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科学哲学观点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但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普遍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鉴于此种现象,作者提出本课题,希望能帮助我们生物教师更好地在生物课堂上展开对学生哲学素养的教育。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哲学观点 教学方法
  1.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哲学观点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而哲学是在各学科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那么,在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也必然蕴含很多博大的哲学观点。这些哲学观点都可以通过生命活动表现出来。比如哲学里存在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与哲学观点的结合细目表
  笔者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找出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对应的哲学观点,并做分析,绘制了如下细目表。
  表1-1
  3.高中生物哲学观点的教学方法
  3.1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
  立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常用的讲授、讲解教学法,很难有效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生物学教师应积极主动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如探究式、运用演示、实验、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具体地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以形态的模式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学习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这一内容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生物起源的各种学说。在课堂上,教师播放生物进化历程的视频,考察,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开展这样一门研究性课程程,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观点,也可以培养学生量变到质变的观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而且学会了怎样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3.2不同学科知识优化组合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学科间的优化组合,如果把哲学观点贯穿于各学科学习的始终,就能居高临下、提纲攀领。比如说中学物理主要由物质形式(热、店、光、电磁核物理)和运动力学组成,从唯物观的角度看,各种物质形式可以被准确定位,它们皆具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用结构与功能这一哲学观点,同样能准确把握中学化学的整体部分,如在元素周期表上,各种原子依照电子排布、半径等特点形成同族,同族元素又具有化学性质相似,并呈递变规律。相应的,如果高中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引入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甚至是人文科学,则在内容的广泛联系中能让学生自主领会学科之间的联系,从多方面验证哲学观点,增强主动构建哲学观点的意识,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3强调知识发生过程
  知识的发生过程是指知识的形成过程,即科学家得出某一结论的过程,包括从作出假设→实验论证→得出结论的推理过程。教材必修一中在介绍光合作用发现和过程时,从最早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萨克斯证明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恩吉尔曼证明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鲁宾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具体过程,按照发生顺序层层递进,直至得出结论。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能只局限在结论的强调,要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知识的探索过程,感受科学知识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梁愈.高中生物学中的哲学观点.中学生物学,2012(8).
  [3]李天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哲学观点.杏坛沙龙,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指导我国课程改革的理论之一,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该理论对地理教学的实际指导意义,并通过举例的方式加以说明,旨在结合理论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 皮亚杰 认知发展理论 中学地理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面临授课时间缩短而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如何使学生学好地理?答案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皮亚杰
摘 要: 打破传统,构建创新的物理课堂是当前新课改对物理教学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顺应改革大潮,创新传统的物理课堂,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创新课堂 创新型人才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持续的创新,而持续的创新必然少不了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创新教育的改革大潮中,物理学科势必在这场改革中有所作为。  一、转变学生
摘 要: 后进生现象无论在教育的任何阶段都可能产生。在集体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各方因素影响,导致其在学习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无法迅速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内容。虽然后进生现象无法杜绝,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转化,尽可能地减少后进生现象。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后进生 类型 成因 转化策略  新形势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有效转化后进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
摘 要: 本文清楚地阐述了误差理论的概念,并将其与不确定度概念进行了区分,然后从实验结果判定及实验方案和仪器合理优化两个方面运用实例对误差知识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就误差理论中的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作探讨,从而研究误差知识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 误差理论 高中物理实验 应用研究  引言  高中物理实验中很重要的一项考察内容和教学内容就是数据处理要在误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摘 要: 对于化学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是化学教学活动的一大重要目标,这既是当前重视环保大环境的要求,又是化学学科未来发展的要求。本文就如何构建绿色的化学课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化学课堂 绿色环保 化学污染  对于任何学科而言,它的发展都是受社会发展需求所支配的。现如今,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在众多环境污染的因素中,化学污染由于其本身的
摘 要: 本文旨在针对教师工作压力大、积极性普遍下降的现状,分析激发教育内驱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做法。  关键词: 青年化学教师 职业倦怠 内驱力 专业发展  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断增强,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书育人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1.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内驱力  1918年伍德沃思提出“内驱力”的概念,
摘 要: 低碳理念已成为21世纪全球各行业发展中的全新思维,新课标背景下,将其引入高中化学课堂中,展开教学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认知化学知识的生活实用性,有重要价值。本文在阐述低碳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结合案例的方式,着重阐述了“引低碳理念入课堂”、“延低碳理念向课外”等具体教学策略,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希望能够为“低碳理念进课堂”这一新颖教学思想的渗透提供借鉴。  关键词: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及科技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而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无疑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利用、把握课程资源,把学生从书山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