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在不断的实践中,我探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德育方式——心灵互动式德育。德育实现了心灵互动,教育将获得刻骨铭心的力量;师生交往实现了心灵互动,彼此的生命都将因此而灿烂。
在心灵互动中提升境界
“心灵”是一个使用广泛的词语,其最常用的含义便是指内心,或指思想、情感、精神、人格、价值观等。而师生心灵互动的教学就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基于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通过对话、沟通、交往、合作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实现师生双方的心扉敞开、视界融合、思想共享、情感共鸣。心灵互动不同于一般的互动交流,它强调互动主体在平等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情感、精神和思想的交流与互动,有助于创设一种平等对话、民主合作的和谐氛围,让师生在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的过程中显示出对彼此的信任和尊重、对真理和真相的追寻,体验开诚布公和真情实意,感悟为学为人的要旨。
在情感共鸣中净化心灵
在德育实践中,变单向输出为双向交流,由情入理,情理交融,实现心与心的契合、情与情的悦纳,形成师生的情感合力。情感渗透、艺术引导、情境体验、躬身力行四位一体,是心灵互动德育行之有效的途径。创设氛围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和顿悟,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满足学生的精神追求,做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实现师生间的思想共享和情感共鸣。
一是情感渗透。卡特金说:“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虽然可以根据不同的德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但情感是贯穿其中的命脉线。我以“情感渗透”促进心灵互动的德育。首先,挖掘素材,勤于知情;其次,依据目标,敏于动情;第三,深度交流,巧于融情;第四,掌握节奏,善于用情;第五,关注生成,精于导情。及时准确地捕捉学生的“动情点”,把握动情契机、动情场合、动情分寸,迅速调集情感,随时进行“情感对流”。
二是艺术引导。在德育中,艺术引导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根据德育的特点,提出了理论热点要解析、核心价值要赏析、社会现象要透析、反面事例要剖析、疑点问题要辨析的教师引导总要求,并且提出“六导六善”原则,即:善于引导,使学生善学;成于指导,使学生善听;敏于疏导,使学生善思;赖于诱导,使学生善言;基于开导,使学生善记;系于辅导,使学生善写。教师精心设计的艺术引导,会像春风把情绪低落的学生吹得心花怒放,会像阳光照亮学生探慧寻智时的前行之路,会像春雷警示学生遵守纪律勿开“小差”,会像春雨滋润渴望关怀的学困生的心田。
组织《树立远大理想》主题班会时,许多学生认为共产主义不可能实现,班会课气氛比较沉闷。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群青蛙比赛爬高塔,这个过程中,不断有青蛙退出比赛,最终只有一只最小的青蛙到达塔顶,成了胜利者。小青蛙下来后,大家问它是靠什么力量成功的? 小青蛙说:“你们在爬高塔的时候,每爬一级台阶,总是看离塔尖有多远,越看越没有自信,所以最后你们放弃了。而我,每爬一级台阶,我都只抬头看接下来的一级台阶,每向上爬一级台阶,对我来讲都不困难。所以,我就一直爬到了顶端!”
班会课后,学生们总结道:“每个人追求心中崇高的信念时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向小青蛙学习,积跬步终能至千里。”艺术地引导,能带给学生轻松与快乐,能带给学生知识与启迪,能带给学生智慧与深思。
三是情境体验。每一次教育活动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只有经过体验,身临而入境,体验而晓理,感受而动情,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心灵体验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外而内的心理过程,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接受性体验,贵在激发感触;创造性体验,重在丰富感受;期待性体验,妙在强化感染;追忆性体验,成在启迪感化。这四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推进、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在德育活动中,我力求做到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设计和表达,用学生的眼睛去看,用学生的心灵去想,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灵体验。
四是躬身力行。心灵互动,大都起源于情感,加深于理解,巩固于反思,落实于行动。德育不应该是传播知识的孤岛,班主任尤其要在班级管理与学生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自由穿梭于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立足四要素,坚持八个维度,建立躬身力行体系。即以日常生活为根本点、以角色扮演为生长点、以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以反思升华为关键点,按照政治有高度、活动有广度、认识有深度、积累有厚度、参与有效度、知识有密度、情感有温度、胸襟有宽度的要求,把德育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师生心灵互动。我曾组织学生开展多项社会考察活动:既有赴蓟县贫困山区慰问的农村体验之旅,又有赴空客A320、天津纺织博物馆、达仁堂药业考察的工业考察之旅,还有赴北京参观红军长征精神教育展的红色学习之旅。我也曾组织学生在学校周边地区义务献爱心,如慰问老教师、老革命,10年来坚持到第一老年公寓劳动。
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深远而深刻。例如,在参观“天津市城市规划展”的活动中,天津要逐步建成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规划目标让每一位观展同学倍感振奋。同学们纷纷议论:我家门口修地铁了,我们小区被改造成国际会展中心了……大家普遍感觉到,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城市,这是一个优势独具的城市,这是一个每天都让人感到变化的城市。通过参观展览,同学们对天津的发展充满信心,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热爱天津、决心长大后建设好天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交流沟通中彰显实效
多年的实践证明,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个人成长以及学校的教学工作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在师生心灵互动的德育实践中,形成了宽松、愉悦、互动式的教育氛围,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别人,发现了自己,在思维碰撞中形成了共识,在交流沟通中消除了偏见,形成了学生乐学、易学、活学、会学的面貌。实践心灵互动的德育,收获的不仅是学生们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师生加深了对生命的意义、价值、追求的深刻认识,实现了共同成长。
心灵互动式的教学,播撒着情感,传递着思想,变成了智慧,凝成了欢乐。通过心灵互动,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味别样人生,让生活变得阳光。只要在德育中多一点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多一点心灵与心灵的融合,多一点生命与生命的互动,多一点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我们的德育就会变成一种心悦诚服、悠然神会的精神相遇。心灵互动之,心也抒怀久远,情亦怡然温暖。
(作者单位:天津市实验中学)
在心灵互动中提升境界
“心灵”是一个使用广泛的词语,其最常用的含义便是指内心,或指思想、情感、精神、人格、价值观等。而师生心灵互动的教学就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基于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通过对话、沟通、交往、合作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实现师生双方的心扉敞开、视界融合、思想共享、情感共鸣。心灵互动不同于一般的互动交流,它强调互动主体在平等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情感、精神和思想的交流与互动,有助于创设一种平等对话、民主合作的和谐氛围,让师生在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的过程中显示出对彼此的信任和尊重、对真理和真相的追寻,体验开诚布公和真情实意,感悟为学为人的要旨。
在情感共鸣中净化心灵
在德育实践中,变单向输出为双向交流,由情入理,情理交融,实现心与心的契合、情与情的悦纳,形成师生的情感合力。情感渗透、艺术引导、情境体验、躬身力行四位一体,是心灵互动德育行之有效的途径。创设氛围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和顿悟,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满足学生的精神追求,做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实现师生间的思想共享和情感共鸣。
一是情感渗透。卡特金说:“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虽然可以根据不同的德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但情感是贯穿其中的命脉线。我以“情感渗透”促进心灵互动的德育。首先,挖掘素材,勤于知情;其次,依据目标,敏于动情;第三,深度交流,巧于融情;第四,掌握节奏,善于用情;第五,关注生成,精于导情。及时准确地捕捉学生的“动情点”,把握动情契机、动情场合、动情分寸,迅速调集情感,随时进行“情感对流”。
二是艺术引导。在德育中,艺术引导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根据德育的特点,提出了理论热点要解析、核心价值要赏析、社会现象要透析、反面事例要剖析、疑点问题要辨析的教师引导总要求,并且提出“六导六善”原则,即:善于引导,使学生善学;成于指导,使学生善听;敏于疏导,使学生善思;赖于诱导,使学生善言;基于开导,使学生善记;系于辅导,使学生善写。教师精心设计的艺术引导,会像春风把情绪低落的学生吹得心花怒放,会像阳光照亮学生探慧寻智时的前行之路,会像春雷警示学生遵守纪律勿开“小差”,会像春雨滋润渴望关怀的学困生的心田。
组织《树立远大理想》主题班会时,许多学生认为共产主义不可能实现,班会课气氛比较沉闷。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群青蛙比赛爬高塔,这个过程中,不断有青蛙退出比赛,最终只有一只最小的青蛙到达塔顶,成了胜利者。小青蛙下来后,大家问它是靠什么力量成功的? 小青蛙说:“你们在爬高塔的时候,每爬一级台阶,总是看离塔尖有多远,越看越没有自信,所以最后你们放弃了。而我,每爬一级台阶,我都只抬头看接下来的一级台阶,每向上爬一级台阶,对我来讲都不困难。所以,我就一直爬到了顶端!”
班会课后,学生们总结道:“每个人追求心中崇高的信念时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向小青蛙学习,积跬步终能至千里。”艺术地引导,能带给学生轻松与快乐,能带给学生知识与启迪,能带给学生智慧与深思。
三是情境体验。每一次教育活动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只有经过体验,身临而入境,体验而晓理,感受而动情,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心灵体验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外而内的心理过程,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接受性体验,贵在激发感触;创造性体验,重在丰富感受;期待性体验,妙在强化感染;追忆性体验,成在启迪感化。这四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推进、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在德育活动中,我力求做到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设计和表达,用学生的眼睛去看,用学生的心灵去想,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灵体验。
四是躬身力行。心灵互动,大都起源于情感,加深于理解,巩固于反思,落实于行动。德育不应该是传播知识的孤岛,班主任尤其要在班级管理与学生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自由穿梭于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立足四要素,坚持八个维度,建立躬身力行体系。即以日常生活为根本点、以角色扮演为生长点、以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以反思升华为关键点,按照政治有高度、活动有广度、认识有深度、积累有厚度、参与有效度、知识有密度、情感有温度、胸襟有宽度的要求,把德育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师生心灵互动。我曾组织学生开展多项社会考察活动:既有赴蓟县贫困山区慰问的农村体验之旅,又有赴空客A320、天津纺织博物馆、达仁堂药业考察的工业考察之旅,还有赴北京参观红军长征精神教育展的红色学习之旅。我也曾组织学生在学校周边地区义务献爱心,如慰问老教师、老革命,10年来坚持到第一老年公寓劳动。
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深远而深刻。例如,在参观“天津市城市规划展”的活动中,天津要逐步建成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规划目标让每一位观展同学倍感振奋。同学们纷纷议论:我家门口修地铁了,我们小区被改造成国际会展中心了……大家普遍感觉到,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城市,这是一个优势独具的城市,这是一个每天都让人感到变化的城市。通过参观展览,同学们对天津的发展充满信心,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热爱天津、决心长大后建设好天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交流沟通中彰显实效
多年的实践证明,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个人成长以及学校的教学工作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在师生心灵互动的德育实践中,形成了宽松、愉悦、互动式的教育氛围,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别人,发现了自己,在思维碰撞中形成了共识,在交流沟通中消除了偏见,形成了学生乐学、易学、活学、会学的面貌。实践心灵互动的德育,收获的不仅是学生们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师生加深了对生命的意义、价值、追求的深刻认识,实现了共同成长。
心灵互动式的教学,播撒着情感,传递着思想,变成了智慧,凝成了欢乐。通过心灵互动,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味别样人生,让生活变得阳光。只要在德育中多一点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多一点心灵与心灵的融合,多一点生命与生命的互动,多一点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我们的德育就会变成一种心悦诚服、悠然神会的精神相遇。心灵互动之,心也抒怀久远,情亦怡然温暖。
(作者单位:天津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