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核心素养在大学实用文体写作教学中的导向意义研究

来源 :读与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8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文科”比照传统文科突显的是扩展、融合与渗透。在以“拔尖”为要求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既是必备条件又是导向。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用文体写作教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要坚持“立德树人”,又要维护其提升人文素养的传统,更要贯彻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着重探讨了在新文科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大学实用文体写作的走向及教学方面的探讨。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实现思政课理论和实践创新、培养学生抵御错误思潮的意志能力、推动思政课建设和增强立德树人实效.可以从厚植党史理论、发挥学生主体性、建设教育纽带、创新教育载体和打造师资队伍五个方面着力.
1.问题的提出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成果的意义。从2014年至今,国务院工作报告已连续明确提出“要倡导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而英语新课标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侧重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中学生的阅读不仅仅是在英语课堂上单词、短语和语篇的精读与理解,还应包括学生对各种语言风格和各种话题阅读材料的广泛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本文立足传统情境教学现状,探索出更科学、有效、新颖的情境策略,以此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理解力、学习力,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良性发展。
小学时期学生比较懵懂,高中阶段学生又相对趋于成熟,这就使得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受关注。再加上从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初中处于发展的关键期,由此也自然而然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难度和心理健康风险。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到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最大化借助家校共育的前提下,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消除自我刻板化,并且在适度把握教养力度的同时以巧妙的正面评价推动积极教养的长效影响。
随着国家在信息化产业的投入,教育行业也逐步步入信息化时代。与此同时,国家对人才素养各个方面要求逐步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推进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也十分必要,信息化技术是一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程度和互动水平。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学生对于学校教授的知识能够加深理解。本文就将教学中推行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做简要的探析,希望能够给教育行业内的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内容,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写作技巧。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与作者的意图,促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本文将论述情景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有效提升初中生写作质量的建议。
针对“金融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教材体系及内容滞后、教学理念及方法落后、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教学评价方式落后等问题,引入BOPPPS模型,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教法、学生学法、反馈与改进等方面进行设计.以“远期与期货定价”章节为例,分别从B导入、O目标、P前测、P参与式学习、P后测和S总结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满意度调查和教学质量评估后发现该教学设计深受师生好评.对于遗留的问题,需要从重构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料、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实施多样化教学手段、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方面加以完善.
第二十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聚焦于“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站在智能时代国家教育战略的高度,从教育新基建、智适应学习、教师专业化、产学研转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肯定了智能技术对于提升教育系统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成本效益的积极作用.文章通过对本届论坛的综述,指出智能技术是教育变革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智能技术赋予教育以新的范式、新的环境和新的要素,顺应了新时期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方向,符合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以适应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工科发展模式,为我国工科人才培养规模从小到大、实力从弱到强、地位从低到高,发挥了巨大推动和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人才培养理念引领性不足、定位原创性不够、培养实践性不强、发展特色性不显等局限.在高等教育发展新生态中,尤其是面临“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需要建立以引领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理念引领、推动技术引领、实现原创引领、突出特色引领,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工科领军人才,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机器人教育中静态分组存在角色固化和合作倦怠等问题,而动态分组能有效弥补静态分组的不足.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三种研究方法,以机器人教育为场景构建了动态分组策略,并在广东省H大学开展了三个月的准实验研究以探究其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动态分组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倾向中的包容性高于动态分组前的学生;然而,动态分组后学生的群体凝聚力中的群体互动对个人的吸引力低于动态分组前的学生;在合作融洽度以及工程设计与编程能力方面,实验前后则基本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动态分组在机器人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