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在历史褶皱处的绝代芳华与国家记忆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genj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芳华》是由冯小刚执导、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讲述部队文工团的青年在時代变迁下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的影片。该片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为时代背景,在祖国大西南的一个省军区文工团里,在电影寄予演员的特定“时空”中,它塑造了一代人——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他们经历过“文革”的苦难,沉浸过改革开放的新奇,亲历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残酷,感受过市场经济的冷漠。本文从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情境塑造三个方面探究电影《芳华》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关键词】《芳华》;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情境塑造
  《芳华》是一代人的芳华,这一代人是“孤绝”的一代。他们在“谋生”与“谋爱”中苦苦徘徊,他们的青春、壮举、悲凉,他们在“艺术舞台”上的自我表达与自我满足,与在“社会舞台”上的痛苦挣扎交互渗透,他们呼唤的理想与铁青着脸的现实,在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推动下,成为这一代人的生与死、名与利、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的绝唱。《芳华》是一部关于绝代群体的形象塑造与国家记忆。
  一、人物性格的塑造
  人物性格即人格或个性,个性是个人品格的各个方面,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区别于他人的各种主要、持久、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特殊个体对其所作所为的总和,是个体与环境发生关系时身心属性的紧急综合,人物性格为个人所特有,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主要标志。
  (一)人物性格的客观现实性
  人物性格的现实性是指人物形象原型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它是人与人之间复杂社会关系和矛盾的集中体现。任何一种人物的性格,都必须符合客观的现实存在性,绝不能脱离现实环境而独立存在。
  何小萍,故事主角,其人物性格的客观现实性主要体现在个人层面的客观现实环境,即个人成长环境。从走进文工团的那一天起,她就成为一个笑话,受到宿舍舍长郝淑雯等人的霸凌。所谓身体上的臭味,不过是她出身的一个象征。人性上共同的闪光点,让两个人惺惺相惜,就像萧穗子的旁白中说道,“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何小萍隐忍、怯懦、自卑、脆弱的人物性格的客观现实性源自于其从小到大备受欺凌的个人成长环境;何小萍的善良源自于其人性的真诚。
  (二)人物性格的主观情感性
  何小萍人物性格的主观情感在影片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文工团赴边疆慰问英雄的骑兵团指战员活动演出这一故事情节中,当分队长把《草原女民兵小战士》A角的表演机会摆在何小萍面前时,何小萍满心想的是放弃,她装病敷衍了政委和分队长。何小萍是在刘峰被处分之后,对文工团其他所有人彻底寒了心,她放弃抗争、放弃进取、放弃这个伤害了刘峰的集体,何小萍选择懈怠工作的方式为刘峰打抱不平。在这一电影故事片段中,通过何小萍的语言和行为,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何小萍强烈的主观情感表达,将何小萍这一人物性格塑造得有棱有角、鲜明通透。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人物形象塑造是在电影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直接关系到电影的成败。在不同类型的电影中,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每一种塑造人物的方法都服务于特定的电影风格。人物形象的设计与塑造可以说是一部电影的关键所在。
  (一)刘峰——善良是本能
  影片主角刘峰这一人物形象承载了那个时代太多的特质。他离开贫苦的家庭环境,来到了文工团,他为人忠厚朴实,年年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在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但人的内心是有理想的,人一旦有了理想,行动就是自愿的,回报就是多余的。
  故事在1978年夏天林丁丁诬陷刘峰耍流氓发生转折。一个干尽好事占尽美德的人,突如其来的告白让林丁丁感到惊悚、恶心、辜负和幻灭。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刘峰应招到前线。战场上,打退敌人的进攻后,刘峰第一时间让生还者护送重伤员退下火线,自己却断了右臂。1991年,刘峰复员后在海口营生,遭到联防办的恶意欺压。芳华已逝,他平凡了。刘峰的一生大致经历了“流汗”、“流血”、“流泪”三个阶段,他的善良与满足让他在精神匮乏的年代找到了心灵的自我回馈。
  (二)萧穗子——故事讲述者、见证者和参与者
  萧穗子以“旁观者”的身份见证了发生在她身边的群体故事,作为讲述者,萧穗子具备叙事话语权,这种优势把她从众多“参与者”的群体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对其他参与者乃至自身命运的“话语上的呈现者”,即“讲述者”。影片中萧穗子这一人物形象所代表的讲述者与参与者的双重特性,也让《芳华》从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萧穗子讲的这个故事,便具有当下文人的精英意识,基于传统文人精英视角之上而创作的《芳华》,其立意的深刻与高度也由这种传统文人精英视角所决定。
  三、人物情境的塑造
  《芳华》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文工团的群体角色经历了文革、改革开放、对越自卫反击战、市场经济时期,群体角色在时代舞台上演绎着不同的人生命运。时代赋予角色的是青春的张力、爱情的迷醉、战争的残酷、落寞的悲凉,各色人物在时代画卷上张扬着个性,在文工团这个集体中学会爱。人物从情境中走来,带着文工团的故事。在特定“时空”中,《芳华》中每个人物都是立体的,他们的情感变化随时代变化而变。《芳华》创造的时空,为人物的表演给予自由空间,也为人物的语言动作提供了依据,同时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结论
  本文从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情境的塑造、人物动作的塑造、音乐于人物形象塑造五个方面探究了电影《芳华》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在《芳华》所创造的涵盖的整个宏阔的电影时空中,文工团的独特经历可以完全将他们视为现实中国各种代际人群中空前绝后的一代,亦即最为孤绝的一代。他们的青春、成长、命运,他们为祖国做出的奉献与牺牲,是属于他们的芳华,也是这个国家的芳华。
  参考文献:
  [1]郄建业,王利君,张继保.视听文化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3,176.
  [2]宋家玲.影视文学创作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3]杨丽.《卡门》的人物形象塑造与音乐风格[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08).
  作者简介:梁卓(1995—),女,汉族,山东省德州市人,在读研究生,工作单位:河北大学,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沿袭了小说的叙述方式,沿袭了小说的叙事结构,使用回溯式的倒叙方式开头。电影把小说以一个男性的视角变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追求爱情的女性视角。女性形象从无知、盲目、卑微的女性变为有理想、有个性的独立新女性。情节的删减与改动使得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关键词】女性主义视角;独立;徐静蕾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著名小说,2006年,中国导演徐静蕾以女性主义的
期刊
【摘要】我国的民间艺术来源于劳动与生活,在长期的积累、传承和演变中形成,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繁衍生息的脉络。泥塑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跨越了从史前文明到当代社会数千年的的历史。它以简单的泥土等材料制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品,泥塑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造型上以人物、动物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与时俱进,泥塑艺术被不断地的传承与革新。  【关键词】民间;传承;泥塑艺术;泥塑制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广电企业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针对后勤保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状况更加重视,这对广电企业领导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考验。本文就结合了十九大会议,对政治思想工作开展的方向进行了明确,真正做好广电企业中后勤服务保障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政治思想  随着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体制的深化改革,在社会经济和资源整合上,其中对利益的分
期刊
【摘要】我国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更是提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存在性、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基本达成共识。  【关键词】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一、中国化马
期刊
【摘要】对比中国与韩国两国电影产业的状况,发现两国各有各的优势与不足。因此通过中韩两国电影的优势互补及其合拍片的探讨,发现中韩合拍片的现状、未来前景等问题。  【关键词】中韩合拍片;优势互补;电影类型  引言:  近年来,中韩合拍片的数量越来越多,不管从选择题材上,还是风格,样式上都有不同的变化。从1992年建交后,中韩两国在各个方面的沟通就不断发展,特别以影视产业尤为突出。当今两国电影产业方面重
期刊
【摘要】近几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立足于我国深厚的文化资源,在故事的来源与角色、场景、音乐中民族元素的运用上体现了民族风格的传承,并且在现代语境下进行了“当代性”的创造,对剧情和人物进行后现代主义改写,对故事的主题进行了全新的挖掘,也努力使国产动画电影摆脱了以往观众心目中“低幼向”的定位,探索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民族风格;“当代性”创造 
期刊
【摘要】《茶花女》作为小仲马蜚声文坛的扛鼎之作,毫无保留地撕开了腐朽的上层社会的奢靡与丑恶,勾勒和颂扬了拼尽全力追求美好爱情、用隐忍保全恋人的名声的一个让人同情的资本主义妓女玛格丽特。本文从社会现实角度出发,剖析当时罪恶的社会中所隐藏的堕落与腐朽,探究高贵人性如何对抗罪恶的社会,如何用悲剧完成一场自我救赎。  【关键词】茶花女;玛格丽特;高贵人性;罪恶社会  一、前言  蜚声文坛的大仲马和小仲马在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浙西南畲族服饰作用、地位、物态史、遗产保护及审美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历史整理、地域特色挖掘与文化比较,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特色文化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地位,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浙西南;畲族;服饰; 审美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之地。素有“衣冠王国”之誉的中国,其服饰的发展也有着漫
期刊
【摘要】侗族作为湘西少数民族之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侗族人民将自身一部分的文化特征储存在自己的服饰里,形成了侗族特有的服饰审美趣味。风格古朴、特色鲜明、配色素雅、工艺精湛的侗族服饰是侗族历史变迁、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使服饰起到了记载的作用,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生态美学价值。  【关键词】侗族;少数民族服饰;服装设计  一、侗族服饰概况  侗族主要聚居
期刊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改革创新,加快民语广播快速健康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民语广播发展现状  广播作为传播党委政府声音的喉舌,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民族地区广播事业的发展建设。目前,全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广播电台73座,节目套数441套,民族语言节目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