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打造绿色育人环境

来源 :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1st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昆明铁路五中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正视个体差异,彰显个性特色”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立足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持与成材同步发展的教育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遵循差异性发展的教育规律,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化陶冶,彰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强化依法治校、以德从教的自觉意识。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校园生态文化理念为核心,打造“生态和谐、个性发展、快乐成长”的校园精神文化, 让校园成为师生和谐发展的生态园。
  走进昆明铁路五中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鲜花绿树映衬下独具特色的10根“文化柱”。这是铁路五中探索“绿色+文化”,构建生态和谐校园的一个符号。在文化柱上镌刻的40副名联警句,以取精用弘、借古开今之意,集文学性、教育性、书法艺术性于一体。其中有激励学生、师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老师耳濡目染,细细品味,让校园文化于潜移默化中在学生们心里扎根。校园环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环境,作为学校,优化育人环境是首要任务。近些年来,昆明铁路五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正视个体差异、彰显个性特色”的办学理念,从校园绿化,景观设计、环境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开发、课外活动等方面重点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学生在这样一个生态和谐的校园环境中,个性发展、快乐成长。
  搞好校园绿化,促进生态和谐
  校园环境是承载文化精神、展现其美的意境的客体,审美是学生心灵和校园环境沟通的中介,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濡染和熏陶。因此学校以昆明市的“四创、两争”为契机, 对校园的绿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学校把校园绿化作为争创绿色学校、构建和谐生态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工程,给予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以“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生态和谐、分步实施、持续发展、打造特色”为原则进行了总体规划。自2008年3月份以来,坚持做好校园绿化工作, 并始终坚持自主设计、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原则,采取地面栽种、盆内栽种、墙面覆盖等多层次立体绿化方式努力拓展、扩大绿化覆盖面积。先后投资数十万元,种植各类乔木600余株, 翠竹2000余株,爬墙植物600余株, 灌木、花草30000余株,睡莲池1个,在教学楼顶上打造柳树园林1个。通过持续努力, 校园绿地面积比例由2008年以前的12.6%提升到47.6%。实现了“绿树成荫、花开四季”的校园绿化目标。
  全体师生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建设中提升了绿色环保理念, 强化了生态和谐意识。以创建昆明市绿色学校、云南省绿色学校为契机,强化全校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学校长期以来倡导以“创一方蓝天、保一片绿地、留一汪碧水” 为师生的环保行动理念,积极响应、宣传、落实国家的环保政策,开展“保护滇池,从我做起”的环保志愿者活动,通过校园文化长廊、板报、主题班会、校会、环保志愿者活动等形式不断传播绿色理念、拓展环保宣传,把绿色环保教育纳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把“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粮食”的“四节”意识作为强化低碳理念、提升人文素养的切入点,倡导环保低碳“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行动意识,纳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纳入班级考核。学校制定了《班级环境保护文明公约》,形成环保监督考核机制,组织教职工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呵护美好家园”的主题摄影书画作品展览, 使环境保护理念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让环境保护成为习惯、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2011年盘龙区环保局推荐昆铁五中申报创建“昆明市环境保护教育基地”, 在11月份的考核认定过程中受到专家们一致好评。
  营造浓厚氛围,凸显文化特色
  校园中的一切因素都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影响着学生思想、言行、习惯心理和人格的形成, 学校十分注重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青少年的熏陶和感染教育作用,充分挖掘传统道德文化资源,使其与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有机结合, 强化道德渗透,提升自觉内化意识和实践能力。坚持处理好校园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的关系,不断强化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树立师生共同愿景, 努力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学校将倡导的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以文字形式呈现在校园的显著位置,随时发挥其启迪教育作用; 由学校美术老师自主设计、制作的孔子雕像处于校园的显著位置,尊奉孔子是为了弘扬、彰显其不朽的教育思想;在校园墙壁上绘制以反映中国五千年文化为主题的历史绘画, 是为了使师生直观地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近代的抗争、现代的辉煌。学校先后完成了孔子雕像、“三字经”文化墙的设计、制作和安装,主题为名联警句荟萃的10根校园文化柱上镌刻着40个文化内容,以取精用弘,借古开今之意,集文学性、教育性、书法艺术性于一体,显得浑厚大气,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教育感染力,成为该校最直观的校本教材, 在鲜花绿树的映衬下, 呈现出一道独特而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规范语言文字提升文明建设
  学校积极开展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工作。将抓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 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形成了“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校园风气。以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用字为目标,以中学生写字、用字习惯的培养和教师普通话培训、测试为手段,不断加大各项工作力度, 把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建章立制、责任落实、活动深化、环境熏陶等措施,把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用语用字工作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有力地促进了师生的语言文字素养的提高, 在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方面有了自己的特色。学校通过了昆明市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评估认定。根据国家、省、市语委关于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昆明铁路五中在2010年创建昆明市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工作的基础上,于2011年又启动“规范语言文字,弘扬中华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开启了创建云南省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工作。
  加强法制建设,创建平安校园
  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 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通过法制专题讲座、法制宣传专栏、法制知识竞赛、法制宣传展板等方式加强全校师生的法制教育。学校聘请了朱庆松警官作为法制副校长,指导帮助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定期到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搞好普法教育工作,强化“崇尚道德、敬畏法律”的思想意识, 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促使全体师生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为做人原则,懂得积善成德、积秽成怨的道理,自觉崇德、遵纪、守法。强化依法治校、以德从教的自觉意识。学校代表盘龙区教育系统接受普法教育专项工作考核验收,受到盘龙区、昆明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学校坚持将普法教育与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工作有机结合, 把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落实。2011 年此项工作顺利通过盘龙区专项考核验收。
  为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昆明铁路五中以校园空间建设为主阵地,以课外活动为重要抓手,从显性到隐性,从静态到动态,立体丰富地表达着环境对学校“生态和谐,个性发展,快乐成长”的校园文化塑造的重要性。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 几年来,经过全校师生不断努力,昆明铁路五中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校园文化特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生态和谐、个性发展、快乐成长”的校园精神文化特色, 得到了上级领导、周边社区、学生及家长的肯定与好评。先后获得了昆明市环境教育保护基地、昆明市绿色学校、云南省绿色学校、云南省规范汉字书写的特色学校以及昆明市廉洁文化进校园的首批先进单位等等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进一步激励学校全体师生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整体水平的迅速发展,校园育人环境的内容形式日趋丰富,使其作为文化精神载体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日益提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 昆明铁路五中将不断总结工作得失,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继续完善自身的特色,为打造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绿色校园而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铁路五中)
其他文献
冬季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变化莫测,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是各种急慢性疾病的高发期与危险期。因而我们提倡防寒保暖,即夜间重点控制与调节好室内的温度,白昼则通过衣服来保持和调节好体温。    夜管屋    有关检测显示,在不使用空调的情况下,冬季室内外的温差在夜里可达10摄氏度之多,此时人体的热量将通过辐射、传导等形式向外墙、屋外散失。因此,为了保护人体的热量,除了必须维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之外,很重要的一个
期刊
两千多年前,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寓意之一就是说,治理国家要像烹小鲜一样,精用“主材”,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油盐酱醋”等佐料也要用得恰到好处。在我看来,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治理国家这样的大事,同样也适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热潮迭起,但效果却不容乐观。原因之一恐怕就是,有些教师没有把备课、上课像烹制一道“菜”一样细心准备,精心烹
期刊
生命的存在有多种形式,有其显性的外部特征,亦有其内在的本质涵养。就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感悟和构建的阶段,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现行的六年级语文教材选编了很多名家名篇,对学生的人生导向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语文教材看作是单一的学科读本,还要将其内在的、深层次的内涵挖掘出来,并将其落到实处,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思考。我以六年级下册《百合花开》为例,浅谈在
期刊
香河历史悠久,其建制远溯辽宋,文化积淀深厚,四面小河环绕,水中芰荷盛开,景色秀丽,香气袭人,引世人醉心。香河,孕育学界泰斗,诞生京剧名角,哺育武术大师,英才辈出。红色革命精神洗礼过香河,更添厚重之感。香河之香,得于河中荷。荷之韵在于雅,遥望亭亭玉立,别具风雅却不染烟尘。世人爱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君子喻之。此君子之花与香河千年相随,成就了香河之风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香河人。  河北省
期刊
我是读书的受益者,所以我始终坚信读书会给予人力量。作为一名县城中学的校长,数年来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不变的真理:读书是偏远地区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力倡读书,造就名师  提高教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读书是奠基工程。人会在读书中反思,在反思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2008年,我担任学校副校长,并提出“读书兴校”的理念。在倡导教师读书学习、培养良好读书习惯上狠下功
期刊
自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很多学校都在试图改革,如何才能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应试能力?这是内蒙古集宁一中课堂教学改革多年来一直试图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博采众长,结合学校实际,逐渐形成了“疑·探·导·练”课堂教学法。本文将着重记叙该课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围绕一个核心,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集宁一中“疑·探·导·练”课堂教学法的核心,是解决教
期刊
苏东坡曾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虽渺小,但每一个拥有教育情怀的人,都是勇者。  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袁集镇中心学校,有这样一名教工,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扎根农村学校,倾心办学,精心育人,努力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视生如子。工作三十年来,他曾在不同学校担任过众多职务,每一次他都争取把学校工作做得最好。用他的话说:办教育,就要有“齐家之心治校、育子之心育人”的敬
期刊
写作与人的思维能力密不可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阅读和写作无疑是拓宽学生视野、深化学生思想、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个基于绵长的时间和广博的领域的促进思维成长的过程。阅读教学如同一个个碎片,有机地连接起来就能成就思维的拼图。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形成辩证思维,丰富思维的层次,拓宽思考问题的视角,启发创新思维,通过阅读和写
期刊
廖聪寿,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中学政治高级教师。他先后被评为“游仙区突出贡献校长”“绵阳市优秀校长”“绵阳市十大名校长”“四川省骨干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  四川省绵阳市富乐实验中学坐落在依山傍水的灵秀之地——游仙区沈家坝。学校始建于1997年,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学校由当初的“袖珍”学校,变成了“绵阳市十大名校”。是什么原因使富乐实验中学产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使富乐实验中学取得如此
期刊
什么是文化办学?进行文化办学就是要着手塑造学校发展的灵魂,让学校发展有方向,让学校行走有灵魂,它无疑会是推动学校发展、实现办学目标、形成学校特色、打造学校品牌的有效途径。那么究竟如何进行文化办学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想法。  文化办学是现代校长的历史使命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作为一个校长,最难能可贵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能否拥有大局观念。站得高,思得远,校长能否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和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