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课程基地里的深度学习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b39274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基地是江苏省基础教育的创举。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为学生创设凸显学科特点与文化的教学情境,以“项目”“问题”为核心,打破学科界限展开教学,整合社会资源,让学生进行真实世界中的学习,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高层次的学习成就。课程基地通过新型“课堂”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课程基地;深度学习;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8-0013-03
  【作者简介】胡晓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05)教师,课程教学处副主任,江苏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组组长。
  2011年起,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围绕“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这六大任务展开,其核心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该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一条深度学习在学校里落地生根的技术路径。
  一、创设凸显学科特点与文化的教学情境,变革学习方式
  自从夸美纽斯提倡并组织实施班级授课制以来,学校学习环境的样态也一直没有重大的变化,旧的物理空间架构延续至今: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这些基本就构成了千篇一律的教学环境。一方面,大部分学校还是依照旧的思维方式设计空间和摆放设施;另一方面,许多教师也不愿意在日常教学中对教学空间做出变化和调整。
  传统的学习环境创设隐含着一些典型的假设:学习只发生在课堂;学习只发生在固定的时间;学习是个人行为;无论什么时间、地点,课堂上总是发生类似的事情;学习需要封闭空间,要排除一切干扰;不同学习内容所需要的环境是基本没有差别的;等等。固化的学习环境,让多样学习方式的发生变得困难,传统教室里的一切摆设,都仿佛在暗示学生,教学就是听教师讲,自己拿笔记录的过程。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的建设突破了师生对教学环境的固定思维,高中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从一线实践中汲取经验,结合具体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新建主题场馆、改造原有教室、调整教学场所,为学生创设突出学科特点与文化、丰富、开放、实践型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提供新的平台和机会,从环境视角为深度学习落地提供便利。
  在课程基地里,学习方式因环境而变、而丰富;课堂因为环境而新、而精彩。例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在人文课程基地中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场地建设:针对话剧教学建设了实验剧场——它的面积刚好可以容纳一个班级的学生;舞台的台阶只有几厘米高,学生的座椅是低矮的木头条凳;上课的形式就是学生熟悉台词,体悟文本,登台表演,其他的学生对你的表演不满意,一步就可以登台,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课堂上学生三五成群,对台词,比划表演。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各自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的认知,对冲突的判断,对文本有了崭新的解读视角,师生间开始共同审视曾经的理解与判断。当师生处在演讲厅、辩论厅或实验剧场的课堂里,传统以“讲授”形式呈现的单一课堂一去不复返,活动体验式学习成了教学中的新常态,诗歌诵读课、演讲课、辩论课、问答课、经典话剧课等各自呈现着不同的精彩。
  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各个学校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比如,强调动手实践的课程基地教室里没有凳子,学生进入这个环境上课就收到需要实践学习的暗示;机房建设从原来的“秧田式”变成了现在的“围坐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就更容易发生。
  如果说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中学生主要是记忆各种符号,那么在体验、探究、实践式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记忆的则是原理、概念、方法,接受式学习是机械记忆为主,体验、探究、实践更容易形成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二、以“主题”“问题”“项目”为中心,开发综合性课程,开展跨学科学习
  深度学习强调信息整合。这种整合既包括多学科知识和多渠道信息的整合,也包括新旧知识和信息的整合。而浅层学习将信息看成是孤立的、无联系的单元来接受和记忆,不能促进对信息和知识的理解和长期保持。
  目前高中分科课程设置在不同学科之间有较为清晰的课程边界。“课程基地”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它能融合多个学科,将广泛的概念和原理联系、整合起来,引起对新的知识信息的理解、长期保持及迁移应用。
  截至2015年底,江苏234个高中课程基地中,108个基地采用特定学科以外的综合化建设方向,综合实践活动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在课程基地中非常普遍。即便以某个特定学科命名的125个基地当中,其实际建设的内容和方向,也以学科的拓展、课程的重新界定、学生经验的追求为基本定位。
  例如,江苏省“想像·创造”课程基地就是一个综合性课程基地,它以“融科学与艺术,在想象中创造”为主题,从艺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中萃取学科元素,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组织教学,开发了工业设计、微电影、创客、创意设计、创意机器人、服装设计与表演等30多门课程,充分融合了高中的现有课程,衔接了高校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计算机科学、物联网技术等专业。
  课程的内容体现了多学科知识和多渠道信息的整合,师资也是跨学科、跨单位。例如,“微电影”课程就是由一名技术教师负责学生的拍摄器械操作指导;一名美术教师负责教学组织,美工指导;在剧本撰写阶段,又有语文教师参与指导;在拍摄阶段,有来自于电视台的专业导演和摄像进场指导。类似的,“工业设计”课程是双语课程,由本校的教师和国外大学的教师合作授课;“创客”课程要学习单片机、材料、编程、结构等跨学科的知识,由多名教师负责教学。学生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接触到不同的教师,获得了不同的学科知识与能力,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这也具有深度学习的特点。
其他文献
【关键词】少教多学;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3-0067-02  【作者简介】肖世兵,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扬州,225200)教师,高级教师。  我校数学组一直在积极探索“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总结出“少教多学”在数学课堂实施的三步式:第一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以达到启发性
【摘 要】在高中历史学习阶段,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可以选择思维碰撞的方式。本文以人教版“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的教学为例,巧用史料图片,挖掘重点内容,引领学生进行思维碰撞,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评价性教学;历史教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8-0054-02  【作者简介】李娜,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2100
【摘要】在教育特殊儿童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打破儿童封闭的世界,使其意识到周围人和事物的存在,帮助儿童与外部世界进行联系。班主任可以音乐语言做桥梁,打开心灵之门;以故事语言为媒介,培养良好习惯;以体态语言促训练,传授交往技能。  【关键词】班主任;特殊儿童;言语沟通;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7-0011-02  曾经,
【摘 要】高中物理相比于初中物理在思想方法、问题复杂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提升,使得学生普遍具有畏惧心理。为此,教师应针对物理难学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措施,提振学生学习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关键词】思想方法;生活经验;数学工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1-0029-03  【作者简介】夏季云,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210001
【关键词】师生关系;家校合作;管理智慧  李庾南是一个传奇,其教学艺术炉火纯青,班级管理出神入化。每逢中考发榜,南通市民议论的话题无非是:今年的状元是否出自李老师的班级?前十名中有几个是她的学生?多少个学生考进了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一届两届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可能是一种偶然现象,但届届学生都如此优异,不禁让人联想和猜测这其中究竟蕴藏着什么秘密。  2004年9月,我的儿子有幸到她班上
【摘要】数学建模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然后根据求解的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经历建模过程(知识建模、能力建模、方法建模和策略建模等),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课例研究;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
主持人语  教育离不开高大上的理念,同时也离不开接地气的资源。正是因为有教育资源平台式的强力支撑,班主任作为最关键的教育工作者才得以左右逢源、别开生面,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才得以拾级而上、山高为峰,教育理念才最终像喇叭花一般地攀爬、延伸至高处。  教育资源,就横向来说,通常涉及学生、同伴、班级、部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各个方面;就纵向来说,又有传统和现代之别;而从广义来说,它往往是教育知识、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生涯规划;自我认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5-0058-04  【作者简介】顾蕊,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苏州,215228)教师,讲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首届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一、教育背景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之
【摘要】作为活动实践类课程,班会课的设计、开发与实施远远滞后于课程理念和实际需要,亟待完善。班主任要依据国家德育政策、现实需要和班会课性质制定班会课程总体目标,建构三年一体化课程内容体系,形成有助于“点燃、体验、思辨、行动”的班会实施方案,建立全员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程;班会课;整体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5-00
【摘 要】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能使音乐教学“有情趣、有创想、有魅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以情激趣,精选教材;依需设境,以境导学”,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关键词】激趣导学情境教学法音乐教学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的直接刺激,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为使音乐教学“有情趣、有创想、有魅力”,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