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教什么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课的容量有限,经常有教师感到课程设计的内容难以取舍:要促成生长的点这么多,究竟如何做才能更有效?
  笔者认为首要要解决教学目标的确定问题。教学目标,是这节课师生共同要完成的任务指标,它是课堂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参与的“岭上小语工作坊”本学期致力于“如何明确教学目标”的研究和课堂实践。在磨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引发了笔者对教学目标和设计二者间辩证关系的如上思考。那么,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呢?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回归本真,构建雏形
  上一堂课时,如何初步确定教学目标?首要是回到学科,回到教材。我们不仅要钻研教材、解读文本,还要查阅教学参考书和各种资源,从中提取信息验证或修正。最重要的,是要从课程标准中去分解课堂目标。
  以往语文课堂重内容理解和情感熏陶(“人文性”),新课标中新增的“语文素养”特别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要求掌握足够的汉字、词汇等知识,学习阅读、写作的基本方法,重视写字和书法,养成读书、爱书、查工具书、写日记、记读书笔记、随时积累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郑老师执教《乌鸦喝水》之初,通过反复研读归纳文本训练点:在识字与写字方面,确定九个会认字“乌”“鸦”“喝”“渴”“瓶”“石”“办”“法”“渐”和六个会写字“可”“石”“办”“法”“找”“许”;在语言训练方面,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用“渐渐”说话;在内容理解方面,引导学生归纳小乌鸦用小石子喝着水的机智办法;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前初步明确了“教师有哪些可以教”的内容。
  二、精炼目标,设计教法
  上一堂课,教师如果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面面俱到,确定过于繁杂的目标,那么实际上课时就会没重点,导致课堂臃肿,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所以,教师要在“可以教”的内容中选出“教什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瘦身”,再依此进行课程设计。
  在《乌鸦喝水》中,识字与讲故事是本课目标。本课中“乌”“鸦”两字共出现7次,“石”“办”“法”三个字是常用字,学生掌握相对比较容易。于是,识字教学目标调整成重点指导“喝”和“渴”两个形近字和读准后鼻音“瓶”。对“喝”和“渴”的认读,教师们都能从对比偏旁角度进行突破,策略不一,在此不赘述。“瓶”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识记字音和字形,怎么设计教好这个字?首先,将抽象的汉字符号转化为具象的物品。教师手里拿着瓶子请学生观察,分析部首笔画,接着“开火车”来扩词,如“瓶底”“瓶盖”“瓶身”等;再根据生活中的观察“瓶子都是什么做的”来扩词,如“玻璃瓶、塑料瓶”等;再联想“瓶子可以装什么”,从用途来扩词,如“奶瓶”“水瓶”“饮料瓶”等,通过反复训练和创设生活情境等策略轻松达成识字目标。
  本文通俗易懂,是典型的故事类文本,并不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材料,故而只将文本作为讲故事的目标实例来进行教学。同时,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一年级的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文本,如已经学过的《小壁虎借尾巴》,为学生学习讲故事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思维)结构,所以进一步将能力目标确立为“初步学习编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在一节课内学会编故事?从回忆讲述《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切入,带动孩子们在讲述过程中明白故事主线梳理的方法:“谁借什么”“为什么借”“借到了吗”,从而运用“群读类学”的方式,迁移到学习本故事的讲述范式上,如 “谁干什么”“为什么喝水”“怎么喝到”,经过了几轮的讲述和倾听,不知不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完整讲述故事,本课“背诵课文”的目标也就水到渠成解决,一举两得。
  教师趁热打铁,将这种讲故事的方法运用到图片“拔萝卜”的故事编写上,在延伸拓展中进一步巩固落实教学目标。“谁拔萝卜”“为什么拔”“怎么拔”,孩子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编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小兔的妈妈要过生日了,她想给妈妈一个惊喜……”“小兔家里来了客人,他得做点好吃的请大家吃……”“他先用铁锹挖一挖,把萝卜周围的土挖松……”“她先把萝卜摇一摇,把萝卜摇松……”“小兔请来了小伙伴帮忙……”通过一个个生活气息浓厚的小故事,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训练,语文课堂就该如此。
  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瘦身”,再依此进行课程设计,将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成板块式的结构,既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又好操作。在精简目标后,小郑老师的第二次试教就比第一次的目标达成效果好很多。因为整合后留下最重要最必须的目标,集中力量各个击破,保证了课堂设计的有效执行。
  课堂教学是相通的,在指导王晋宜老师的思品课《不同民族的衣食住行》时,笔者也用到了类似的方法。
  本课编者的设想是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衣食住行”,明白各族人民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培养“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价值观。但“56个民族”,“56朵花”,内容庞杂浩大,要想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了解56个民族的衣食住行是不可能的,了解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没有任何提升作用。反复对比之后,教师们最终确定为以身边的土家族为切入口,将这一民族的“衣食住行”作为教学范例,把“在学习土家民俗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作为第二目标,针对性设计了提供资料包、让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的环节,最后各小组选取几个特征较鲜明的民族进行自主探究,突破知识能力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一堂课不可能全都兼顾,有所选择必然有所舍弃。断臂的维纳斯,加一分嫌多减一分嫌少,好事者想加一双完美的臂膀终究是不成的,也破坏了这份美感。
  三、关注学情,及时调整
  根据教材对目标的整合一定是基于学情的。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几方面的能力,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等问题。明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才能寻找最佳的教学策略,才能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合学习者的教学设计。同样一堂课,学情不同,目标就应该及时调整。这一层次,是要知道“学生想学什么”。
  这次应邀带着团队送课到h市,课前教师们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了解。这所民办全日制中小学的学生来自各乡镇,学生知识面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倾听习惯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所欠缺,他们并不适应小组合作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据此,我们及时调整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设计中降低了达成难度。
  在指导朗读时,由于当地一年级学生基本只能完成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因此直接舍弃了指导学生读出感情的目标。创编故事环节,考虑到能够通过模仿讲故事的要求过高,修改为隐去部分课文内容(填空)完成编故事,并通过学生示范和教师指导的策略,降低编故事的难度,以达成“能通过合适的方法学习编一个故事”的拔高性目标。思品课则采用图片、视频和直接告知表格归纳法的方式了解土家族,将资料包进行“瘦身”,以适应当堂学生的归纳能力,确保他们“学有一得”,“一课一得”。
  一堂课,我们究竟教什么?只须回答好下面三个问题:一是怎么设置教学目标,可以在全面了解学科课标和教材特点后,初步拟定目标,从而做到“胸有成竹”。二是选择教些什么,可以在整合教材后,“大刀阔斧”修改目标,对应精准目标进行集中雕琢的教学设计。三是学生学些什么,在了解学情及时调整目标和设计后,“随风舞动”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宜昌市桃花岭小学)
  责任编辑 严 芳
其他文献
从“编码”中解读“信息”,重在提取,将“信息”汇集制作成“编码”,重在创造。教师应怎样将学生的视角转向“编码”背后,走向“编码”的纵深处?又以怎样的姿态给学生“编码”的眼光而非“读码”的技能呢?  一、采集筛选,做到简洁完整  信息的采集和筛选是编码的重要前提。只有尽可能全面完整地采集信息,并进行精心筛选,找出需要编码的重要信息,才能为科学编码提供依据。  教学中,笔者与学生一同采集本班所有图书上
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在小学阶段更多地表现为在各类现象间建立联系的能力、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善于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怎样帮助学生以最科学、最准确的途径形成抽象概括能力”是每位数学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求同,从具体“形象”到形成“表象”  所谓求同
设计者罗斯爵士  一战时期,加拿大军队曾短暂装备罗斯Mark Ⅲ步枪。但因其自身问题及问题本身被夸大,很快退出现役。  罗斯步枪是以它的设计师查尔斯·罗斯爵士的名字来命名的。查尔斯·罗斯是位英国后裔,他可谓是一名最与众不同的武器设计者。罗斯11岁时他的父亲过世,此后罗斯继承了第9世Balnagown男爵的封号。罗斯在世时是英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是英国最大的地主,拥有的地产达到366000英亩,雇佣
人教版修订教材,相对原实验教材来说,其编排内容的增与减,变与不变,一线教师需要学习、比较、揣摩和研究,做到理清脉络,正确把握,走实教材,有效教学。  一、全册内容的比较分析  修订教材与原实验教材相比,整体变化:  1.保留了“表内除法(一)(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与千克”四个单元的内容。  2.删去“解决问题”单元,将其中部分内容调整到“混合运算”单元;删去原综合与实践“剪一剪”和“有多重”内
丁琴  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小学数学教师、湖北名师。从教二十多年,形成了“朴实中彰显灵性,简约时催生智慧”的教学风格,四次获国家、省级教学比武奖,近四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近五十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  再在学校见到丁琴,已经距记者第一次在潜江实小见她时隔近10年。  此次地点,变成了她刚加入的新家庭——丁琴喜欢用“家庭”来形容现在的这所民办学校——潜江市德
思维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即智力)的核心,而抽象概括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对具体、形象、鲜明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对抽象的内容不易接受。  如何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呢?现以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一课为例,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从表象开始,逐步抽象  表象是连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桥梁。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
善待每个独特的生命是开放式教学的灵魂。预留充裕的时间,创设足够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享受体验的过程;永葆耐心,放平心态,让每个学生参与立足文本的大众交流;陶醉于“局内人”的怡然自得,品尝“局外人”的理性审视。这些,是奏响开放式教学不可或缺的调子。下面以人教版第六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谈谈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珍视学生的“一亩三分地”——指向体验的独有  反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课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用日记的形式将其写下来,能培养数感,激发学生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育才二小以此为突破口打造导师团队,把教师个人的优势整合成集体智慧,实现了课堂高效。以下展示的是一次团队共研的成果。  这次共研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1.布置课外实践调查。课内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一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千米”。学生选取了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中一个独有的小单元。它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为探寻这一小单元的教学策略,专门组织了课例研讨活动。  一、教学片段与评析  (一)激趣引入:做事要明确先后顺序  师:上课之前先做一个小调查,你们晚上几点睡觉?睡觉之前做些什么呢?  师:小芳是一个
《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学生在三年级就已学过平均数,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数据的平均水平可以用不同的量来代表,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教学中重在对数据的分析,以学生现有知识“平均数”为基础进行延伸教学,又着力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比较与合理应用以及一组数据的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