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导学提纲”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我县推出了“导学互动”的全新教学模式。“导学互动”是针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的不足提出来的,它根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改变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模式,采用教师引导、启发、点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法。
  “导学互动”教学法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它的教学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导学互动。”它是以导学提纲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导学提纲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导”是前提。“学”是目的,“动”是根本。抓住了根本就实现了“互动”。
  “导学互动”这一模式,“导学提纲”的编写是前提,也是学问。“导纲”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材、学情深入研究后,精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提纲材料的依据。它主要体现三个层次:(1)简要提示;(2)认知与探究;(3)反馈与梳理。导纲编写的质量如何,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习的效果。为此,我认为导纲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诱思”原则
  “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它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导纲”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这就要求导纲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来源于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既要有难度,又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目的,而“诱思”是指在导纲中应设计一定的问题情景,创设的问题要能表现出较强的“磁性”,促使学生产生悬念,吸引,诱思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2.系统性原则
  导学提纲的编写还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要尽可能的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深化——运用”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如我在编写《神奇的玻璃家族》一课的导纲时,在“感知”部分设计让学生初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玻璃家族中的那几位新成员,它们各有哪些神奇的作用。接着我让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玻璃特点和用途来进行推销,最后启发学生:“如果你是玻璃厂的设计师,你还想为玻璃家族增添哪些成员?”对复习导纲的设计,除了要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外,还应该尽可能的挖掘各节课或各章节之间的隐性知识,注重知识的迁移以及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3.针对性和分层原则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导纲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实施分层诱导,即:对后进生宜设低台阶、高密的问题情景,层层递进以逐渐触及问题的实质;对中等生则应采取高台阶、跳跃式诱导;对优等生则应蜻蜓点水,仅点拨关键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4.灵活性,艺术性原则
  导学提纲的导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绝不应是呆板僵化的固定模式。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可设计具有一定艺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诱发学生思考。
  导学提纲是学生自主学习,是师生间围绕文本的对话,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的学习依据。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情来补充完善导纲,使导纲走向开放,必要时可编写辅助学案,使导学变得更加流畅、合理。
其他文献
在建设工程中全过程咨询有着重要作用,我国首先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推进全过造价咨询的理念,电力工程建设比较少,本文在分析全过程咨询管理定义与特征的分析上,论述了如何做好电
文章着力分析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了解学生的阅读困境,思考从“软”(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硬”(如何切实进行时间监督和方法指导)两方面将名著阅读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用
学校管理大致有三大类型(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学校,应该推崇文化管理。那么,农村学校如何实施学校文化管理?作为学校之魂的校长应立足校本,把握好以下五个基本点:  1.明确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个学校必须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即价值认同。追求什么?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摒弃什么?学校、教师、学生都是以办学理念为圆心的三个同心圆。我
非政府组织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以其独特的运行方式迅速席卷全球,在社会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经济和社会治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并为
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了各学科教学活动中,能够优化教学结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而随着现代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学校是我家,创建靠大家。”这里的“匹夫有责”、“人人有责”、“靠大家”都是强调大家的责任。如果每个人都想:有大家呢!是“大家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大家尽责,我则尽责,反之,大家中有不尽责者,我自然可不尽责。这种把“大家”作挡箭牌,表面看顺潮流,从大众,走的是群众路线,实则属自我保守,不愿主动尽其能,担其责的极端利
在以往的教材中,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而今随着新课程实验教材的实施,从小学第二学段开始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到了六下,略读课文甚至比精读课文还多一篇。这么大比例的略读课文,篇者的意图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功用?  一、略读课文的尴尬现状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大纲中明确指出“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于是,在许
21世纪,知识与信息的新经济形态已崭露头角,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多少年前那笨重的竹简、木刻印刷早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印刷和电脑印刷。日产几十万种图书根本是小事。现如今书籍就像雪片一样,多得让人数都数不过来。加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因特网的风靡全球。我们会发现:  ——现在的社会,围绕人们的将是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的多元化信息。  ——信息的存在
作文教学几乎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永恒、最说不清的话题。写作是大多数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头疼的一件事,写作教学也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最乐于孜孜不倦地去探索的一件事。长期以来,许许多多的语文教师希望能够摸索出一套“速效”的作文指导方法,但结果往往令人失望。我认为如今高中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真情”的缺失与“说理”的肤浅。  作文中真情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学生情感萎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