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we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几乎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永恒、最说不清的话题。写作是大多数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头疼的一件事,写作教学也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最乐于孜孜不倦地去探索的一件事。长期以来,许许多多的语文教师希望能够摸索出一套“速效”的作文指导方法,但结果往往令人失望。我认为如今高中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真情”的缺失与“说理”的肤浅。
  作文中真情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学生情感萎缩的结果,因而无病呻吟的作文、为文造情的作文,随处可见。这些文章表面上感情泛滥,实质上缺乏真情,文中的情感是空洞苍白的。这种虚情假意当然不能打动读者的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幅对联就语重心长地道出了“求真”之不易。所以对于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要真正达到“真”的境界,道路是漫长的。
  “思想深刻”在高中作文评分标准中属于“发展等级”。高中生有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们不时看到的是演绎正确的废话,幼稚肤浅的理论,人云亦云的观点。作文中充斥着道理,却找不到作者深入而独到的思考的痕迹。学生们懂得的大道理并不比成年人少,当他们作文时,就用现成的道理去套,这样就轻易地代替了自己对人生真切的探索和思考。
  高中生正处于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花样年华,加上信息时代媒体发达,他们应该是热情而有主见的群体,可他们的文章与他们的年龄相去甚远,原因何在?谁应对此负责任?高考的命题者、一线高中语文教师、高考阅卷者是否联手扼杀了学生的“真情”“真理”?
  高考命题专家们不少是高校教师,他们中的大多数与高中生接触较少,他们怎么能准确触摸到当代高中生的情感、思想的脉搏?加上他们以为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来命题,所以有些文题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比较远,缺少能唤醒学生真情的张力。比如“诗意的生活”这样的题目,对于考场上背负沉重的升学压力的高三学子来说,要让他们尽情的抒发真情实感,何其难! 高考阅卷者掌握了“生杀予夺”的权利,他们的褒贬直接影响着考生的行文风格。每年高考阅卷工作一结束,高考优秀作文、满分作文纷纷新鲜出炉,成为学生作文的导向、应试的典范。殊不知,其中的文章写虚的多,写实的少,不少文章经不起推敲,缺少真情实感,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的甚至是无病呻吟式的空洞文章。换一个角度说,许多满分作文、优秀作文并不是每个高中生都能模仿得来的。有心的老师不妨找找看,每年全国各地高考中出现的优秀作文,其中中规中矩的记叙文、议论文有几篇?特别是真正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文章又有几篇?高中生在这样的所谓的“范文”的熏陶下,作文就更倾向于追求语言的华彩炫目,从而形成华而不实的文风。
  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目光敏锐,在摸爬滚打中摸索出了一套又一套的应对高考的“秘笈”。有拟题、开头、结尾的技巧,有议论文三段论、典型论据、一材多用,甚至还有万能开头、万能结尾等,这些训练使学生的写作好像成了一项技术活。这个背景下的学生在写作时能放开手脚大胆抒写真我吗?他们的情感逐渐萎缩了。
  当然,当下的文化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情感变得更为“稀薄”。时下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让学生变得更加浮躁,常常假话、俗话连篇(比如网上聊天等),真情实感被抛往九霄云外。
  那么,怎么帮助学生找回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态度,重视阅读
  众所周知,高中生普遍存在着“写作兴趣缺失”的问题。语文学科在许多高中学生心目中的分量是高考六个学科中最轻的,甚至有的学生把语文课的位置放在了体育课的后面。他们宁愿花一两个小时去攻克一道数学题,也不愿花半个小时去读读高考必考的几部名著,“课外”书籍的阅读量,不少学生几乎为零。长期埋头于题海中,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不少名家都有明确的论述。冰心曾说:“读别人的文章,写自己的文章。”程瑞礼也说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朱自清先生说的更直白:“写作的训练还是要从阅读说起。”通过阅读来推动写作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自身间接的人生经验,给人以多重的启发。培根就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其次。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语言,培养感情。特别是那些经受了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它们的语言往往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的,是规范而出色的表达,是学生写作的优秀教材。坚持阅读这样的作品,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再次,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学生若能以书本为师,悉心揣摩,一定能在技巧上有不少收获。老舍在《读与写》中谈到:“多读,尽管不是为模仿,也还有个好处:读得多了,就知道一些形式,而后也就能把内容放到最合适的形式里去。”
  从众多名家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当阅读达到了一定量时,它的作用就可以显现出来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每个学生高中阶段课外自读不少于300万字”,这是对学生阅读量的最低要求,是下限。我们应坚信杜甫的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也借鲁迅先生的话来勉励学生:必须像蜜蜂一样广采花蜜,才能酿出蜜来。
  二、体悟生活,激荡情思
  阅读之于学生,是积累,是模仿,更是一种重要的“酶”,阅读为学生展开了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阅读开拓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催化了学生的情思。当学生的阅读积聚到一定量时,学生的情思就被催化出来了。阅读者变得多情善感,不由自主的进入到生活的深处,对生活展开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精神变得更加自由,原本熟视无睹的一草一木皆能激起细腻的情思,激发写作的欲望。
  情思之酶令原本干瘪的情思发酵起来,让学生主动关照自我心灵,保持对生活真实的体会感悟,形成了独立思考的意识,使他们的洞察力、感受力更深刻,进而能够抒自我之情,写自我之感,发自我之见。这也就是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发了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的欲望。这样“自我”即“真我”,即“我情”、“我理”。我情至诚,我理至真,只有真我存在的作文才是真正有质量的文章。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潘新和教授曾说过:“生活,只有跟人的人体生命需要相结合,跟言语生命冲动相激荡,才能成为情感、思想的土壤,成为言语表现的素材和主题。”所以“个体生命”、“言语生命”的唤醒尤为重要。个体生命、言语生命活跃与否,决定了写作热情的高低,决定了文章中“真我”成份的多少,决定了文章品质的高下。
  潘新和教授还给中学语文教师指明了方向——“教师应让学生感到他们随时随地都有运用语文的需要,这些需要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需要用自己的言语智慧,去解决每天面临的许多问题,满足这些需要……可以使生命变得更加精神焕发,朝气蓬勃。学生在这些日常的言说活动中,感受语言生命萌动的喜悦,品味言语行为的奥秘,这可能比课内规范严谨的教学,更见成效。”
  体悟生活,激荡情思,能使学生迷失的真我被寻找回来,情感逐渐丰富,思想慢慢深刻。
  三、命题合理,指导得法
  诚然,近几年高考各地都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文题目。这些题目往往成功地指引考生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努力用情感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很好地激活了学生表达的内驱力,也出现了不少大胆表达“真情”“真见”的文章。
   亲近学生的文题深受好评,但是,我们还要防止过于抽象的令学生望而生畏的题目——如“行走在消逝中”“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等题。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很可能一看到这样的题目就傻眼了,不知该从哪下笔。这类题目怎能让大多数考生打开心灵窗户,让情思自由飞翔呢?
  同时希望高考作文阅卷者调整评价标准,倡导朴实的文风,鼓励写实,于质朴中寻找和推荐抒真情、发真见的好文章。
  而一线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也极其重要。首先,我们要避免替学生的作文归纳出种种理论、制造出种种框架,更多的应该是设置有效情景,引导学生与问题产生共鸣,让学生自然坦露真实的生命状态,并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从容地抒发个性化的情感,最终达到培养写作习惯的目的,并伴随着写作训练了思维,完善了人格。
  其次,指导学生有效地积累素材。很多教师都喜欢要求学生积累一些经典论据、万能论据,这本不错,但如果没有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这些材料的精神实质,写作时就不会“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些学生可能只会拿材料去迁就文题,能套上就用上,而不是根据文题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论据,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必说观点独到深刻,就连说理准确都难以保证。所以教师平时一定要指导学生对素材进行思考、加工。学生对素材准确到位的体味、理解是素材积累的初步,对于素材有自己独到的视角,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是素材积累的关键。
  最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比较。一些学生片面追求文采,动辄引用古文古事,文章经不起推敲,空洞无物、情感干瘪。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同一内容同一主题的文章,把其中所蕴含的情与理的差异进行一番比较,与学生共同探讨文章怎么写才能更好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相信平时如果经常这样比较,学生就容易分清情理的真伪,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地抒写真情实感的目的。
  希望通过努力,能帮助学生找回“自我”,用“自我”打开生活这部厚厚的书,写下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构造一片美丽的文字天空。这是作文教学的美好期待,也是作文教学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推进,“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格局正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推进而逐步形成。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主体日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
在建设工程中全过程咨询有着重要作用,我国首先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推进全过造价咨询的理念,电力工程建设比较少,本文在分析全过程咨询管理定义与特征的分析上,论述了如何做好电
文章着力分析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了解学生的阅读困境,思考从“软”(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硬”(如何切实进行时间监督和方法指导)两方面将名著阅读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用
学校管理大致有三大类型(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学校,应该推崇文化管理。那么,农村学校如何实施学校文化管理?作为学校之魂的校长应立足校本,把握好以下五个基本点:  1.明确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个学校必须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即价值认同。追求什么?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摒弃什么?学校、教师、学生都是以办学理念为圆心的三个同心圆。我
非政府组织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以其独特的运行方式迅速席卷全球,在社会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经济和社会治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并为
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了各学科教学活动中,能够优化教学结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而随着现代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学校是我家,创建靠大家。”这里的“匹夫有责”、“人人有责”、“靠大家”都是强调大家的责任。如果每个人都想:有大家呢!是“大家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大家尽责,我则尽责,反之,大家中有不尽责者,我自然可不尽责。这种把“大家”作挡箭牌,表面看顺潮流,从大众,走的是群众路线,实则属自我保守,不愿主动尽其能,担其责的极端利
在以往的教材中,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而今随着新课程实验教材的实施,从小学第二学段开始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到了六下,略读课文甚至比精读课文还多一篇。这么大比例的略读课文,篇者的意图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功用?  一、略读课文的尴尬现状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大纲中明确指出“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于是,在许
21世纪,知识与信息的新经济形态已崭露头角,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多少年前那笨重的竹简、木刻印刷早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印刷和电脑印刷。日产几十万种图书根本是小事。现如今书籍就像雪片一样,多得让人数都数不过来。加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因特网的风靡全球。我们会发现:  ——现在的社会,围绕人们的将是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的多元化信息。  ——信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