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科学精神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pu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学生的实验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在试验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潜实验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培养,加强团体协作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关键词 实验教学 能力 兴趣 主体能动性 协作 创新
  
  当前学生的实验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信心不足、能力不够。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看法。
  
  一 加强学生的“潜实验能力”的培养
  
  这里提出的“潜实验能力”是指学生在做实验时的一种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这一能力的获得来自从小的培养。低年级的学生,生性好动,对新鲜事物特别有兴趣,所以在这段时间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树立信心,提高动手能力,对将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至关重要。
  1,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上第一堂科学课,我总是多带一些实验器材,学生看到会很好奇。但我并不马上告诉他们,而只是利用这些器材做覆杯、手帕烧不坏等实验,学生的疑问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浓,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实验的一种向往,这种向往化为推动他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这种学习活动的精神力量。“首因效应”将使学生的这种兴趣保持久远,所以上好学生入学第一堂课很关键。
  2,消除惧怕心理,鼓励动手操作。在中、高年级做实验时,学生参与面不广,只有少数学生抢着动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大多数学生无论在做任何一个实验后形成的一种惧怕心理,怕做不好。所以教师应及时评价,加以表扬。这样一来人人参与,并且树立了做好新实验的信心。
  3,让学生在“玩”中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生好玩,好动,让学生在做中玩,在玩中学,把学生无意识的好玩,变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在玩中动手、动脑,不但他们动手的技能逐步熟练,也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 加强实验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培养
  
  有的课,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把结论先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验证这个结论的目的去操作,学生充其量只是“依葫芦画瓢”,缺乏新意,所以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1,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
  教《磁铁游戏》一课,教师应留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玩磁铁,并启发他们对发现的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学生不仅发现了教师想要的结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还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用一块磁铁中部靠近另一块磁铁的中部时,好像没有磁性了”的想法。这虽然不是教学的要求,但学生能自己发现就很可贵。我激励他课后查阅资料,再作探讨。如果这一课教师预先让学生知道s、N极,并告知做s、N互相靠近的实验,学生就没这么多收获,而且兴趣也没有这么高,成就感也会削弱。
  2,让学生主动对实验成功或失败进行总结。
  学生做实验时,心里往往想的是成功,但不可避免会遇到失败,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这种失败,让他们认识到找到失败的原因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不仅可让学生能成功地做好实验,也可以真正学到探索的方法,从中获得乐趣,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三 加强团体协作精神的培养
  
  当前科学教育中实验的主要途径是分组实验。理想中的小组实验是,小组成员情绪高涨,群策群力,有不同的意见通过讨论得到统一。实验中人人参与,有序进行,对现象分析深入,得出正确结论。那么,如何才能使小组实验达到这种境界呢?
  1,创设良好气氛。一个人处在积极情绪状态下,会大大提高活动的积极性和效率,甚至提高人的生理机能。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情绪交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实验中教师应多进行积极的鼓励、评价。通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并指出努力方向,如此既融洽了师生感情,让学生乐于接受意见,也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发挥实验小组作用,培养协作精神。在实验中教师让4人~6人为一个小组,可以讨论商量,也保证人人有参与机会。在实验时可适时安排以小组为单位的比赛,这样既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气氛,也让学生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训练、培养组员的协作精神。
  
  四 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个体思维活动中的“定势作用”有积极的一面,但对创造性思维发展也有不利的一面,所以教师教学时要在这方面加以注意:
  1,培养学生从“一”向“多”转化的能力。在实验中,教师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唯一的、固定的答案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思考,打破实验中只有一种方法的思维框框。
  2,培养“倒过来想”的逆向思维能力。如学生在做受热变成水蒸气实验时,我提问“水蒸气受冷会怎样?”学生讨论并在实验中收集水蒸气得到水,不仅获得新知,也训练了思维。
  3,鼓励学生“走向课外”。课外是课内活动的必要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广阔天地。小制作、创造性实验、小发明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实验技能,而且在其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只是一件小作品,还是其创新精神的体现,这正是教育者培养的目标。教师可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的作业,定时开小发明家会,让学生讲自己制作的经历,谈体会。这样一来学生还会产生成就感,反过来又会激励自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其他文献
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就猜出我是个小女孩了。没错,我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孩。rn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做手工。我做手工在我们班可是数一数二的。
和谐教育是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的。课堂教学的和谐就是构建和谐教育的主体,是和谐教育的突破口。教与学活动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  1,营造“探究”氛围。进行探究性学习需要良好的人际环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开展探究学习的前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
我是一个阳光男孩,喜欢运动。与扣人心弦的篮球、勇往直前的足球、魅力无穷的羽毛球相比,我最喜欢的是小巧玲珑的乒乓球。凭着对乒乓球的那份热爱和执着,我参加了校乒乓球队。经
语言文字的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尤为重要,要在语言文字上让学生读懂、会读、会理解、会联想;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联系、想像的能力和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儿童在思考
假如,rn我是一只鸽子,rn我要飞在天空,rn为您传递春的信息。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表扬。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表扬却
古诗词鉴赏要求学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其教学方法显示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小学古诗教学尤为突出,下面根据自己的实践来谈谈这个问题。  1,借助想象来进行教学。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