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融相契,美美与共r——融入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诗词教学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气都能直观地反映大自然的气候、物候变化, 其内容和习俗纷繁多彩, 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时, 可以古诗词教学为载体, 恰如其分地嵌入二十四节气文化, 让二者相融相契, 美美与共, 从而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让学生在民族文化的浸润中, 语文素养得到充分滋养和提升.下面以笔者在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课时契入“夏至”节气的内容为例, 探讨在古诗词教学时如何融入二十四节气文化.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许多学生的课余时间不是在课外补习班度过,就是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前度过,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学生不仅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还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应从阅读开始。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进行读写结合呢?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阅读始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在提高學生阅读兴趣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引领学生懂得对数学知识进行说理表达。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也有利于让学生深入感悟数学之“理”,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讲理之欲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备课时,应当立足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我国香港地区从2004年开始推行全港性系统评估( 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 简称TSA).TSA考试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掌握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学习反馈来监控教学质量, 以此获
期刊
数的运算包含了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迁移思想、模型思想等.如何让这些数学关键能力落实课堂,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下面, 笔者以人教版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 谈
期刊
后疫情时代,要实现在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厘清在线教育的真正诉求,通过提高学习内容的适切性、协调学习活动的均衡性和凸显学习评价的过程性来追求深度学习的止境,并建构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校的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浅谈在数学课堂上怎样开启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一、问,思维有方向性  问,这里指的是问题,即教师设计的核心问题与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当学生在脑中出现“这是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问题该怎样解决呢”等一系列的问题串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想象作文,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还要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期刊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值计算、建立数学模型、数值分析、数学语言表达等能力,通过发展学生各方面数学素养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抛弃以往灌溉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另外,学生还能通过自主学习中的思考探索,主动发
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与动力。错题整理是一个认知“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应重视学生亲历并还原“再创造”的过程,促进学生真正填补学习过程中的薄弱处。因此,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错题整理,能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也能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路径分析,从静态知识到动态理解  有些学生做题凭经验,感觉似曾相识,依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思考;或凭感觉做题,看完题目就计算,这样的做题习惯导致遇到
课堂上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创设问题指导预习,引领自主学习方向  预习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会了预习,就会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学生课前预习得越充分,学习就越从容,课堂也更加精彩。  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前,笔者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设计了几个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