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关键词】儒家文化经典;任务;体学并举;专题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3-0064-02 【作者简介】李方顺,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江苏宿迁,223800)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高级教师,宿迁市学科带头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提出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儒家文化经典;任务;体学并举;专题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活动实践类课程,班会课的设计、开发与实施远远滞后于课程理念和实际需要,亟待完善。班主任要依据国家德育政策、现实需要和班会课性质制定班会课程总体目标,建构三年一体化课程内容体系,形成有助于“点燃、体验、思辨、行动”的班会实施方案,建立全员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程;班会课;整体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5-00
【摘 要】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能使音乐教学“有情趣、有创想、有魅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以情激趣,精选教材;依需设境,以境导学”,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关键词】激趣导学情境教学法音乐教学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的直接刺激,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为使音乐教学“有情趣、有创想、有魅力”,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
【摘 要】课程基地是江苏省基础教育的创举。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为学生创设凸显学科特点与文化的教学情境,以“项目”“问题”为核心,打破学科界限展开教学,整合社会资源,让学生进行真实世界中的学习,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高层次的学习成就。课程基地通过新型“课堂”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课程基地;深度学习;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要] 目的 观察养阴生津活血颗粒方联合耳穴疗法治疗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且伴有口渴症状的患者32例,给予养阴生津活血颗粒方联合耳穴疗法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分别比较患者的口渴程度评分、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増加相对值,血钠浓度和血钾浓度。 结果 32例患者治疗8周后,口渴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
【摘 要】自主展评就是学生在自主或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营造健康、自由、发展的生态空间,通过展示学习成果,在评点、讨论中建构知识,实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充满个性地、真实地、创造性地参与学习过程,追求教学的平衡、协同、有效,促使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一种课程实施形式。 【关键词】自主展评;价值;路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8-0
【关键词】情感教育;学习成绩;师生交流 学生是很在乎老师对他的看法的,有时候,老师一个无意的表情、动作或一句话,都会对学生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有一年的初三第二学期,我和学生进行个别交谈,让他们进一步感受老师对他们的情感和信任,进而充分发挥情感驱动的积极作用,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复习迎考。我常常利用上课前或下课后的时间和学生交谈,地点一般在教室前的走廊,为的是不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也不给他们造
【摘 要】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起点在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而目的则在于促进学生的现代人格的养成。没有理解与批判,就没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理解的障碍,不独表现在语汇与表达方式的差别上,更在于隐含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的差别。文言文阅读,应该秉持尊重与同情的态度,通过实证与思辨,“还原”历史的真实,在对历史的理解中达成自我的反思,促进现代人格的养成。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现代人格 【中图分类
【摘 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春耕秋收”实践活动创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连接的形式,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促进了学生探究、组织、交往、合作、信息处理等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践活动;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5-0045-03 【作者简介】陶健美,浙江省武义县泉溪镇中心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磨炼自己的灵魂。”“带着比出生时略为美好,略为高贵的灵魂死去,这就是人生的目的。”……翻开《坚守底线》,与享誉世界的学习会“盛和塾”创办人稻盛和夫近距离接触,在那里,有散溢成功的沁香,更有跋涉坎坷的辛酸苦辣……林立在深深浅浅的文字间,散溢独有的教育魅力。 一、正气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气”是能量;“正气”是“正能量”。稻盛认为,在充满矛盾变化的现代社会,
【摘 要】在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着“关键事件”。“关键事件”为转变“问题学生”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基于“非连续性教育”的微关怀就是指教师在“危机”性质的“问题学生”教育“关键事件”中,通过唤醒、激励、告诫和召唤等方式触动学生的内心,从而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关键词】非连续性教育;微关怀;关键事件;“问题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