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待完善的会意文字——华字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82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由于生活的地区和民族属别不同,而存在着多种语言和文字。就使用人数较多而言,可归纳为三类:一类是以拉丁字母为代表的拼音文字;二类是以華字(建议将“汉”字改称“華”字。初起源于象形——各族所同;当今,華字已非汉族所专用而为国内各民族普遍使用,且“華字”更具有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较“汉字”意义更加周全)为代表的会意文字;三类是以日文为代表的混合文字。以使用人数众多及其发展前途来看,一、二两类均可成为世界性文字。这两类文字又各有优缺点:拼音文字的优点是易读、易写;缺点是每一件事物都有专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后将会出现无穷的词,令人难以记忆掌握,常需查阅厚厚的字典,在表达同音异义字上也显得不便。会意文字的优点是可以用有限的字组成无穷的词,且一看就知其意;同音异义字的字形不同,区别明显,某些字本身还兼有文化载体的作用,如仁、忠、孝等字;更切合人的思维活动。缺点是难读、难写、难解。華字倘要承担起世界文字的重任,把博大精深的优秀中華文化推向世界,就必须把其语言载体——華字进一步完善,即变“三难”为“三易”。如何改变?下面再谈。现在先谈点有关而又必须首先认识的问题:
  一、華字属于会意文字系统(广义的会意包括象形、指事、形声)。举凡繁体字简化或造新字都不能脱离会意的精神。否则,不是难以读懂,就是造成误解。因此,建议对单纯谐音的简化字,如“华、叶、圣”等字,还是用其原字“華、葉、聖”等字为当。
  二、華字原于声,以声韵研究华字又是一门学问,不属于本文要求简明的范畴。
  三、部首系统是华字的一大规律,是学习华字的基础知识。所谓部首,就是根据華字的笔画,偏旁相同而分别设置的门类系统;也可以说,部首是一个可以和多个字相结合而构成一个性质有关而意义不同的新字的字。華字分正写与旁写两种:正写,即独立成字的楷书;旁写,指作偏旁用的写法,不能独立成字的,如“人”字是正写,“亻”是旁写。旁写包括合体字中的左侧偏旁和部分字底、字心。《说文解字》设部首540部,到《现代汉语词典》部首减为201部。管见以为还应加以简化和按字意统一归部,即突破按笔画数立部的体例。笔者初步简为167部(另文发表)。这当是完善華字规律的一个重要步骤,更有利于初学。
  至于解决“三难”的问题,在解决“读难”方面:一是借助拉丁字母拼音,一是借助華字字典。它们一般是按音序编排的,同一个音节字排在一起,认得其中一字,就可读出其他字。在解决“写难”方面:一是要对华字笔画、笔顺有了解;一是要对華字框架安顿有了解;二者都需要多实践练习书写。至于“解难”问题,则需理解华字的会意构架及其内涵,并借助相关书证予以解决。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
其他文献
今年11月16日是我国文化巨子郭沫若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最近笔者重读了郭沫若先生分别在上世纪70 年代末和50 年代末出版的两本诗集,即《东风第一枝》和《百花齐放》,写下了这篇短文,以示怀念。  读郭沫若诗集《东风第一枝》  《东风第一枝》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1978年9月出版的郭沫若先生诗集,收集了郭老在1976年10月到1978年6月这段时间所写的几十篇诗作和文章,以及部分写作在先而至19
期刊
著名国画艺术家、张大千先生当年的得意弟子龙国屏先生,不仅是深受大家尊敬的老一代艺术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一生在艺术领域中孜孜求索,创作出大量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书画艺术作品,还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四川美术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重要的奉献。今年初,他悄悄地离开了我们。他的弟子和广大艺术与文史界的同仁举办“缅怀龙国屏先生书画展”并出版展览作品集,以此表达对德高望重的龙老的崇敬
期刊
2011年7月,巴蜀书社出版了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何崝先生的力著——《中国文字起源研究》。何崝先生于1947年7月出生于成都,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就学期间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古文字诂林》主编李圃先生),赓即以古文字学的非凡造诣被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纳入门下做助手,在四川大学古文字研究室参加了由徐中舒任主编的《甲骨文字典》的编纂,对古文字研究
期刊
从高中教师、“现行反革命”到大学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徐志福先生这50年的坎坷经历,折射了时代大势的离合悲欢。  双鬓无再青 寸心还如丹  上世纪60年代初,徐志福即将从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被《边疆文艺》主编刘澎德看中,要去从事编辑工作。这时的他,已在全国一些刊物发表多篇小说和数十篇散文。可当分配名单公布时,却发现被别人掉了包——他被分配到昆明一所山区高中任教。徐志福带着愤愤
期刊
烟雨楼台 革命萌生 此间曾著星星火  风云世界 逢春蛰起 到处皆闻殷殷雷  嘉兴城南南湖中湖心岛上的烟雨楼正厅最为醒目的位置就悬挂着这副楹联。它是1963年12月,董必武同志应邀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南湖会址撰书的纪念之作。  今天我们和青少年读者一道认真阅读此联,重温革命史,以此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是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董必武同志是前清拔贡,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加入中国同盟
期刊
“白门柳”一词,本指金陵白下门之柳,为秦淮名妓之代称。在文学艺术领域,前人写过一出《白门柳》戏曲,乃是搬演顾眉生的事迹;今人写过一部《白门柳》小说,则是讲述柳如是等的故事。柳、顾二人皆名列明末清初“秦淮八艳”,她俩及其姐妹们的名字连同其极富传奇性的人生故事,数百年来飘荡在桨声灯影的秦淮河上,替六朝古都染上了浓浓的粉色,也留下说不完道不尽的龙门阵。  出自当代广东作家刘斯奋之手的《白门柳》是长篇历史
期刊
因为编写《巴蜀竹枝琐议》,重读万清涪《南广竹枝》。词云:  歇鸡毛店胜粑毛,容得粑毛亦幸叨。  秋令一交更数转,愁闻雪虐更风号。  按,“粑毛”似应作“芭毛”,即芦花。读诗可知鸡毛店一切设备、居住者愁听打更的梆子声、吆喝声、雪风怒嚎声,其困苦无助之心情,可想而知。  由是联想到另外有关鸡毛店的诗以及两首关于教育子孙后代的诗作。  一、刘芳皋的《鸡毛店》  奇晋世兄曾以前清吾蜀芳皋(刘濖)、止唐(刘
期刊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文明的民族,历史积淀形成了我国历久弥坚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所形成的传统文化是多彩多姿的,其中既有糟粕,也有积极优秀的成分——积极优秀的这部分传统文化犹如一坛醉人的醇酒。我之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坚,是由于它至今仍有其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其糟粕,还是其优秀部分,都在顽强地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渗透于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剔除其糟粕,消除其负面,
期刊
易均室先生(1886—1969),名忠箓,字均室、灵均、箓伯、仙侣,号稆园、病因生、绾秋词人、沧浪散人等,斋号有静偶轩、十清宧、桕风草堂、沧浪一舸等,1952年被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系首批馆员之一。  易均室先生是一位学养十分全面的学者,无论是在传统的诗、词、曲、书画方面,还是专门的金石、篆刻、古文字、古籍版本、文物鉴藏等领域,都有非常精深的造诣,是当时颇负声望的学问大家;相与交游者皆并世耆
期刊
2010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推出了邓经武的新著《六百年迷雾何时清——“湖广填四川”揭秘》。该书把一个从民间至学界、从四川及至全国都感兴趣的话题,而且几乎是众口一词、早成定论的历史问题,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  该书最大的价值,首先在于立意高远地建构起巴蜀文化的自信心  该书针对“四川人都是湖北麻城孝感乡移民的后代”的流行说法,对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的历史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实事求是的剖析论述,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