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吗?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李镇西老师发表了《让“教”与“学”融为一体》一文(《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2期),在该文中反思了自己多年前在省级教学大赛上执教的《孔乙己》,认为该堂课是因为碰巧有学生提到了他预设的“为什么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这个问题而显得很成功。如果没有学生提,他自己也会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可见那表面上是尊重学生,骨子里是尊重自己,是典型的“假民主”,所以李镇西老师主张要让“(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尽可能有机的统一起来,要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李镇西老师的反思精神让人敬佩,他的这个观点无疑也是正确的。
  但是,李镇西老师最后说:“如果现在让我重教《孔乙己》,我可能会从学生问的第一个问题开始,虽然这些问题也许并非是教学重点,但这是学生急于求解的问题,教师没理由回避;我当然也会提问,但我的问题则尽可能地融入和学生的平等讨论之中。”真的应该不管是否重点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吗?如果“我的问题”一时没办法与学生“融合”呢?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让学生自主提问的话,往往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会产生一大堆问题:一是会出现一些非重点的、幼稚的,乃至假问题、伪问题。有教师执教《阿房宫赋》一课,课前让学生预习并自主提问,结果学生一下子提出了70多个问题。该教师先将问题分类,然后让学生共同讨论哪些问题需要课堂解决,哪些过于简单而不必在课堂上花时间;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哪些为重点需要先考虑,哪些次重点后考虑。该老师的做法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肯定。事实上,当重点问题解决后,一些次重点、非重点问题或者是伪问题也能够不解而破了。反之,如果不管重点与否都从第一个问题开始的话,表面上这样的课堂充分发扬了民主,但短短45分钟时间够用吗?而且这样的课堂效率会高吗?
  充分发扬课堂提问的民主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生机,促发课堂的有效生成。但民主与集中紧紧相伴,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其实,李镇西老师也在该文中承认: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可能是一个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毫无价值取向的中立者”。所以,当学生的问题过于幼稚或明显偏离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应该发挥“首席”的作用,将问题导向正轨,而不是一味想法“融入和学生的平等讨论之中”。课堂提问当然需要民主,但民主和集中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定的集中,同样也没有真正的民主。上述那位老师成功执教《阿房宫赋》的前提就是成功地发挥了民主和集中的应有功能,并不是简单地“从第一个问题开始”。
  [作者通联:江苏南通小海中学]
其他文献
据笔者与部分高中生谈心了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学生原以为语文学习可谓是“吹糠见米”、“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但他们很快发现与理科学习相比,语文学习规律难寻,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这使学生感到眼前一片迷茫,内心产生学习无助感、无成就感。语文学科的学与教是一项双边活动,这个活动过程既是学与教双方互相适应的过程,又是使学习主体将知识向能力进行转化的过程。语文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存在普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忽略意象对人物的表现;偏离诗歌意境场景、主观想象概括人物形象;脱离诗歌整体感知、单一片面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等三大问题。如何在不影响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前提下,解决这些学情问题成了我一段时间的备课困惑。   在一次市区课改课教研活动中,我开设了一节以情景任务为主体的诗歌人物形象鉴赏课。活动带给我很多反思,借本文梳理并总结我对此次实践的认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作为纲领性文件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记叙文写作的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没有明确规定,那么高中记叙文写作的目标是什么?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记叙文的写作目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简单重复还是存在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中阶段对写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第四学段的“写作”当中,“第四学段(7-9
魏晋时期的文人士子,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两个鲜明的群体特征:一是重生命的感性体验,从人的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风花雪夜,无不令他们充满兴趣地去关注、赏评和体验;二是对生命执着的珍爱、眷恋,因而他们对人事无常、人生短暂极敏感、极易兴发悲慨。魏晋文人士子的这种心理型构、精神气质,在魏晋时期的诗歌、散文及志人记事小说《世说新语》中都有鲜明的表现。有了这一历史文化背景作参照,再
高中语文任务群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教学任务,积极主动探索与应用相关资源,从而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助协作的学习,完成既定任务,提高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任务群以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内容为目标导向。同时,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要求符合一定的原则:兼顾整体效益与个体差异;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整合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多维度发展;注重“任务群”和“专题”的交融。  
在探索部编教材“三位一体”课堂模式的过程中,我从一开始的教读课“用力过猛”,自读课“无所作为”,课外阅读课“任意发挥”,到现在渐渐萌发了自己一点点的想法: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着眼于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这本“小课堂”,走向课外阅读这个“大世界”,从而拓宽阅读时空。   一、目标引领,为自由阅读掌舵   部编教材相对于其它版本的教材,更注重单元设计,怎样落实单元重点,如何串联篇与篇之间的阅读要点,
一、如何从“会解读”到“会上课”  高中语文教材的特殊性,使得语文科新教师有着比它科新教师更大的困境。首先,它科教材以文字直接表述知识,而语文教材由选文组成,教材上的文字表达的是人性,语法篇章等等知识是在此过程中间接折射出来的,因此语文科新教师无法像它科新教师一样,拥有一条照本宣科的退路。其次,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往往比较“深”,在理解上较有难度,无法采用低中学段浅显选文的简单教学模式去执教。第三,
课外阅读活动课游戏化尝试,既注重课外阅读方法和技能的传授,又重视文本的阅读,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人类观念改变的必然,它对课外阅读的深入性发展可谓是事半功倍,也会备受欢迎。   快乐成长的童年,需要多彩、精彩的生活。让阅读融入生活,让学生快乐的成长,在游戏中教出好孩子,在玩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形势的需要和发展的必然。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摒弃阅读中的一些功利色彩,从小学生的身心
铃声响过,我在黑板上板书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几个字,字还没写完,下面就传出一声叹息:“杜十娘真是太可怜了!”听到这里,我的心里不禁一震:难道学生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杜十娘?于是我决定转变先前设计的教学思路,决定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走近杜十娘的生活,走近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人生。  我首先提了个问题:“杜十娘怒什么?”以此检查学生对作品的熟悉程度和对主题的把握情况。同学们很快就给出了答案:怒孙富的卑鄙,更
2001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一个目标,备受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命题老师的青睐,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上的一块热点、一大亮点、一个考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命题现象,毋庸置疑,“新课标”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因“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