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火煲出的娉婷名师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琴
  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小学数学教师、湖北名师。从教二十多年,形成了“朴实中彰显灵性,简约时催生智慧”的教学风格,四次获国家、省级教学比武奖,近四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近五十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
  再在学校见到丁琴,已经距记者第一次在潜江实小见她时隔近10年。
  此次地点,变成了她刚加入的新家庭——丁琴喜欢用“家庭”来形容现在的这所民办学校——潜江市德风学校。
  除了因经常穿梭于新建学校晒黑的脸,一切都如往昔:不事张扬、平淡简单,却又认真执着。这种气质在她的教育和课堂上也得到了充分映射:教育——不疾不徐,平中见奇,课堂——简约而不简单。
  有理想的人海阔天空
  或许对于初出茅庐的丁琴来讲,谈理想规划太过恢弘。
  17岁的年龄,做梦正当时。彼时,丁琴的梦想是:要么成为飒爽英姿的女兵,要么当三尺讲台的守护者。
  1995年,丁琴师范毕业,被分配到潜江市园林三小,如愿成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还是个大孩子的她,就是一张白纸,遑论教育理想,骨子里却有一个清晰坚定的信念:当一名好教师——学生喜欢、家长喜欢、学校喜欢。
  于是,为学困生辅导功课、送学生回家、主动上门给生病的学生补习、当运动会裁判、参与学校春节联欢会的筹办……成了丁琴的家常便饭,她认为,这样才能一步步接近自己心目中的好教师。
  事实证明,她做到了。
  1996年,混沌初开之年。
  那年,学校派她去襄樊(现为襄阳)听全省小学数学现场比武课。
  回来的路上,同行的教师都在议论回去上公开课的事,丁琴也为此咨询带队教研员:“我特别喜欢其中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可不可以就用他的教案上这节课?”教研员很中肯地对她说:“你喜欢,当然可以,但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人上的效果不一定一样……”这句话,一直萦绕在她耳边,让她反复问自己:一定会是他说的那样吗?
  疑问没有解答,但后来外出学习的汇报课,丁琴还是用比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上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略有不同的是,课的结尾,她将对分数的归纳改编成了一首拍手儿歌。那节课在学生的自拍自念中顺利结束,丁琴的自信心第一次爆棚,她突然开始明白:把课堂经营好的教师才能成为好教师!
  自此,理想才在她脑中渐渐清晰,对理想的执着也彰显无遗:
  利用双休、寒暑假参加专科、本科学历培训;
  争取各种外出学习机会,甚至自费参加学习;
  报考了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拿到了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等级证;
  ……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97年,全市举行青年教师“三优”竞赛,丁琴荣获“论文撰写”二等奖,“教案编制”和“现场授课”两项一等奖;
  1999年,全省活动课现场会在潜江召开,丁琴成功承担了现场课教学——《走进课本剧》;
  2000年3月,全省首届小学数学“争胜选优”活动中,丁琴执教的现场课《列方程解两个含有未知数的应用题》获一等奖;
  ……
  不过,努力带来的名利似乎并没有让丁琴惊喜,她视若珍宝的收获在于,几年前教研员的那句话终于有了答案:功底的深厚与否决定课堂的精彩。自此,她也重新定位了好教师的概念——学生喜欢:关注儿童立场,走进学生心灵;家长认同:与家长沟通,争取教育支持;学校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成为学校中流砥柱。
  2003年,因潜江市实验小学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丁琴被调入实小。
  初入实小的几个月,是她职业生涯的“黄埔军训期”:上午完成两个班所有授课、作业批改、辅差的常规工作,下午准备全省教学比赛事宜——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个月。
  为在两个月内打磨出一节精品课,她每天下午几乎都呆在电子备课室里,查阅资料、研读案例、思考设计、做教具、试讲……恰逢那段时间全市组织中小学教职工合唱比赛,丁琴也不能置身事外。每天学校统一晚餐后排练回家,安顿好才上幼儿园的儿子,再梳理自己的参赛教案,准备第二天的班级教学……
  丁琴载誉而归,开始在实小这个更宽广的舞台大放异彩。
  2010年,32岁的丁琴开始分管全校教学工作,听课的机会骤然增多:新教师上岗课、外出学习汇报课、课题研究课、教学开放课、随堂课……各个学科都听。正因如此,她关注课堂的视角发生了变化——从讲课者变成了观课人,对课堂的剖析不再局限在数学学科。当她再次审视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教学智慧时,突然觉得它们都是碎片化的,放在一节课里的确意义非凡,但放在整个学科,甚至整个教学中,意义不大。在无数次的观课、议课后,她顿悟了:真正有生命力的、有效、精彩的课堂要基于学生立场。于是,她开始重新梳理自己对数学和教学的解读。
  跳出学科看教学,让丁琴有了大的教学观,甚至是教育观,“以生为本”成为她往后教育教学的关键注脚。
  心中无物——心中有识——心中有能——心中有人,这可以简单勾勒出丁琴的专业成长路线。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刻意为之,“循好而生”让她的成长更增添一些不急不缓和从容。可是,这并不妨碍她人生华章的打开,因为,有理想的人海阔天空。
  教育需要从容和守望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喜欢充当纤夫,想拽着学生整齐划一地往前走,心急火燎,有时甚至乱了分寸,事与愿违。
  洞悉这点的丁琴,确定了自己的教育方向:教育要触及学生灵魂,教育要从容和守望。
  于是,她的学科教学,成为“反弹琵琶亦成曲”的典型:从育人的角度来实施,而不是将灌输知识作为撬动学生成长的支点。
  所以,她期待的学生是这样的:有思想、有办法、有情趣、有敬畏。
  有思想,就得会观察、善思考、会归纳、敢表达;有办法,即遇到问题,不是纸上谈兵,要能动手、会动脑、可破竹;有情趣,即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书虫,从某种意义上讲,情趣培养比学习更重要;有敬畏,即能求真向善,懂得担当。
其他文献
陆羽认为煮茶、饮茶的最终目的是“品”,经过“三品”,“方知真味”。詩歌教学中的涵泳法与此同理。  一、创设情境泳意象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就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歌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能让学生较准确地涵泳意象。  比如李白的《蜀道难》既昂扬着气象宏伟、开阔荡气之感,又有峥嵘崔嵬、阴森幽邃之气。这种“感”和“气”是
3月20日,武汉市首届小学数学立体说课展示交流活动在江岸区育才小学举行。全市17个区及市直属学校的近500名教师、教研员参加了观摩活动,汉阳区德才小学叶琳老师等11位说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作了展示交流,省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莉老师作了点评。  立体说课作为新兴的教研形态,基于什么理念?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如何推广运用呢?本刊特邀武汉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主任李光杰依托该市首届小学数学(低段)立体说课展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打破了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课下学生消化知识、完成作业的教学方式,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网络环境和平台的建构,增加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教育的个性化。  一、面向初中数学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框架设计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初中数学学习目标范围狭窄,老旧的“双基”目标(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基本技能的熟练)
在上人教版音乐教材三年级唱歌课《生肖歌》时,笔者发现课堂教学如果能做到“有趣、有序、有效”,就能展现艺术课堂的独有魅力,让学生爱上音乐课。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计“妙方”激趣  音乐课在小学阶段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科之一,但是也有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对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对教材教法钻研不深,对工作缺乏热情,导致音乐课程序化、模式化,孩子们并不喜欢音乐课。所以要上好一节音乐课,教师
《我爱这土地》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一首现代诗。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为了引导学生感悟这种情感,笔者采用了以读启悟的教学方式。  一、专题讲座打基础  现行教材没有朗读知识和技巧的系统介绍。平时教学中,教师大多是结合课文做些零散的讲解和指导。这样教学,学生对知识和技巧的了解不全面、不具体,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教学
拜读《余映潮讲语文》,一次次醉意朦胧——语文课堂,原来可以这样清新雅致,这样赏心悦目,这样热情奔放,这样婉约缠绵……俨然一篇篇风格不同、形式各异的精美散文——  课堂之美  结构美——精巧的文章结构,常能以其“建筑美”让读者一见钟情。余老师的“板块式”课堂教学模式,则给我们呈现了语文课堂的建筑之美。它以“板块”来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这样,课堂教学更有条理,活动内容更加集中,学
从“编码”中解读“信息”,重在提取,将“信息”汇集制作成“编码”,重在创造。教师应怎样将学生的视角转向“编码”背后,走向“编码”的纵深处?又以怎样的姿态给学生“编码”的眼光而非“读码”的技能呢?  一、采集筛选,做到简洁完整  信息的采集和筛选是编码的重要前提。只有尽可能全面完整地采集信息,并进行精心筛选,找出需要编码的重要信息,才能为科学编码提供依据。  教学中,笔者与学生一同采集本班所有图书上
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在小学阶段更多地表现为在各类现象间建立联系的能力、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善于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怎样帮助学生以最科学、最准确的途径形成抽象概括能力”是每位数学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求同,从具体“形象”到形成“表象”  所谓求同
设计者罗斯爵士  一战时期,加拿大军队曾短暂装备罗斯Mark Ⅲ步枪。但因其自身问题及问题本身被夸大,很快退出现役。  罗斯步枪是以它的设计师查尔斯·罗斯爵士的名字来命名的。查尔斯·罗斯是位英国后裔,他可谓是一名最与众不同的武器设计者。罗斯11岁时他的父亲过世,此后罗斯继承了第9世Balnagown男爵的封号。罗斯在世时是英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是英国最大的地主,拥有的地产达到366000英亩,雇佣
人教版修订教材,相对原实验教材来说,其编排内容的增与减,变与不变,一线教师需要学习、比较、揣摩和研究,做到理清脉络,正确把握,走实教材,有效教学。  一、全册内容的比较分析  修订教材与原实验教材相比,整体变化:  1.保留了“表内除法(一)(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与千克”四个单元的内容。  2.删去“解决问题”单元,将其中部分内容调整到“混合运算”单元;删去原综合与实践“剪一剪”和“有多重”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