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直男为何找不到女朋友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ouhu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的单身直男千千万,但卞之琳和夏济安可以组成一个组合——西南联大外文系苦恋兄弟。
  你以为文艺直男们个个口若莲花?卞之琳和夏济安告诉你,即使文章锦绣,满腹经纶,若谈恋爱毫无技术,仍旧是一枚蠢直男。
  卞之琳的苦恋对象,是我们颇为熟悉的张充和。
  卞之琳的基础还是不错的,他的朋友沈从文是张充和的姐夫,他的机会其实还是有的。在与张充和相识之后,卞之琳的写诗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开始写情诗了,写诗的对象当然是张充和。可是,张充和的二姐张允和告诉卞之琳,她非常了解自己的妹妹,这样是毫无用处的,必须要有实际行动。
  卞之琳就请好友们吃饭,顺带邀请张充和出席——这种遮遮掩掩的“示爱”根本不对张充和的胃口,她烦他的“婆婆妈妈”“不够爽快”,对他毫无感觉。一招不成,他于是学沈从文,给张充和送礼物。张充和的弟弟张寰和对卞之琳非常同情,“每次来,都会给我们带礼物,多少也说过一些让我们帮他劝劝充和的话”。但他的迂回策略显然没有奏效,“毕竟家里人都觉得不合适,而且总是以充和的想法为重的”。至于礼物,“是那种亚麻布料的香港衫,每次都一样”。
  有一次,他甚至已经到达了成功的边缘。据说有一回登山,张充和亲了卞之琳一下,卞之琳兴奋得不得了,以为这是某种承诺,赶紧跑去告诉张允和,结果张允和淡定地表示:“喜欢学习西式交流方式的四妹只是出于礼貌或好玩才那么做的。”卞之琳一下子如五雷轰顶,而张充和则和她周围的人说:“卞之琳没本事,连手都不敢碰。”
  卞之琳一次次往张家跑,却没什么效果。1946年7月,卞之琳和张充和的恋情已经毫无希望,在夏济安的日记里,却仍旧有卞之琳去张充和家的记录。据张寰和的妻子说,她目睹过一次卞之琳的大胆表白:他双膝跪在地板上,声称如果张充和不答应,他就不起来。但显然,卞之琳的“威胁”并未起到作用,“过了没多久,也不知道充和用什么法子,就让卞之琳又站起来了……”
  卞之琳表白得这么黏黏糊糊、软软弱弱,让人恨不得穿越回去,拎着他的耳朵告诉他:后来傅汉思追求张充和,几乎天天去,而且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追求张充和,你看看你,是不是弱爆了!
  1946年,卞之琳的恋情彻底失败。和他相熟的朋友们都说,卞之琳放弃自己了。夏济安的日记里记载,钱学熙“批评卞之琳爱情失败后,想随便结个婚,认为这是放弃理想,贪求温暖,大大要不得”。
  只有夏济安懂卞之琳,并为他辩解:“像卞之琳这样有天分有教养的人,尚且会放弃理想,足见追求理想之难。”这主要是因为,跟卞之琳的苦恋相比,夏济安似乎更惨。
  夏济安是著名的翻译家,精通英美文学,曾先后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中国香港新亚书院、台湾大学任教。作家白先勇、陈若曦都是他的学生。1959年,夏济安赴美,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加州柏克莱大学作研究。
  “中英文富可敌国,进出衣香鬓影之间应对得体,十足外交官风度”——作家董桥在《三“家”村》对夏济安如此评价。嗯,夏济安十足外交官风度,见了心爱的女孩,却完全哑火。
  夏济安的苦恋对象叫李彦,是他在西南联大的学生。
  照理说,师生恋在当时并不少见,沈从文就做出了示范。沈从文那么可怜,被排成“癞蛤蟆11号”也毫不气馁,这是多么励志的案例啊,可夏济安完全没有在前辈身上学到经验,他实在是太怂了。
  他明明那么爱她,以他的一篇日记为证——她来了,今天穿了一件新的浅青灰色的绒线夹克,戴了一双黑皮手套……最初看见她时,她穿一件上胸有一条(两条?)红条浅灰色绒线衣,最近两个月是件黑色拉链的绒线衣,旗袍总是很干净的深青布的。她的趣味是很素雅的,她很爱洁净——不知道会不会嫌我太脏?
  可是,当他想要知道她的情况,居然不敢去问,而是想出一个搞笑的方法——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大家介绍自己,这才知道李彦是长沙人。
  他每天都在日记里柔肠百转,甚至有一次记录自己夜里梦见李彦,醒来甚是懊悔,觉得自己亵渎了女神。
  夏济安,你能不能有点行动!他还真行动了一次,然而不知是过于激动,还是平时根本没表现出对李彦的爱,反正这次约会彻底失败了。
  根据夏济安的交代,他至少犯了以下几个错误:第一,约会迟到;第二,第一次约会,他就立刻讲述了自己的感情,毫无铺垫;第三,把李彦吓到后,他回去连写数封信,但都不知所云,毫无重点。
  他才约人家出去一次,被拒绝不是很正常吗?为什么忽然彻底龟缩,而且给李彦写的信一副再也不见的诀别模样?
  在写过三封道歉信之后,夏济安彻底怂了。他继续在日记里叽叽歪歪,李彦毕业之后,他们曾经在北平再次相逢。夏济安明明仍旧郎心似铁,李彦来找他帮助自己一个生病的女同学,他二话不说就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结果,那个女同学误以为夏济安对自己有意思,病好之后,还请他去家里吃饭,夏济安当然对她毫无感觉。
  在整理夏济安的日记时,弟弟夏志清发现了一张李彦写的小纸条:
  学程:英文作文组别:h
  教师:王高祥学期:学分:2
  学生:李彦学号:34345
  系别:历史学组年级:一
  (此聯即上课证,经课程股盖章持交教师)
  课程2102—34—30,000注册组课程股(紫色印章)
  李彦写的几个字墨色已淡,王高祥的名字用几条横线划掉。这大概是因为一开始英文作文本来是派给王高祥教的,临时换成了夏济安。夏济安把这张纸条贴在日记里,因为这是他仅有的李彦的亲笔手迹。
  在《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一书里,你会发现夏济安这样的错误,简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比如1950年,他看上一位秦小姐,并自作多情以为人家对他有意思,理由是“最近不声不响寄了一盒饼干来”,然后他打算让他们的关系更进一步。他跟秦小姐说:“我的弟弟也在追求一位小姐,名叫rose liu。”他认为这就叫作表白了,因为他用了“也”——“因为我不敢说我在追求,所以旁敲侧击”。这算什么表白!当然毫无结果。
  1965年,夏济安突发脑溢血,英年早逝,享年49岁,终生未婚。
  没有知乎的时代,文艺直男们在遇到喜欢的人时,同样手足无措。恋爱需要真诚,恋爱也需要技巧。
  编辑/汪微微
其他文献
在张爱玲的笔下,黄逸梵算不上一位好母亲。  她自私。在张爱玲姐弟俩三四岁、正需要母亲倾力陪伴和照料时,她却当起甩手掌柜,任性地出国游学。  她冷漠。亲生儿子抱着一双破球鞋投奔她时,她以没能力再养一个孩子为由,理智得近乎无情地将他拒之门外。  她刻薄。对张爱玲出口便是毁灭性的打击,“我宁愿看你死,也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你活着就是害人,像你这样只能自生自灭。”  她爱慕虚荣,贪图享受。
因为穿错衣服而打打杀杀的奇事由来已久,其中理由也是五花八门。  穿衣与“尊卑”  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因看不惯民众穿得舒服漂亮,就颁布禁令:凡身着锦绣者,与诽谤国君同罪,也就是得死。  自汉代开始,不许穿与自己的身份、等级不符的服装,成了明确的法律条文。到了唐代,普通人如果穿了颜色越级的服装,要么坐牢要么去死。不只是颜色,朝廷在尺寸上也有禁令。李德裕做淮南观察使时勒令当地妇女剪短裙子,因为朝廷有规矩,
《格林童话》中有这样一个惊悚的故事:1284年,德国哈默尔恩镇老鼠为患,镇长束手无策。某日,镇上来了个身穿五彩长袍的神秘笛手,声称如果给他一笔酬金就能帮忙驱逐老鼠,镇长与居民欣然答应。笛手吹起笛子,鼠群神魂颠倒,纷纷随他来到河畔,争先恐后地跳入水中,全部溺死。笛手返回镇上领取酬金,谁料镇长与居民不肯如约付款,笛手默然离去。第二年,笛手再次现身吹笛,这回引来的竟是镇上的130个孩子,他们载歌载舞地跟
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作为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为了保全性命,携光绪等人逃往西安,美其名日“西巡”。在这生死关头,慈禧没忘记一件关乎个人恩怨的“大事”——处置光绪最宠爱的妃子珍妃。  此时的珍妃已被慈禧打入冷宫两年有佘,过着连宫女都不如的日子,而为解心头之恨,慈禧以“珍妃年轻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对列祖列宗”为借口,要珍妃自尽。性格倔强的珍妃并没有选择屈服,她目光坚定地看着慈禧,一字一顿地说
我们对牛仔的印象大多来自美国的西部电影——大礼帽,牛仔裤,腰挎手枪,行侠仗义,似乎不食人间烟火。可现实果真如此吗?  在美国西部的广袤土地上,看似只有沙漠、野草和没有商业价值的野生动物。但西部养牛人发现了地下的黄金,无数移民汹涌而来,造就了传说中的牛仔。  西部的牛大多凶猛难驯,驱赶庞大的牛群是一种既冒险又刺激的工作,从而锻造出真正的牛仔精神。  一般的牛群都在千頭以上,两个最有经验的牛仔走在前面
英法联军打到北京之后,被迫跟洋人签约的大清,事实上已经接受了按照西方的模式建立国与国关系:西方国家使节驻京,使节觐见大清的皇帝,递交国书。然而,签约之后,咸丰借口有病,赖在热河不肯回京,不久去世。小皇帝同治尚未成年,两宫太后以此为借口,拖着不让见。所以,西方公使虽然在北京扎下了,但始终见不到皇帝。西方那一套国家间的外交模式,在形式上始终无法完成,这让公使们很着急。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
在欧洲和美国,公众只知道“一战”是一场“漫长、残酷而不失伟大的战争”,对其细节所知不多。在美国20世纪参与的重大战争中, “一战”是唯一一场在首都华盛顿没有纪念碑的。在民间, “一战”也很难唤起深刻的敬畏乃至反思,描绘那场发生于一个世纪前的战争的影视作品屈指可数,相关书籍多年也没出几本。  这种现象与技术限制有关——“一战”留下的“物证”远没有后来的战争多。不过,一个重要因素常被忽视,那就是,参战
一  赵元任之妻杨步伟是那种风一样肆意洒脱的女子,哪怕一丝一毫的束缚于她都是不愿承受之重。虽然出生在规矩和人口一样众多的大家族,虽然出生前便被父母指腹为婚,但她一路走来,却如狂风过境,所有试图捆绑住她的束缚都被吹得七零八落。  她会调皮地捉弄教书先生,在先生面前唱自己编的口水歌;会在饭桌上批评孔夫子浪费食物,哪怕被长辈斥为大不敬;会在试卷上写“女子者,国之母也”;会找祖父谈判,说婚姻大事应由自己做
一  母爱不是《红楼梦》的主题,却像一根金线,编织在字里行间。比如贾琏和贾蓉为人处世颇有差别,却有一种相似的丧,即便作恶,也不似被母亲溺爱的薛蟠那样作得生机勃勃,倒像是无可依凭,不如放纵。  理论上母亲是我们灵与肉的双重护佑,有妈的孩子是块宝,然而,人间事,常常并不这么简单。有各种各样的女人,就有各种各样的母亲,  “女子本弱,为母则强”作为一句口号足够铿锵,但事实上,弱小的女性当了妈,也不会秒变
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于美国名将麦克阿瑟来说,可能要换种说法:不想当总统的将军不是好将军!麦克阿瑟虽然是一名军事将领,却一直有个梦想——当美国总统,为此他连续三次参加总统竞选,那么结果怎样呢?  麦克阿瑟第一次参加总统竞选是1944年,因为他是共和党人,共和党内部就有意让他成为总统候选人。可那时候他的名气还不大,也没有当上五星上将,因此在州预选中就落选了。不过,他没有就此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