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三个关键点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ng913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语文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因此,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这已经是业内同行们不争的事实。经过研究与实验发现,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样的,但归结起来,有三个关键点。
  一、教师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独特的个人魅力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由此可见,一节课成功与否,学生学得是不是兴趣盎然,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门受欢迎的学科也是靠上这门学科的老师造就的。老师专业素质的高低、教学的风格与形式、个人的魅力等也将是决定学生对这门学科是否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要做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要想改变他人必先改变自己。语文老师只有大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把课上好,才能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忠诚
  因为爱,所以爱。爱是一切行动的原动力。语文老师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会爱自己的学生;只有爱学生,才会爱钻研;只有爱钻研,才会上好语文课;只有上好语文课,学生才会喜欢语文;只有学生喜欢语文,才能积极主动的学好语文。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因果关系。作为一名教师,即使你对本职工作做不到热爱,但你起码要做到忠诚,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二)过硬的专业素质
  要想感动别人,必须首先感动自己。如果要学生会读、会说、会写,教师必须自己会读、会说、会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语文功底。这样的老师才能驾驭课堂,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语文功底深厚的语文教师,课堂上准确、生动而又风趣的语言,饱含深情的诵读,干劲有力的板书对于学生来说难道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吗?这种享受难道不能激发起学生说的欲望,读的激情,写的渴求吗?其实这也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种隐动力,而且这种动力会散发在每一节课的每分每秒中,它的影响力是惊人的。能说会唱、能读会写的老师是有魅力的,是受学生喜爱的。但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在语文基本功某些方面还较弱,如普通话还不太标准,朗读能力较差或者字写不好等,这都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自己苦练基本功来提高。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手段
  课堂是师生教学互动的主要阵地。语文老师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除自身具备受学生喜爱的素质和魅力之外,如何开展语文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一些受现代学生喜爱的教学环节,尽量采用新颖、现代的教学设备和手段来开展教学,降低教学难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一个兴奋点,开心点,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一种期待和渴望。
  (一)精心设疑,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恰当的质疑问难,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设疑,如知识的引入,教材的重点、难点,解题的思路等都可以设疑,问题在于是否做到“精心”两字。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恰当,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要提得过难或过易。教师还要善于启发学生学会“于无疑处生疑”。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课堂上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引发真情实感,能使学生情绪饱满,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直观教学,调动兴趣
  直观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性教学,能起到化难为易、形象具体、记忆深刻的作用。直观教学除了使用教具外,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这样可以更灵活、更广泛地进行直观教学。另外教师的语言直观,富于启发也能调动兴趣。
  三、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学生生活相等。语文老师要善于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平台和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积极创建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阅览室藏书和学生家庭藏书来创建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让浓浓的书香氛围包围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经典古诗文,让学生跟读跟唱,不知不觉中背诵了经典古诗文。
  (二)积极提供语文实践的平台
  语文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文老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平台,不仅是课内进行语文实践,还要延伸到课外去。
  总之,兴趣是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兴趣是可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语文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取得高效率的语文教学效果。就应从这三个方面对照与审视自己平时的教学行为,努力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让学生对你的语文课产生一种期待,让你的学生都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
其他文献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教学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作为一名老师,对教材要熟悉,特别是对知识的系统性要了解。但是我知道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不能作为教学的绝对依赖。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系统地进行研究,要
抗战时期的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目前对它的研究多侧重于高校内迁、战时教育政策的演变的探讨。这些研究使我们对抗战时期教育的状况有了一定认识,但还不能充分解释教育在战
【摘 要】 高尔基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最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年的教师,是如何践行着这种爱 的准则。本文阐述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爱的教育。  【关键词】宽爱 严爱 博爱 科学施爱  对于教育,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家长、老师,我们最起码应该教会孩子什么?他们必备的应该是什么?我想是爱的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如何去体验爱,如何去真正地爱别人。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在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的孕周在11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加快,数字档案已成为现代档案的主要形式。与纸质档案相比较,数字档案由于其不稳定性、易修改性和对设备的依赖性等特点,其安全保管受到了质疑。为确保
目的: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一种以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高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特点的外科急腹,其中由其所引起的腹腔高压对机体的危害不可忽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飞速普及及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显的越来越重要。应用信息技术可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帮助教师完成常规教具所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增大教育教学容量。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途径和作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讨论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