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的方法与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herChen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坚持三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针对性原则。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系统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二、注意复习方法
  (1)细订计划,超前复习
  九年级综合复习一开始就要明确考试要求,考试范围,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可行的复习计划,计划要有重点且容易实行,安排上最好是能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并超前一些。复习时可以按照知识板块进行,搞清每一个知识板块的各种题型,并做到熟练的对付各种题型。上课之前,把相应的章节温习一遍,把有关的知识进行初步的整理,适当完成一些回顾性练习,记下主要难点。这样上课就有更多的时间与同学们交流关键性的问题,提高了上课的效率,就能明确哪些知识有缺陷,哪些知识重要,哪些地方容易错,做到心中有数。
  (2)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与“题海战术”不能划等号
  “题海战术”不好,但一定量的训练,做足够数量的习题才能把数学学好,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只有平时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才能在中考中正常发挥,只有每天动笔适量做些练习,这样才能保持思维的连贯性,考场上才不至于有生疏感。数学中考题的难度分布约为70%的简单题,20%的中档题,10%的难题。建议大家在中等及以下难度的题上多花时间。做题并非做的越多越好,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量的做,切忌只顾做题忽视对知识点的梳理和深入理解。
  (3)善于反思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后反思、总结,才能进一步看透问题的本质,体会命题意图,探索规律,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解题经验。数学复习中既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梳理,更要关注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以便举一反三,提高解题能力。
  (4)注重错题分析,学会对症下药
  平时练习、测验后要分外留心做错的题,建立一个自己的“错题档案,认真总结自己做错题目的类型和方法。着重分析自己做错的题,找出错在哪里,出错的原因,属于基础知识但不牢固的,要及时补救,夯实基础;属于考试技能技巧的,要吸取教训,防止下一次重蹈覆辙。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而且是针对自己的,考试前只要拿出它,就能明白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考场上对同一类型的题目引起警觉,将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5)梳理主干知识,收缩复习
  复习后期,看着课本目录回忆基本知识体系,把复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总结解题方法,把典型习题分类整理,力求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可以看自己整理的笔记、提纲、图表、考卷,重温重要公式、定理等,通过“收缩复习”为中考打下坚实而熟练的知识基础,以便能在中考答题在中,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提取知识,做到“八九不离十”。
  三、要有适当的应对策略
  (1)认真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是中考数学命题的依据,它规定了考查知识点的范围和能力层次要求,是每个命题人员必须遵守的!《考试说明》则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应考查的内容、试卷的构成、样题做了进一步的诠释,也是每个命题人员必须遵守的!因此每个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也可以按图索骥,在相应配套的练习上仿照样题的评析对每道题做以分析,加深理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明确考查是否符合要求和方向,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练习有效。
  (2)明确重点,抓住数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应用进行复习
  数学的核心内容是指那些在学生数学学习和数学素养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知识,其表现特征就是可以独立命题的知识内容。如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规律)及其应用,几何变换、图形的简单性质与证明,统计与规律等。复习时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切不可面面俱到,更不要盲目地追求做难题、做压轴题,偏离复习方向。往年考试成绩的分析均说明那些赶进度、大量做难题的复习做法不可取!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标。“跳出‘语文’教语文”,这里的两个语文,前者指的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
【中图分类号】G62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中作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学习方式的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引入到数学课堂中,但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教师们当作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种“课堂教学的包装”,并没有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效果。那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
【摘 要】 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基础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地,他们就会去探索、去创造。知识经济的前提是知识共享,数学即是实现知识共享的重要手段,工具,又是共享知识的一部分,所以数学教师
【摘 要】 新课程的实施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宏观指导,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为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风,也必须对旧的教学方法和传统形成冲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积极适应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全力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同时,更应全面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能力。这也包括了培养孩子们掌握国际音标、实际运用正确拼读识记单词的能力。我们知道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语音、词汇、语法是学英语的三大要素,音标的学习又是语音学习中的重点。学好了音标和
【摘 要】 数学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往往是个枯燥乏味的学科,加之数学学科比较抽象,使许多学生学而生畏,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影响学习效率。那么怎样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03【文
【摘 要】 物理是源自生活的科学,课堂中应尽力避免枯燥的讲解,以鲜活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领略到物理世界的美妙,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把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
【摘 要】 计算是数学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如果学生打不好计算的基础,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整体数学成绩,而且会给学生留下终身的遗憾。因此,教师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本人有以下观点:  【关键词】 兴趣;习惯;算例;计算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