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犹如烹小鲜

来源 :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1234567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多年前,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寓意之一就是说,治理国家要像烹小鲜一样,精用“主材”,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油盐酱醋”等佐料也要用得恰到好处。在我看来,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治理国家这样的大事,同样也适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热潮迭起,但效果却不容乐观。原因之一恐怕就是,有些教师没有把备课、上课像烹制一道“菜”一样细心准备,精心烹制,情感和责任的“火候”与“佐料”都没有掌握好,甚至在不断弱化。就拿数学课来说吧,一个个定义、一条条法则、一道道例题,都犹如刚打捞出来的小鱼一样,既新鲜又有营养,但要是这样生吃,任谁都咽不下去。面对这些“小鱼”,老师所要做的,不是撬开学生的嘴硬塞,而是应该通过精心的烹调,将它们做成美味佳肴,引起学生食欲,迫不及待想品尝。这其中,虽做法各异,但一定要牢牢把握其精髓——精心把“主材”及“佐料”备好,把“菜”的“色、香、味、形”做出来。这就需要课堂上下师生间情感、智慧、思维和能力的激活与投入。
  备精“主材”才生“色”
  “鸡汤”“鱼汤”在各种佐料的调和下,虽有各自香味,但却不失“鸡”“鱼”之根本。因此,在“主材”本具营养或很鲜亮的情况下,怎样将它们烹饪得添色增味,确需厨者精细思量。同样,课堂本该很生动,教育本该更美丽,我们也一直想提高教学的价值,但它的前提必须是生命在场。这样来分析与认识的话,课堂的“主材”就很清楚了,首先应是教师、学生,然后就是教材。
  对于教师这一“主材”来说,就是时时要思问:我想教好课吗?我能教好课吗?我怎样才能教好课呢?并应常常追问:我要过一种什么样的教学生活?为此,教师应不断全面强化自己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
  对于学生这一“主材”,首先应进一步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此我们应先倾听生命的呼唤,了解学生的基础和需求,然后自己再参与进去,与之对话,在精神的互动、共享中沉静下来,进入教学的构思与演绎。在此前提下,研透教材这一“主材”才有可能。面对情况不一的学生时,不仅要备教材、研教法,更要研学生、备学法。对于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知识,也应当有不同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更要把自己放进去,进行“备自己”。“备自己”,就是把教材与教师及学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是确定学生方便接受与理解的方法,因材施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学习、反思、成长。只有把自己“放进去”,教师才能成为课堂的思想者、引领者,才能烹出高效课。
  掌好“火候”方出“香”
  食物烹饪的最终味道如何,与火候密不可分。时间长了、火候过了,食物可能就老了、不好吃了;时间短了、火候欠了,食物可能就没熟而不能吃,所以掌握好火候是烹饪出美味的关键。那么课堂中的“火候”是什么呢?又如何把握呢?可以说,一堂课中的“火候”有很多,有“大火候”,有“小火候”,但关键是把握好那么几个点。比如怎样把握整堂课的节奏,哪里应精讲多练;如何调动学生情感并不断处于最佳状态,使有限的一堂课发挥最大价值;教书与育人怎样恰当结合等,都是考量老师功力的“火候”难题。具体到一个个“小火候”,譬如,哪些内容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哪里应进行小组合作,怎样合作、合作几次、合作多长时间、合作中教师应怎样适时介入,何时需要停顿,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等等。这都需要老师整体把握、及时调整。
  在对待或处理这些“火候”时,需要老师在备课中事先有所预设,在课堂上临时遇到一些问题时,具备应变的能力和办法,这些都需要老师的智慧与学养,以及平时不断的修炼。
  恰用“辅料”最提“味”
  我们都知道,单靠主材,自然无法烹饪出我们所需要的的美味,在烹调过程中,往往还需加一些“佐料”或“调味品”,如油盐酱醋及葱姜、味精等,别看它们量少不起眼,却是必不可少的。同样,课堂中如一味陈述知识、训练技能,会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了乐趣与美感可言,易把课堂引入狭窄胡同之中。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应该适时加入一些使课堂活跃生色的调味品,例如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小游戏等。再如语言、语气、语调、语速的使用与把握。语言是教师表达情感传授知识的最好工具。语音大小适宜,语言简练,精警准确,又生动形象,适当透着学生感和幽默感,能使课堂富有意味和情趣。语速时缓时速,语调时高时低,语气时扬时抑,再配以幅度恰当、指向正确、多少适宜、与学生配合适度的手势动作,会使课堂充满亲和度与意境。
  要使语言在探究性学习中产生它应有的魅力,教师的语言应具备四个特点:第一,真实性。教师语言的真实性是使情感及课堂具有感染力的必要条件,又是使语言具有美的价值的标志。语言愈是真实,愈是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第二,愉悦性。愉悦的语言如沐春风,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进而探究,产生新思维。可以说,愉悦是情感的“皮”,深刻的探究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第三,鼓励性。适时使用欣赏法,以满足学生的自尊、自爱、自重的情感需要,焕发积极向上的情感,能使学生从心底爆发出求异探究的热情和勇气。第四,启发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还有,亲切的目光显示教师的友善、尊重及信任;庄重的目光则使学生严谨、认真,不敢随便敷衍,从而端正学习态度,聚精会神学习;征询式的目光则使学生感受到期待和鼓励,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
  上课中的表情,是适时面色温和还是稍加严肃?是稍带俏皮还是略显庄重?眼神,朝向哪里?是随便看还是有所指?是透着激励还是期待?是赞许有加还是稍露遗憾?是面向全体还是指向个人?情绪,是心态平和还是适时起落?是激情有力还是绵绵柔长?以真情实感为纽带向学生输送知识和技能,自然会使知识和方法变得具体、亲切、自然。
  上述这些“辅料”如把握恰当,都会使课堂在充满温度中有新的延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自尊心、进取心、开朗乐观的性格以及探究的意识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情感的释放和用心培养,在此情境下,学生自然也就会对老师的美好情感及行动给以积极的反应与回馈。
  但是,也应切记,“调味品”只能适量才能帮助食物挥发美味、增添美味,如果过量滥施,则适得其反,甚至使得美味荡然无存。课堂教学也不应过于追求花哨,轻之有哗众取宠、画蛇添足之嫌;重之,则使学生重点不分,影响学习效果。
  用心“塑型”尤增“美”
  真正的大厨,不仅注意烹饪过程,也会注意过程中的刀工、食材加工的形状及出锅后的摆盘儿与装饰,为自己的美食锦上添花,并能大大增加食客的食欲。教学是育美的过程,教育是传美的事业。例如,在板书时,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不仅是一种展示,更是一种导引;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系统罗列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思维的演绎过程,还能编织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与思维体系,不但是在展示老师功力、培养学生能力,更在显示教师智略、培养学生智慧。记得我初中学数学时,老师讲解“用字母代表数”后,告诉我们,这就是数学中的符号美、简洁美、知识美。随后还随机渗透数学中的其他美: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随之,大家慢慢地就愿学数学了,也会学数学了。现在回想起来,老师就是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数学的种子”“美的种子”,就是在传授数学知识中捕捉、引领人的数学成长,同时,数学教学也就变成了数学教育。
  因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细节,稍加倾心用情,课堂就会更加增形、生情、呈美、提质,就会生成文化课堂、生命课堂。
  这尤像我们品尝一道菜时,令我们感兴趣的有时候不仅仅是菜的味道,也有背后的故事。恰如人们在评论《舌尖上的中国》时这样说,“感动我的不仅仅是味蕾,更是片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怀。”
  总之,“烹小鲜”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堂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并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师的用情用慧,也有学生的用心用力,当一切恰到好处时,那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或许就不再是一碟简单的“小鲜”,而是一席知识、文化与成长的“饕餮盛宴”。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教研科研中心、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上高办事处上高中小学)
其他文献
家长在购买零食时就应注意营养的均衡性,科学地为孩子选择零食。    零食备选清单    1.奶制品 酸奶、纯牛奶、奶酪等含有优质的蛋白质、脂肪、糖及钙等营养素,因此应保证孩子每天食用。酸奶、奶酪可作为下午的加餐,牛奶可在早上和睡前食用。  2.新鲜水果 苹果、香蕉、猕猴桃、橙子、木瓜、梨、葡萄(去籽)、杏、枣、无花果等。水果含有较多的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有机酸,经常食用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对幼
期刊
乳房赋予女性特有的美丽和曲线,赐予女性得以哺育儿女、感受为人之母的喜悦与自豪的途径。然而乳房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带给女性的却是病痛甚至死亡。  在过去的25年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51%,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危险杀手”。如今,全球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100万人,每年死于这种疾病的人数高达20万。  在我国,乳腺疾病发病率增长趋势也是惊人的。2003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对江、浙、沪、鲁等地的5
期刊
并非所有“小三阳”都需治疗    最近,体检查出我得了乙肝“小三阳”,据说,只要肝功能正常,可不进行治疗。这是为什么? 上海读者 汤凯  乙肝“大三阳”、“小三阳”的主要差别只是病毒量多少、传染性大小以及病毒复制高低的区别。一般来说,“小三阳”表示病毒量少、传染性小、病毒复制低下。至于是否需要治疗,必须进一步作乙肝病毒核酸聚合酶(HBV-DNA)检测。这是鉴别患者血液有无传染性的重要依据。
期刊
不少人把日记作为承载自己心灵负担的载体,日记成了他们倾诉心声的对象,如果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遇到了痛苦的遭遇,一时无法排解自己心理压力的时候,会把心中的愤懑全部写进日记中,掩卷后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确实是一种排遣压力的好办法,但对之过于依赖,又会成为扼杀心理健康的危险因子。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就因为不堪心灵的重压,最终选择了自杀。来看看他在日记中都写了些什么。    2003年10月30日 星
期刊
br>  原发性高血压能否治好    [求助]两年前,我突然感到头晕、心慌,赶紧去医院就治,医生检查后说血压为160/100mmHg偏高,但心电图正常,要求次日复测。结果第二天血压仍为150/95mmHg,因父母都有高血压史,因而医生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请问,中药有什么办法可治疗?
期刊
手术可矫正产后乳头凹陷    电话记录:姐姐近日顺产了一个男婴,但产后乳头呈凹陷状,无法正常哺乳。试过用手拉、用吸奶器吸,但都没有什么效果。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 上海崇明读者 小黛  ——关于产后乳头凹陷的问题,如果是重度乳头内陷,应该通过手术矫正。但你姐姐正处于产后哺乳期,此时手术纠正是不合适的。可以先通过非手术方法矫正,主要是牵拉、按摩、负压吸引等。如果运用这一
期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几乎是一种“苦读”,相当一部分学生既没有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也缺乏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太难读,读不懂,太枯燥,没意思,这是孩子们的普遍心理。  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从课标中找到了答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要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获得发展,享受阅读的乐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阅读的焦点放在课文的理解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仅仅成了
期刊
初中美术课由于不参加中考,很少引起学生的关注,不关注则不了解,不了解则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导致初中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表面,学生难以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课堂教学“事倍功半”。如何让美术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组成部分,我认为激发兴趣是关键!  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应根据美术新课标要求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利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得到内在的愉
期刊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的作文题考查书信的写作,属于《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常用应用文”类型。从文体的角度来说,这是多年来高考很少触及的“接地气”题目,可谓难能可贵。  文体教学和考查的依据  高考究竟应该考查什么文体?《考试说明》要求得很清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作为全国性人才选拔考试,高考虽然要兼顾各层次各类别的学生,但归根结底,高考写作考查还是应该立足于生活需要。 
期刊
冬季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变化莫测,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是各种急慢性疾病的高发期与危险期。因而我们提倡防寒保暖,即夜间重点控制与调节好室内的温度,白昼则通过衣服来保持和调节好体温。    夜管屋    有关检测显示,在不使用空调的情况下,冬季室内外的温差在夜里可达10摄氏度之多,此时人体的热量将通过辐射、传导等形式向外墙、屋外散失。因此,为了保护人体的热量,除了必须维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之外,很重要的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