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广播发展浅论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LAO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改革创新,加快民语广播快速健康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民语广播发展现状
  广播作为传播党委政府声音的喉舌,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民族地区广播事业的发展建设。目前,全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广播电台73座,节目套数441套,民族语言节目105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电台每天用21种少数民族语言播音。
  1955年,云南人民广播电台西双版纳傣语、德宏傣语节目的开播,标志着民语广播电视在云南大地兴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文山、红河、西双版纳、德宏、迪庆等州市均办有民语广播节目,涉及10个民族共12种语言。现如今随着电视、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新的传播手段和近距离的民间文化活动,都给曾经辉煌一时的民族广播宣传造成的较大冲击,加上广播传播基础设施滞后,民语广播信息量小和节目结构单一等原因,导致民语广播不能满足受众精神文化需求,成为了民语广播发展的“瓶颈”,在传播党委政府声音,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显得受到了冲击,民族广播二次创业任重道远。
  二、如何做好民族广播发展
  众所周知,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这种带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表现在各个民族所喜闻乐见的意识形态,心理素质、生活面貌等各个方面,因此,民族广播只有充分发挥民族特色,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没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民族广播只会空有其名,谈不上发挥作用了。那么,如何在新媒体普遍发展,民族群众居住分散、语言种类多,民语新闻工作者相对困乏,民语互动节目少、民生节目少等情况下,如何加快民族广播的发展,发挥民族广播的作用呢?
  首先,要高度重视民语广播发展建设
  在新闻宣传中,要克服“重视汉语广播淡化民族广播”的观念,做到传播设备安装、人员编制设置等方面要积极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完善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民语广播覆盖率,构建广播安全播出体系,确保民语广播安全传输。关心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民语广播,多一些关心,多一些投入,使民族广播越办越好。
  目前红河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中民族语广播节目时间为每天4个小时,其中哈尼语2个小时,彝语2个小时。节目设有新闻、专题,每天20:00—21:00和22:00-23:00:哈尼语、彝语新闻专题首播;次日5:30-6:30和8:00-9:00:哈尼语、彝语新闻专题重播。笔者建议增加栏目和播出时间,如:增加民间歌舞表演等文艺节目,增加本地方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类讲书等节目,宣传主旋律,并拉近与群众的感情,增加民语广播节目的可听性。
  第二、提高民语广播节目质量
  进一步扩大民语广播新闻信息量。民语广播从诞生那天起,就应该以新闻信息传播为己任,立足民族地区,面向特定的民族听众,辐射邻近的同语种听众,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各种最新信息,将自己打造成少数民族群众信赖的准确性高、权威性强的现代舆论工具。要把新闻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覆盖人民群众的每一个群体,从而不断扩大新闻信息的“量”。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民语新闻信息的“质”,如,在平常的新闻播音中,保证州内重大新闻或者头稿头条要及时准确播出,并选好新闻节目的播出内容,按照新、广、短、活、快的要求,活跃节目形式,突出民族特色,增强节目的可听性,多宣传报道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稿子。如:红河电台2016年11月13号播出的《河口瑶山乡欢度盘王广场落成典礼和盘王节 》,2017年7月17号播出的专访节目—《喜迎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喜迎哈尼族传统节日—矻扎扎》,2017年8月16号播出的《元阳新街镇举办火把节文艺演出暨篝火晚会》,2017年8月17号播出的《元阳新街镇举办“2017年彝族火把节暨民族摔跤運动会”山歌比赛》等报道,紧扣了民族群众节日氛围,并加以对民族群众的同期声采访,让他们表达的自己欢乐的情感,乐在其中,从此与民族广播结缘……,这样既保证了州内重要新闻报道,也宣传了边疆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新闻,改变了新闻播了一堆又一堆,却不受老百姓待见的局面。
  第三、必须打造民与广播的栏目品牌和活动品牌
  三、为什么说栏目重要?
  首先,栏目是一个完整具体的记忆单位。受众说到一个“台”或者“频率”,多少有点抽象。但栏目却是非常具体的;
  其二,栏目是受众的触点,受众通常是依靠栏目接触节目内容。其实,品牌就是一种记忆印象,而且品牌建构的关键就是产品与消费者的触点。
  第三、充分认识活动品牌的重要性。同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一样,受众对于广播节目以及广播频率的选择也带有强烈的情感倾向。
  总之,民族语广播再创辉煌,实现二次创业,那就要按照党委政府的民族政策,不断提高广播节目质量,不断加大广播覆盖,并根据听众需求变化调整广播节目内容和方式,运用新媒体、互联网技术、先进通信等技术,使民语广播的栏目、内容形态更加丰富,更加彰显文化个性,更加顺应时代潮流,从而拓宽传播方式、扩大覆盖界面、影响不同族群、提升广播形象、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语广播影响力,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广播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参考云南民族出版社《广播改革语发展对策研究》之《民族语广播改革初探》
  作者简介:谭云海,系红河人民广播电台彝族语播音员。
其他文献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和我相同的看法,即时代在发展,审美在改变,大众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样,传统戏曲的观众正逐渐流失,青少年更是提不起看戏的兴趣。在这里我想说,不要把戏看的太过正式,现在戏曲为什么日渐式微,我觉得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从业者和观众都把它当一种很严谨的艺术看待,可它首先是一门供人消遣的艺术,我们完全可以抱着平常的心态去欣赏它。戏曲作为一门传统艺术,能够有效提高受教育者的怡情育德、帮助他们开发智力
期刊
【摘要】电影沿袭了小说的叙述方式,沿袭了小说的叙事结构,使用回溯式的倒叙方式开头。电影把小说以一个男性的视角变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追求爱情的女性视角。女性形象从无知、盲目、卑微的女性变为有理想、有个性的独立新女性。情节的删减与改动使得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关键词】女性主义视角;独立;徐静蕾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著名小说,2006年,中国导演徐静蕾以女性主义的
期刊
【摘要】我国的民间艺术来源于劳动与生活,在长期的积累、传承和演变中形成,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繁衍生息的脉络。泥塑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跨越了从史前文明到当代社会数千年的的历史。它以简单的泥土等材料制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品,泥塑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造型上以人物、动物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与时俱进,泥塑艺术被不断地的传承与革新。  【关键词】民间;传承;泥塑艺术;泥塑制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广电企业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针对后勤保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状况更加重视,这对广电企业领导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考验。本文就结合了十九大会议,对政治思想工作开展的方向进行了明确,真正做好广电企业中后勤服务保障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政治思想  随着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体制的深化改革,在社会经济和资源整合上,其中对利益的分
期刊
【摘要】我国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更是提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存在性、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基本达成共识。  【关键词】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一、中国化马
期刊
【摘要】对比中国与韩国两国电影产业的状况,发现两国各有各的优势与不足。因此通过中韩两国电影的优势互补及其合拍片的探讨,发现中韩合拍片的现状、未来前景等问题。  【关键词】中韩合拍片;优势互补;电影类型  引言:  近年来,中韩合拍片的数量越来越多,不管从选择题材上,还是风格,样式上都有不同的变化。从1992年建交后,中韩两国在各个方面的沟通就不断发展,特别以影视产业尤为突出。当今两国电影产业方面重
期刊
【摘要】近几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立足于我国深厚的文化资源,在故事的来源与角色、场景、音乐中民族元素的运用上体现了民族风格的传承,并且在现代语境下进行了“当代性”的创造,对剧情和人物进行后现代主义改写,对故事的主题进行了全新的挖掘,也努力使国产动画电影摆脱了以往观众心目中“低幼向”的定位,探索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民族风格;“当代性”创造 
期刊
【摘要】《茶花女》作为小仲马蜚声文坛的扛鼎之作,毫无保留地撕开了腐朽的上层社会的奢靡与丑恶,勾勒和颂扬了拼尽全力追求美好爱情、用隐忍保全恋人的名声的一个让人同情的资本主义妓女玛格丽特。本文从社会现实角度出发,剖析当时罪恶的社会中所隐藏的堕落与腐朽,探究高贵人性如何对抗罪恶的社会,如何用悲剧完成一场自我救赎。  【关键词】茶花女;玛格丽特;高贵人性;罪恶社会  一、前言  蜚声文坛的大仲马和小仲马在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浙西南畲族服饰作用、地位、物态史、遗产保护及审美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历史整理、地域特色挖掘与文化比较,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特色文化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地位,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浙西南;畲族;服饰; 审美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之地。素有“衣冠王国”之誉的中国,其服饰的发展也有着漫
期刊
【摘要】侗族作为湘西少数民族之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侗族人民将自身一部分的文化特征储存在自己的服饰里,形成了侗族特有的服饰审美趣味。风格古朴、特色鲜明、配色素雅、工艺精湛的侗族服饰是侗族历史变迁、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使服饰起到了记载的作用,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生态美学价值。  【关键词】侗族;少数民族服饰;服装设计  一、侗族服饰概况  侗族主要聚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