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1314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消除学生学习的障碍,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物理,会怀着一颗求知的心去探索物理这个美妙的世界,从而为学好物理奠定基础并提供保证。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
  一、学习物理“有用“
  从生理角度来讲,兴趣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习尤如一辆汽车,兴趣则是汽车上的发动机,没有发动机,汽车则开不动,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呢?最好的办法是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价值——即有用。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都致力于体现物理知识“有用”两字含义。
  如我在进行“密度测量”教学时,提前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应用。目的是使学生先了解密度的应用不仅可以计算质量,而且还可以计算体积,还能鉴别物质。这时有学生提出来:可以鉴别金银手饰吗?我肯定的给予了回答,能!这节课就是要让同学们先学习“密度测量”,从而掌握鉴别物质的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了,求知欲望更强了,因此,我在物理教学中总是充分利用每节课恰当地把物理知识、人类生活、学生自身的进一步学习发展和科研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从简单的生活常识煮饭、烧水到自然现象中的雾。露、霜的形成。从简单的肩挑人扛到现代化的家庭电器化,工、农业生产的机械自动化。从简单的步行、游泳到飞机、轮船的制造,从火药发明到原子弹,人造卫星的上天。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学习物理“有趣”
  由于物理知识抽象,而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在实际教学中形式要新,即溶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寓教于乐。每章每节都有新的知识、概念、规律。特别是概念、原理、定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都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如我在进行“热传递、传导”一节教学时,为了增加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我在原演示实验的玻璃试管中装水加放了一条小金鱼,在实验前设问:若将装有金鱼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金鱼会怎样呢?学生纷纷不加思索地举手回答:“鱼肯定会死”。结果究竟如何?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聚精会神地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上部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上部的水已沸腾了。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小金鱼怎样了?这时学生惊奇地回答,小金鱼仍自由自在地游动。难道这金鱼有神奇的耐热能力吗?不是,你想知道基中之奥妙吗?于是,我找了几位同学用手摸摸试管底部,再让他们说出感觉。原来试管上部的水虽沸腾了,但试管底部的水仍是凉的,这就是金鱼不死的原因。从而导出了热的良导体及不良导体的概念及分类,也为下节对流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象这种采取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代替简单枯燥的概念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学物理有趣。
  第三、学习物理“好玩”
  我还根据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有“爱玩”“爱摆弄”等特点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这些特点我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我采取了将传统看法中的玩物丧志,影响学习,转变为“玩物益智”利于学习。
  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校的条件将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多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一般实验改成生动有趣实验。如我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将课本中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的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性,倒置过来水不流出来的纸片改成用针扎许多小洞,重做上述实验水也不流出来,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他们做得那么认真,观察得那么细仔,听老师解释原因是那么如神。
  其次是利用生活中的现有条件,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如纸锅绕水、瓶吞鸡蛋、气球提杯、水火箭、细线割冰、能浮在水面的硬币等,有些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尽量让学生练习解释,为今后学习留下深刻印象。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真正达到玩物益智的目的,特别是原来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也喜欢学物理了。这时我又引导他们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提倡尖子生写小论文,并给予评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好玩。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学生智力发展源泉不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之外,而是在外部环境和学生自身的内部环境相互矛盾之中,只有当外部条件和个体发生矛盾时,才产生反馈。所以,只有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物理知识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学习即有用,又有趣,又好玩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好知识,取得良好学习成绩,而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增强学习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反之,毫无兴趣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失败——即学习成绩差,而成绩差又削弱学习信心,丧失学习意志,使之对学习产生厌倦,形成恶性循环。
其他文献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一、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
摘要: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物理现象及其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因而,物理习题课在物理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在高三复习课教学中,希望通过习题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三;物理;习题课    习题课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课型之一。通过习题课的教学能让学生更准确、更深入地认识物理的新概念、新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物理知
摘要: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听说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但若想再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进一步增强语感,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进行大量广泛的阅读,就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我们的多数学生恰恰缺乏此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阅读;培养;能力    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我发现阅读能了一直是学生比较薄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精心设计课堂导语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顺利的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导语    语文是一门集知识与艺术融入一体的学科。教师如果想达到一种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就要在课堂导语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课堂导语要突出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艺术性。课堂导语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优化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可以从六个细节做起。  一、优化课堂问题的设计  1.问题的设计要精  “精”指的是精炼扼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以点带面,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
在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第三个作文训练的主题是“从生活中找‘米’”,这“米”就是写作材料。“米”从哪里来?当然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米仓”。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的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可是,在很多时候,学生捕捉不到写作材料,写作文困难已经成了时下大多数学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标全面实施,新课标理念指导着课堂教学发生巨大的变化。高中物理课新课标标准在课程目的、结构、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大的突破与创新,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这些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的转变旧的教学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并把这些理念切实应用于课堂教学第一线。  关键字: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思想    新课标改革的核心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它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不可缺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与补充,也被教师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由于城区学校班额大,农村学校生源参差不齐,再加上小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等原因,教师稍微调控不当,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
摘要: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数学概念及原理发生的背景、忽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时常表现为机械模仿、刻板记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中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思维;体验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更符合数学教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