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实主义画风对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影响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实主义是非常开放的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实主义的形态则不容易定型,它的表现内容和题材决定了它将一直保有鲜活的特点,围绕着这个世界中的人和事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体现生活关注生活。现实主义这个概念虽然诞生于西方艺术史,但表现现实的需求是任何时代和区域都需要的。有鉴于此,本文选取“现实主义画风对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影响”为命题,针对现实主义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概括了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绘画发展的大体脉络,最后基于发展脉络和现状分析了现实主义画风对中国现当代人物画的影响。
  【关键词】现实主义绘画;中国人物画;发展脉络;影响
  一、现实主义绘画的诞生
  现实主义绘画萌芽于文艺复兴,后在十五世纪与十六世纪之交的尼德兰形成了风俗画,这里昆丁·马苏斯的出现是一个里程碑,其代表画作《兑换银钱的人和他的妻子》透露的世俗生活的热度是革新性的。老彼得·勃鲁盖尔也是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十六世纪六十年代风起云涌,资产阶级革命在这一时期是历史必然,他融入到人民当中塑造了各种鲜活的农民形象,其代表作《农民起舞》中就形象的描绘了当时的农民生活。
  到了十七十八世纪,不仅有风靡当时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由卡拉瓦乔引领的现实主义潮流也影响深远,其代表作有《圣马太蒙召》等。这一时期绘画内容倾向于表现现实的画家还包括委拉斯贵支、伦勃朗等。
  现实主义绘画真正大放异彩的时代是1848年到1879年。这一时期库尔贝正式提出“现实主义”的美学观念,现实主义作为艺术形态真正呈现于美术史中。标志是举办了《现实主义——库尔贝四十件作品展》和“现实主义宣言”的发布,其思想内涵是倡导根据自我的思考,真实的呈现每一个生存世相。他所创作的《奥尔南的葬礼》等都以现世所见所感为基础,刻画了纯粹的本质,摧毁了理想美夸张美。
  现实主义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体系,它受到了众多艺术的影响,例如严格遵守自然的观察法则和普鲁东式的社会责任感。琳达·诺克林在她的《写实主义》中指出:“对于样式主义(mannerism)、巴洛克(Baroque)、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这些概念来说,虽然理解起来并不比写实主义容易,但是它们在用法上相对单纯,一般用来界定艺术流派以及相关的运动,范畴不会超过视觉艺术,但写实主义不是这样,它与视觉艺术以外的思想哲学、文化背景以及历史渊源经济状态等都有非常紧密联系。”
  二、现实主义人物画在中国发展的大体脉络
  (一)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
  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成长的一百年是波澜起伏的。陈独秀倡导中国画要采用西方写实的精神,则是具有具象性和再现性,与我们中国传统水墨的写意相对应,他在1919年的《新青年》中撰写了《美术革命——答吕澂》一文,其主张是把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看做科学精神的体现以及批判旧艺术镣铐的强有力手段。徐悲鸿在1926年撰写的《美的解剖》中提出借鉴和学習西方写实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意图,才能拯救中国画坛止步不前的窘境。他的这些思想影响了当时身处的中国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画家,他的学生蒋兆和多创作的《流民图》是其中之代表。
  现实主义绘画在我国的发展路线一个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影响,另一个影响则是苏俄的批判现实主义文艺。徐悲鸿、蒋兆和以及岭南画派的“新国画”为主要代表。许多画作展现了对劳苦大众的生活场景以及对底层人们的人文关怀,如方人定的《乞丐》、《劳动夫妇》、《大旱》。
  (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全国的向导,现实主义风格在当时中国所有的创作领域里面占有绝对的优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为政治服务”的文艺方针被简单使用,美术创作中出现了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1952年周扬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称为当时创作的硬性纲领,为政治服务的历史环境是使文艺创作由个体生发变成了集体性活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现实主义绘画的成果主要是反应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斗争的题材和表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题材,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徐悲鸿的《人民慰问红军》等。在大跃进期间绘画被“红光亮”、“高大全”等表现手法所局限,在历史漩涡中发生了变异,现实主义绘画在这一期间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和进步。
  (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李震坚、卢沉、周思聪等。卢沉代表作有《机车大夫》,描绘了我国当代工人形象。周思聪代表作如《矿工图》具有强烈冲击力展现劳苦大众的力作。
  《矿工图》组画应为9张画作,但是后来由于卢沉的病逝后面的创作由周思聪独立完成。后来周思聪因为巨大压力和病痛被迫放弃了之后的创作,虽然这是一部未完成的浩瀚悲歌,但其意义和创作手法在中国美术史是举足轻重的。在九十年代后期至今,许多关注民生体会生活现实的画家对现实主义画风在中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才情和力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考,西方的哲学文化和艺术思潮也随之进入中国,现实主义绘画从1950年以来独大的局面被打破。
  三、现实主义画风对现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影响
  (一)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大体可分为白描,工笔重彩和写意画法,其共同特点是注重用线。传统的工笔人物画,稍微加入一点点骨骼肌肉节点的刻画就会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写意人物画讲究匠意于心意在笔先,画家缔造的人物画往往是主观印象所致,追求神似,即便有例如“立七、坐五、盘三半”和“三庭五眼”等造型比例上的规则要求,但是从客观画面上看整体的人物比例还是失真的,例如皇帝的形象都是高大的而身边的随从侍女极端矮化。中国传统人物的形体的刻画往往只是刻画了外在的服装,而内在的分量感不足,神情趋于格式化,在对于颜色的运用上相对平面。现实主义画风进入中国后,中国人物画开始注重写生,通过直接的感受进行描绘而不仅仅依赖想象的主观意识。总体来说现实主义画风对现代中国人物画在表现手法上的影响主要是造型更加结实,更加符合“写实” 的要求,为之后的表现内容提供了更多技法上的选择空间。
  (二)表现内容
  由于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绘画往往是人们躲避现世的手段,寄情山水潇洒野逸,含蓄的表达使得中国古代绘画中缺少直接的批判和真实客观的再现。例如周昉《簪花仕女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其表现题材和内容大多为宫廷贵族平日的仕女画、宗教壁画的道释画,表现皇帝伟岸形象带有等级性原则创作的肖像画等,对布衣生活场景的绘画较少,其中风俗画是较之前面几种画风最靠近“现实主义绘画” 理论涵义的,但风俗画的内容往往只局限于生活场景的直叙,例如《清明上河图》。现实主义绘画进入中国后人物画在题材的选择上出现了表现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批判社会不公现象和反应自己的理想诉求等。
  然而现实主义画风进入中国也被许多人错误解读,缺少真情实感,陷入固化的泥潭,例如大量的农民形象和青年摩登男女的形象既没有创作热情的显露也没有技法上的灵活,生硬的把中国人物画套上纯西方的技法,脱离了灵性。现实主义画风对现代中国画的影响固然是革命性的,但这并不代表传统审美标准的失落,只是在表现内容和技法上提供了更多绘画语言组合的可能性。
  四、结论
  中国自古就有展现真实和现实的主张,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写道“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对于西方现实主义画风在中国的发展,其态度既不完全抹灭传统风骨,也不能对其嗤之以鼻,现实主义只是为中国人物画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影响传统形式的发展。中华民族师法自然的传统让绘画创作可以反映社会,兴成教化,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让我们思索世界,拷问灵魂,而这正是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Max Buchon. Collection of Essays on Realism.[M]. Paris.1956:51
  [2]康定斯基著,李政文等译.《艺术中的精神》[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8
  [3]张小元主著.《艺术论》[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5
  [4]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162-240
  作者简介:李泽群,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立足于我国深厚的文化资源,在故事的来源与角色、场景、音乐中民族元素的运用上体现了民族风格的传承,并且在现代语境下进行了“当代性”的创造,对剧情和人物进行后现代主义改写,对故事的主题进行了全新的挖掘,也努力使国产动画电影摆脱了以往观众心目中“低幼向”的定位,探索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民族风格;“当代性”创造 
期刊
【摘要】《茶花女》作为小仲马蜚声文坛的扛鼎之作,毫无保留地撕开了腐朽的上层社会的奢靡与丑恶,勾勒和颂扬了拼尽全力追求美好爱情、用隐忍保全恋人的名声的一个让人同情的资本主义妓女玛格丽特。本文从社会现实角度出发,剖析当时罪恶的社会中所隐藏的堕落与腐朽,探究高贵人性如何对抗罪恶的社会,如何用悲剧完成一场自我救赎。  【关键词】茶花女;玛格丽特;高贵人性;罪恶社会  一、前言  蜚声文坛的大仲马和小仲马在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浙西南畲族服饰作用、地位、物态史、遗产保护及审美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历史整理、地域特色挖掘与文化比较,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特色文化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地位,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浙西南;畲族;服饰; 审美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之地。素有“衣冠王国”之誉的中国,其服饰的发展也有着漫
期刊
【摘要】侗族作为湘西少数民族之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侗族人民将自身一部分的文化特征储存在自己的服饰里,形成了侗族特有的服饰审美趣味。风格古朴、特色鲜明、配色素雅、工艺精湛的侗族服饰是侗族历史变迁、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使服饰起到了记载的作用,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生态美学价值。  【关键词】侗族;少数民族服饰;服装设计  一、侗族服饰概况  侗族主要聚居
期刊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改革创新,加快民语广播快速健康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民语广播发展现状  广播作为传播党委政府声音的喉舌,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民族地区广播事业的发展建设。目前,全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广播电台73座,节目套数441套,民族语言节目10
期刊
【摘要】电影《芳华》是由冯小刚执导、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讲述部队文工团的青年在時代变迁下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的影片。该片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为时代背景,在祖国大西南的一个省军区文工团里,在电影寄予演员的特定“时空”中,它塑造了一代人——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他们经历过“文革”的苦难,沉浸过改革开放的新奇,亲历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残酷,感受过市场经济的冷漠。本文从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
期刊
【摘要】在对纪念性建筑的研究中,神性一直是最为关键的地方,其支撑着整个建筑的精神,也代表了建筑設计的成功。人们往往将建筑的神性与宗教信仰联系起来,但是纪念性建筑远不止宗教建筑一种,神性也应当有更广阔的内涵。本文通过纪念性建筑的发展,试图研究建筑神性的本质。  【关键词】 神性;人; 感受; 对比 ;宗教 ;海德格尔  引言:  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人作为唯一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并且通过自身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在经历了“十年”特殊时期之后,又迎来了一个崭新多样发展的阶段,绘画创作回归对人性的赞美和歌颂。脱离了政治束缚的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描绘,对绘画本体语言的探索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国家形象;中国画;油画  一、从工笔画到水墨画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文化土壤和艺术环境的逐渐宽松,使得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摆脱了“文革”的政
期刊
【摘要】随着长号学习者的日渐增多,长号教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也就成为了最需要重视的问题。在长号教学中其实始终贯穿着一个重要且基础的原则,其能够帮助学习者、演奏者掌握长号的演奏与音乐的表达。因此,在本文中笔者结合长号基础训练中所需要重视的一些因素着手探讨长号教学的重点原则,进而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够为长号的学习与训练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关键词】长号;演奏技能;练习  引言  长号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公元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受众不断细分、文化形式日益多元、人民群众思想越来越个性、复杂等众多的挑战。因此群众文化工作应对这些挑战就需采取全方位、立体化优化创新手段,走一条以人为本、坚持以群众需要为核心导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文化工作;挑战;对策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政府报告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