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需要艺术的方法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得到了一种力量,他便会学会自信,从而优秀起来。”鼓励是激发学生兴趣,对其行为肯定,增强其信心的一种管理手段,在提倡素质教育,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教育和管理主要手段的鼓励教育,更是受到了众多班主任的青睐。但是作为班主任,在使用鼓励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明确,鼓励的到底是什么,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杰克家有一只非常聪明的牧羊犬。一天,牧羊犬叼回一只小狼,杰克很高兴,就奖给他一只鸡腿。第二天,牧羊犬又叼回一只小狼,杰克高兴极了,觉得牧羊犬真了不起,又奖给他一只鸡腿。奇怪的是,杰克发现家里竟然少了一只羊。他很纳闷,牧羊犬这么厉害,谁还偷羊呢?第三天,杰克来到牧场。他吃惊的看到,牧羊犬根本不管羊群,直奔狼窝而去,杰克简直被气晕了,当晚,他就把牧羊犬赶出了家门。
  在这个故事里,其实牧羊犬是无辜的:他的主要工作是看守羊群,而主人却对它的捕狼行为大加鼓励,他哪有心思看守狼群?同样,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老师鼓励学生做不到内容明确、目的纯洁、时机恰当,最后往往使结果与愿望背道而驰。
  个别教师吝于鼓励,学生在学习上或其他活动中某方面表现突出,而教师却未能及时进行鼓励,甚至视而不见,这些同学就会怀疑老师是不是歧视我?为什么我做得这么好,老师却看不到我?久而久之,他就会觉得,表现突出不突出结果都一样,慢慢的热情衰退、兴趣萎缩。
  所以作为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引导者,决定着学生发展方向的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尤其是鼓励的艺术。
  要运用好鼓励的艺术,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鼓励要具体,不要总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聪明!”之类的话。而是要说清学生表现好在哪里,比如“李扬原来上课也就能听10分钟课,现在能坚持听半个小时了,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是全班进步最大的。”这样的鼓励不仅肯定了他的努力,强化了他的良好行为,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自己该怎样去做,为学生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其次,鼓励要及时,不管平时表现怎么样的学生,一旦在学校,在班级的活动或日常学习中有优秀的表现,老师要立即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鼓励与表扬,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做的是对的,让学生在积极的鼓励中获得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激发他的自信与兴趣,用良好的兴趣带动其他方面快速进步。
  再次,要经常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优秀起来的信心。
  另外,鼓励的方式要恰当。要经常对学生微笑,注视他,摸摸她的头,拍拍他的肩……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爱好不同,其所需要的鼓励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重视言语鼓励,而有的学生,一个特定的手势,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更能起到激励作用,鼓励的方式应因人而异。一种鼓励方式如果长期重复地使用也会失去效用,所以鼓励也应当要有新意。
  最后,鼓励要深入,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在工作中,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分析其内心活动,对学生的行为,从实际出发,进行挖掘与引导,通过鼓励与表扬,巩固学生的优良行为,努力使其成为一种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优秀起来。
  总之,作为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特别是成人的安慰与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希望收获肯定和赞誉,我们要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不断的积极鼓励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在你的鼓励中优秀起来。
其他文献
中国女装沿着日本和欧美女装的方向一路走来,虽然起步较晚,至今仍给人廉价的印象,但中国女装产业至少仍然是在快速进步。"中国女装已经出现顶尖品牌,比如江南布衣、白领、影
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5种常用的葡萄酒活性干酵母进行区分鉴定。所用的分子手段为PCR-RFLP结合inter-δPCR的方法,将活性干酵母在亚种甚至菌株水平上进行区分,得到5种活性干酵
本文比较了我国不同的产品标准中的pH值在GB18401更新后的变化情况,以及出口标准、国外一些主要的生态安全标准对pH值要求,以便帮助生产企业了解pH值的新要求。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标准》中的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一直利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努力实现这一理念。    一、教学模式的流程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学后记”则是课堂教学得失的总结、说明和完善,甚至可以说它是教师备好课的前提之一,是教师授课后的一节补充教案,然而诸多教师在备课中,恰恰忽略了这一环节,认为无足轻重,甚至将其当成一种负担,常出现“这节课效果比较好”;“学生掌握了本节知识”等应付之词。我认为教师经常有重点的、有选择的记一记课堂教学中的成功,记一记教学中的疏漏、记一记如何改进教法、记一记他人的成功经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