化顶层设计方案,引领30个班级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毓正”校园文化借助班级文化建设,渗透到每一个学生乃至每一个家庭中,以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家庭文化建设、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最终带动社区和谐文明发展。
  一、建设过程
  本校科学规划、合理统筹“毓正”文化的建设、实施工作,关注实施效果,具体建设与实施如下图。
  “毓正”文化建设与实施过程
  二、建设经验
  围绕“具正心,能正行”的育人目标,在学校“毓正”文化体系的引领下,各班主任深入思考,长远规划,落实行动;各位家长踊跃参与,群策群力,积极开展。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全校30个班级都创造了特色班级文化,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到制度层面,表现为班名、班徽、班级公约、班歌、班服、特色班级活动等。以本校一年级为例,下表是2017学年一年级各班班级的文化建设情况。
  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中,本校形成了三大经验。
  (一)科研导航,引领班级文化建设
  教育科研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校聚焦“班级文化建设”,申报了市德育课题,以科学严格的研究程序来推进文化建设。
  1. 邀请科研专家,把舵班级文化建设方向
  本校以市德育课题“用‘毓正’文化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为契机,多次邀请不同的专家来校指导,不断修改、完善“毓正”文化顶层设计方案。学校文化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可操性强,很快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与实施。
  2.通过科研锻炼,提高班级文化建设能力
  在开展课题科研过程中,学校搭建平台,请来了广州市教科所德育与心理研究室的黄利老师、全国十佳班主任王晓波等班级文化建设先行者传授经验。课题开展过程中,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3.学校整体统筹,形成班级文化课程资源
  围绕“具正心,能正行”的育人目标,学校组织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编成“毓正”校本教材(如下表)。
  此外,本校综合考虑传统节日文化渗透、毓正文化建设需要等各种因素,建立主题班会课件资源库。各班每周均有“1节班会 1节校本课程”,班级文化建设的课程实施有了内容和时间保障。
  (二)家长参与,助力班级文化建设
  家长是四海小学重要的合作伙伴,本校通过组建家委会、带动家委会发挥作用等,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校园各级文化建设。
  1.分级组建,明确合作组织架构
  家长委员会是由家长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行使教育监督权和评议权的一种群众性组织,分为学校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家长委员会三级(每一级家长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如下图)。在家委主任的带领下,五个部门各司其职,带动家长主动参与学校各级文化建设。
  2.完善机制,保障长期有效运作
  为保障家委会有效运作,发挥家校共育功能,本校不断完善家委会运转机制,分为选拔机制和会议制度。选拔机制为每两年一期,公推公选。班级家委会选举时间定在第一学期的家长会上。竞选家长上台演讲,全部家长进行投票。年级家委会和学校家委会成员,通过网络公示竞选海报,发动家长大众投票选出。会议制度,即各级家委会定期召开会议。班级家委会每学期第一个月面向班级家长召开大会,总结上一阶段工作,提出下一阶段计划。学校家委会和年级家委会的总结与计划,在微信公众号进行汇报。各级家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内部会议,商讨各级大事,策划各级活动,如开办家庭教育论坛、教育沙龙等。
  3.开展活动,落实班级文化建设
  由家委牵头,许多班级围绕文化建设目标开展活动。如二年级(3)班“海洋之家”围绕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学海无涯 海纳百川”,邀请多位家长进课堂,共建“学海”文化。
  各班家长在家委会的组织下,以多种活动形式参与到学生管理和教育中,极大地支持着班级文化建设,发展学校毓正文化。
  4.关爱弱势,形成毓正关爱文化
  随着家委会的发展,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自觉性也得到了提高。家长们会主动关爱弱势群体,校内悄然形成“关爱文化”,让四海小学这个大家庭更加温馨、更具温情。例如,2016年,三年级(5)班学生羽璇在家突发脑溢血。当晚凌晨1点,班主任梁小芹老师和家委陈韵聪爸爸直奔医院,陪护小羽璇和家人直到手术完成,并多次带领家委代表前去看望。征求羽璇家长同意后,学校家委会张罗制作募捐视频,发动募捐,筹得款项共计10万元。
  (三)网络同步,深化班级文化建设
  重视班级“虚拟空间”的建设,能够有效减少负面消息,传播正能量。如今,网络文化已经是本校班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创办微信公众号,宣传总结有更新
  近年来,自媒体发展迅速,成为更多人获取信息的途径。由此,班级文化建设的宣传阵地也逐渐转移到网络上。如三年级(1)班,创办了“蔡园子大家庭”公众号,分“班级活动”“班级荣誉”“小组风采”“家庭教育”等模块,定期推送优秀习作、活动剪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和家长的建设积极性。   2.举行网络研讨会,育儿经验来分享
  城乡结合部家庭综合素质良莠不齐,许多家长亟需育儿经验。为此,本校班级家长定于每月1号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上进行教育主题研讨。研讨主题由班主任根据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结合班级教育实际,与家委成员商定。通过举行网络研讨分享育儿经验,解决家长的育儿烦恼,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3.组建社区俱乐部,活动部署在群聊
  由于學校场地和时间有限,学生课余生活又单调乏味,因此,许多班级都开展了社区俱乐部活动,即根据学生居住地分小组进行活动。活动的方式、内容、时间和地点,都由家长们自行商量和部署。
  一年级(5)班社区俱乐部活动一览表(节选)
  4.发挥家长正能量,净化空间齐帮忙
  部分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导致家校矛盾仍然存在。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带有负面情绪的消息容易在网络传播中大范围扩散,甚至失实、扭曲。因此,班主任在建群时就跟家长们“约法三章”:有事要解决,请私聊;定期推送教育好文章;感恩与帮助。老师们重视家长意见反馈,家长也信任老师,双方共同遵守约定。此外,家委会主动承担“调解员”的角色,为有疑问的家长解疑,安抚情绪激动的家长,发挥正能量。
  三、创新之处
  “毓正”文化体系历经4年的实践与完善,具有推广价值。其创新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设计出完善的学校顶层文化体系,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能支撑与巩固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品牌特色教育,强化育人功能。这为城乡结合部的教育难题提供了一种解决路径。二是建立完备的家委会机制,开展特色活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完备的家委会机制,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教育的积极性。特色班级文化活动与培训活动,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促进了家庭和谐及好家风的形成。这有利于促进班级文化乃至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建设。三是把网络文化纳入班级文化建设的范畴,“网络虚拟空间”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阵地。班级网络空间风清气正,做到了线上和线下教学育人一致,及时疏通负能量。
  四、建设成效
  在“毓正”文化的浸润下,学生、教师、家长、学校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受益良多,取得突破性成绩。
  第一,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行品牌教育、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之后,学区内流动儿童归属感得到增强,学生素质大幅度提高。2017年5月,学生周辰雨从60多万中小学生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十一届“羊城小市长”天河区一等奖、广州市总决赛“最具风尚奖”。这是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历史性突破,也是“毓正教育”成效的有力证明。
  第二,班级文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老教师突破“瓶颈期”,重拾活力,如从教20多年的黄琴韵老师,近年来荣获“广州市百佳班主任”称号;新教师汲取学校聘请专家的经验,也更加自如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如教龄不足10年的大队辅导员郑晓娜,获广州市最美教师等多个奖项,并于2018年加入省胡灵莉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毓正文化引领家庭建设”工作坊。
  第三,班级文化建设带动家庭文化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发展带动了家庭文化建设,尤其是本校推行的“好家风伴我成长”活动,推动了家族好家风的传承。学校还择优刊印《四海学子好家训》进行传播,形成良好家风建设氛围。在班级文化与家庭文化的双重滋养下,许多家庭日趋和谐,我校符星同学的家庭还曾获得“天河区十大幸福家庭”美誉。
  第四,班级文化建设巩固学校品牌文化。通过推行本成果,学校办学有口皆碑。我校荣获“广州市红旗大队”“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还曾参与广东电视台栏目《好学校就在身边》的拍摄。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的校长、贵州省德育干部、花都区新任职小学校长、清远市连南民族小学辅导员等多次来四海小学学习先进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经验。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作为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承载着大量的西方文化。英语课外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的同时,也必然受到其文化的影响。本文从英语课外阅读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如何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意识两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思考与做法。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外阅读;跨文化培养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思考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摘要】2019 年末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学生无法到校学习,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很快成为了“热潮”。小学老师开展“线上教学”存在诸多的困难和困惑,那么,如何保障“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提高质量则成为了小学老师积极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线上教学”的困难与优势,结合笔者的调查和研究归纳了六个方面的“线上教学”实施策略,对小学老师开展“线上教学”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是指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关注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那么,什么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崔峦老师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
摘 要:在Delphi开发环境中.讨论了Microsoft OWC(Office Web components)的spreadsheet控件数据导入问题。  关键词:Ddlphi Spreadsheet控件 Excel工作表函数  中图分类号 TP31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7)03-0022-03     本文在Delphi开发环境中将结合Mi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语文课本与语文课堂,特别是古诗文的课堂。教师在古诗文课堂上应该将知识点讲解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采用巧借汉字构造、有感情地朗诵诗文、细节渗透、课外拓展活动、巧借影视资源等方法加强文化渗透,让学生在学中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诗文;渗透  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能够带给学生新颖有趣的学习体验。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促使他们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他们的想法,多角度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加以创新,保障创新教育效果。本文围绕教学氛围、因材施教、自主质疑、创新实践等方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育;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很多老师可能经历过这样的情形:教师在课堂反复引导学生掌握某些知识或刚演示完操作过程之后,学生在练习时很快就忘记了那些知识关键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让信息技术教学开始重视计算思维的培养。STEM教学模式的出现,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机会,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加强了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STEM教学模式;计算思维;创新课
【摘要】小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其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在小学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应该注重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加强德育的教学工作。小学的德育不仅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时代的要求,还要注重在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同时也兼班主任,应该借助语文课程,将语文课程之中的精华融入到日常的德育教学中,帮助小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体现了英语课程建设的发展与创新,也对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应试要求,教学往往“重读写,轻听说”,不少听说课的模式单一化,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的听说能力发展滞后。因此,本文旨在分析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及其对英语听说课教学的指导意义,并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活动观在听说课中的实践方式
【摘要】核心素养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因材施教,以平衡学生间的差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分层教学为基础,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理念,以《楞次定律》为例进行教学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分层教学;楞次定律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旨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分层教学以学生的能力差异为出发点,为不同需求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