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色称谓:“X年级生”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zh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的小学生都少年老成、未老先衰吗?媒体说:“六年级生因为感受到台湾经济的变动与大陆崛起的双重压力而充满了财富焦虑感!针对‘结婚、生子、购屋、购车、百万存款’五大人生目标问卷的调查结果竟然是:将近40%的六年级生表示自己‘一样也没达成’!”民进党执政经济不景,民生凋敝,这是事实,但“六年级”的小学生,总不至于为“结婚、生子、购屋、购车、百万存款”焦虑吧?其实,这里的“六年级生”并非指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台湾媒体常见的“×年级生”是对某个年代出生的人的统称。如,1951年~1960年、1961年~1970年、1971年~1980年、1981年~1990年出生的人分别被称为“四年级生”“五年级生”“六年级生”“七年级生”,相当于大陆说的“50年代出生的人”“60年代出生的人”等。为什么不叫“五年级生”“六年级生”而是降级为“四年级生”“五年级生”呢?这是因为“×年级生”是据“民国纪年”定“级”的。台湾现行纪年的方法有两套,一是公历,二是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一直沿用的“民国纪年”。“民国元年”为1911年,“民国”四十至四十九年折合成公历就是1951~1960年,依此类推,就是“四年级生”“五年级生”等。例如:
  (1)在台湾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生的眼中,七年级、八年级生是没有遭受过压力和传统束缚的一代。(ijiyou.com)
  (2)一年级生的李登辉,二年级生的连战,三年级生的宋楚瑜,陈水扁代表“四年级生”已经成为台湾领导阶层的主流;“五年级生”成为中产阶级;“六年级生”是社会的新势力;“七年级生”有人刚出社会,有人还在学校。(econ.ntu.edu.tw)
  同一年代出生的称为“×年级生”,同一年代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则衍生为“×年级×班生”。如1975年是“民国六十四年”,这一年份出生的人就是“六年级四班生”。例如:
  (3)我是小清清,六年级二班生,属牛。身高168,体重不一定。星座处女,血型A。来自马来西亚,现在住台湾台北县。(violinboy.webamp.cc/wu)
  (4)阿卫、阿祥、坤明、阿智,是这个怀旧空间的主人,这几个6年5班到6年7班生,是小学、初中、高中同学,到台北工作后,大家想找一处拥有童年梦想的秘密基地聊天,一吐工薪阶级的苦闷,意外找到金包里老街上荒废的古厝。(huaxia.com/tw)
  某个年代初期、中期、后期出生的,又可称为某年级头段、中段、末段或后段班生。例如:
  (5)一位姑且称她为小美,是位七年级头段班生,拥有傲人的美貌,生命中最渴望的是“瞬间致富”;另一位称她为小花,是位六年级末段班生,生命中最在意的是“美貌能不能持续”。这两位都是我学生时代中的好友,只是我的脑袋好像落伍了,不太跟得上她们的思考方式。(wretch.cc/blog)
  (6)阿杰是六年级中段班生,年纪轻轻,已经是大型外商公司的研发经理。(millylai.spaces.live.com)
  “×年级生”本是小学校园称谓,那么用为某年代出生的人的称谓后,是否与小学真正的“年级生”称谓冲突呢?据台湾朋友介绍,台湾的国民小学简称为“国小”或“小学”,学制为6年,分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和高年级(五、六年级)三段,年级的正式称呼是“国小×年级”或“小学×年级”,简称为“小×”(如“小一”“小六”等),各年级生一般称为“小×生”,因而并不会与指某年代出生的人的“×年级生”混淆。此外,媒体使用“×年级生”也有明确的上下文语境,人们不至于误认所指为小学生。
  “×年级生”的称谓方式,源自于2001年的台湾网络。据说,当时最活跃的一些三十多岁的网友,自嘲为“五年级生”,列举了和“六年级生”不一样的很多有趣的特点。后来,媒体开始接受这种说法,并且扩展到了称呼所有的人。目前,媒体仍然热衷于拿不同的“年级生”作比较,讨论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的特点。
  目前最受人关注的是六年级生和七年级生。《商业周刊》调查发现,高难度的工作对六年级生而言最具有吸引力,但前提是必须要有“高报酬”。数据显示,56%的六年级生认为高难度、高报酬的工作有很大的吸引力,当公司要六年级生接下一个失败率极高的工作时,在回答“很有尝试意愿”的选项中,六年级生占40%,高于五年级生的38%及四年级生的35%。
  “七年级生”是社会的新锐一族,虽然被认为富有个性,是时代的弄潮儿,但总的社会评价却是负面居多。他们最让管理层头疼的是“三多”:离职多、请假多、上班时间私事多。媒体更把他们称为“草莓族”——外表光鲜而质地柔软,稍一施压就整个抵抗不住变成一团稀泥,但是它的表层也疙疙瘩瘩挺有个性,和他们相处要十分小心。
  不同的年级生,由于成长背景不同,代沟是难免的,比如七年级生们的顶头上司,大多是四、五年级生,二三十年的差距免不了观念和生活态度殊异。老板们抱怨说:如今的大学毕业生,爱漂亮爱打扮、上班迟到、每天要睡到自然醒,工作要钱多、事少、离家近,不虚心学习、不接受批评,抗压性非常低,自尊心特别高,每个人都极具个性,话稍微说重了他就辞职不干啦——活脱脱“草莓”一个!
  “×年级生”目前主要还是台湾岛内的说法,这个称呼,蕴涵着一些台湾的社会人文信息,颇有社会语言学价值。由于两岸接触越来越频繁,大陆人士对“年级生”的说法也时有耳闻,但大多不明白它的意思,常有网友网上咨询。大陆的流行说法是“70后”“80后”“90后”,称谓的差异,反映出汉语标准语的某些区域变异。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著节选,他们是编者精心选择的片段,可以起到引读名著的作用,但还不够,对高中学生来说,阅读原典更重要。  我在教学人教版必修四的《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发现,学生对书中的人物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金陵十二钗;但全班34人中竟然有23人明确表示不喜欢林黛玉。看来,亟须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原典。于是我进行了一次试图还原林黛玉真实面目的尝试:从《红楼梦》前四十回中挑选出有关林黛玉的十七个章节,
自2008年起,江苏省高考语文增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分值为40分的文科附加卷,其中15分是名著阅读题。名著阅读的考查范围,包括《红楼梦》《呐喊》《边城》《三国演义》《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哈姆莱特》《女神》《家》等十多部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如今,江苏卷名著阅读的考查已坚持了十年,过程中褒贬不一。笔者觉得有必要从整本书阅读的视域来分析、思考江苏卷名著阅读试题。  《红楼梦》的考查试题,在江苏高考
【设计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课堂生成,以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和认知能力为基准,在初步感受张承志庄重、严肃、冷峻的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探讨、理解“坚守”精神对人生的意义,感受张承志散文中浸润的精神魅力,达到培养学生鉴赏散文义理内容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明白汉家寨人“坚守”的信念。  2.以特定的写作背景为基点,探讨并理解张承志“坚守”的含义。  【教学重
影响阅读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对教学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两个因素。那么,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对教学的处理,会给教学效果带来怎样的影响?下面我以《将相和》的文本解读和教学处理为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将相和》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篇小学语文传统课文。我们先看与教材配套使用的、对教师教学影响最大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本文解读和教学处理的建议。《教师教学用书》是从两个方面来解读文本的,一
2017年11月30日,在“千课万人”全国小学低段统编本语文教材课堂教学高峰论坛上,笔者有幸聆听了深圳语文名师赵志祥老师执教的《狐假虎威》一课。赵老师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和他所创设的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让二年级的孩子们沉浸其中。课堂教学结束后,许多孩子依依不舍,不愿离开。  赵老师这堂课,最大的特点莫过于贯穿整堂课的“思辨性”。“思辨”一词,源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一、村寨、家庭与求学  1. 村寨:习俗的桎梏  我出生在黔西南大山里一个由汉族和布依族组成的村寨。当地的传统观念是女孩子长大都要嫁出去,是帮别人养的,不用花太多的成本。所以在当地,读书是女孩子可望而不可即的一件事。我母亲说:“我家这孩子要读书。”村里的寨老①还讽刺挖苦:“这孩子如果能走出大山,我从手板心里面抠四两肉给你家烧汤喝。”很多人嘲笑:“一个女孩子跟着男孩上上下下背个书包像什么样子”……小
我做教师多年,每次给学生写评语或是推荐信,最不愿意写的短语就是所谓“刻苦学习”。但是很多家长却特别在意评价中有没有这个“刻苦学习”,好像不写上这一句他孩子的品格就有缺陷似的。可是我一向反对“刻苦学习”,反对“发愤读书”。更不用说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之类。看从古到今有关读书学习的种种说教,我终于发现:原来我们中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落后,乃至于文化文明的落后,很可能与中国人把读书学习当做苦事
只要一提起大草原,人们马上会联想起《敕勒歌》中的情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人们对草原的认识,也正是从这首诗开始。那草原上,一派苍茫、单纯、壮阔,仿佛天地就在你眼前慢慢铺展开来。那么,敕勒川在哪儿?这是我们阅读诗歌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后世学者一直在寻找、定位敕勒川。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还原历史时空。这首诗最早见于史籍《北齐书》中。公元546年,东魏孝敬帝武定四年,那时北魏早已分
本期我们刊发安杨华老师对毋小利教授《(谈骨气)细读与议论文知识重构》一文的讨论文章,意在探讨中学阶段应该教给学生哪些议论文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议论文并写好议论文,以期引发大家对议论文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的关注和思考。希望能为读者朋友提供一个交流心得的平台,期待大家的分享和互动。  吴晗的《谈骨气》是在语文教育界争议颇大的经典篇目之一。徐江老师的文章《语文教学一例严重的集体性失误——实事求是精神在这
在中小学教师当中,李明新被公认为一位非常“超前”的人物。中师毕业的他,在北京小学工作刚四年就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刚32岁就被破格评为中学高级教师。N005年,37岁的李明新成为北京市特级教师。可以说,李明新是中小学教师中一位不折不扣的“明星”。  李明新的“超前”,究竟得益于什么?他到底有何等”神通”,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李明新: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育思想》一书,为我们揭示了问题的答案。在笔者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