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卓越的秘诀

来源 :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n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廖聪寿,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中学政治高级教师。他先后被评为“游仙区突出贡献校长”“绵阳市优秀校长”“绵阳市十大名校长”“四川省骨干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
  四川省绵阳市富乐实验中学坐落在依山傍水的灵秀之地——游仙区沈家坝。学校始建于1997年,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学校由当初的“袖珍”学校,变成了“绵阳市十大名校”。是什么原因使富乐实验中学产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使富乐实验中学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呢?带着这疑问,近日,笔者有幸采访了富乐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廖聪寿同志。
  抓住机遇,创新体制
  廖聪寿校长说:“富乐中学的迅猛发展除了全体富乐人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勤奋智慧地工作外,更重要的是抓住了改革机遇,创新了教育管理体制,将教育改革落到了实处。”
  在他从教的三十多年中,他总结出了,管理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领。一所学校,一位校长能否以管理制胜,主要取决于四大因素:是否形成了具有恒久的内化力量的核心价值观;是否形成了具有与时代同步的教育改革模式;是否形成了具有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环境;是否形成了具有将管理落实进行到底的执行力。他说这四项因素也就是学校的四项管理:学校文化管理、特色模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执行力的管理。
  文化强校,谋求发展
  在廖校长的领导下,学校追求文化强校。要想实现更高的文化管理境界,他认为,首先是校长要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在文化管理上,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办什么样的学校、做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去办学校、做教育;要随着时代的步伐,战略决策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个整体概念,包括校园文化、课程文化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战略发展方向等。
  顾明远教授说:“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积累的教育活动方式和成果的总和。”在他看来,一所学校,如果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不管换了多少任校长,学校的文化观念始终不会改变,这样,学校就能一如既往地发展下去。
  富乐实验中学虽然仅有十五年的短暂发展史,但形成了一个固化核心价值观:“富德强心,乐学固本”。所谓的“富德强心”,就是通过多种方式使师生的德行完备、深厚、丰富,促进师生德高品嘉、心灵充盈地成长,帮助师生形成善于思考、富有思想、精神饱满的人生。所谓的“乐学固本”,就是在快乐学习中抓住学习的本源和根本,使师生成长的根基更加稳固、坚实。
  他还说:如果校长是“学校之魂”,那么,全面定位学校性质的办学理念就应当是“校长之魂”“管理之魂”。所以,他以此实践到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中去,以此默化为学校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理想情怀、行为习惯,建成师、生、校三者文化的和谐统一,学校才实现了现在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课改,创建品牌
  廖校长在多年的管理经验中,还总结出了,发展特色模式是学校管理的第一生产力。特色模式是紧随着时代步伐的课改模式,是经过探索考证的学生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是时代的衍生物,如北京十一中学校的“五自主”办学模式、杜郎口的“导学案”课堂模式等,正是这些模式造就了这些名校,正是这些模式探寻出特色的学生教育,产生了优质的生产力。
  他带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以及社会对课改的无限期望,组成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探寻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课改模式——八个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六步式:明确目标,预习引导;自主预习,组内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示质疑,拓展提升;穿插练习,全面巩固;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八个字”是基本理念,是原则,是规范;“六步式”是操作方法,是手段,是过程。他要求,搞课改要实事求是、讲究实效;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万万不能只图标新立异而由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在廖聪寿校长的带领下,如今的富乐实验中学,教师敬业,学生勤奋,政通人和,生机盎然;学校管理秩序井然,教育教学蒸蒸日上,文化建设欣欣向荣。
其他文献
初中美术课由于不参加中考,很少引起学生的关注,不关注则不了解,不了解则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导致初中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表面,学生难以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课堂教学“事倍功半”。如何让美术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组成部分,我认为激发兴趣是关键!  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应根据美术新课标要求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利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得到内在的愉
期刊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的作文题考查书信的写作,属于《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常用应用文”类型。从文体的角度来说,这是多年来高考很少触及的“接地气”题目,可谓难能可贵。  文体教学和考查的依据  高考究竟应该考查什么文体?《考试说明》要求得很清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作为全国性人才选拔考试,高考虽然要兼顾各层次各类别的学生,但归根结底,高考写作考查还是应该立足于生活需要。 
期刊
冬季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变化莫测,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是各种急慢性疾病的高发期与危险期。因而我们提倡防寒保暖,即夜间重点控制与调节好室内的温度,白昼则通过衣服来保持和调节好体温。    夜管屋    有关检测显示,在不使用空调的情况下,冬季室内外的温差在夜里可达10摄氏度之多,此时人体的热量将通过辐射、传导等形式向外墙、屋外散失。因此,为了保护人体的热量,除了必须维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之外,很重要的一个
期刊
两千多年前,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寓意之一就是说,治理国家要像烹小鲜一样,精用“主材”,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油盐酱醋”等佐料也要用得恰到好处。在我看来,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治理国家这样的大事,同样也适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热潮迭起,但效果却不容乐观。原因之一恐怕就是,有些教师没有把备课、上课像烹制一道“菜”一样细心准备,精心烹
期刊
生命的存在有多种形式,有其显性的外部特征,亦有其内在的本质涵养。就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感悟和构建的阶段,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现行的六年级语文教材选编了很多名家名篇,对学生的人生导向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语文教材看作是单一的学科读本,还要将其内在的、深层次的内涵挖掘出来,并将其落到实处,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思考。我以六年级下册《百合花开》为例,浅谈在
期刊
香河历史悠久,其建制远溯辽宋,文化积淀深厚,四面小河环绕,水中芰荷盛开,景色秀丽,香气袭人,引世人醉心。香河,孕育学界泰斗,诞生京剧名角,哺育武术大师,英才辈出。红色革命精神洗礼过香河,更添厚重之感。香河之香,得于河中荷。荷之韵在于雅,遥望亭亭玉立,别具风雅却不染烟尘。世人爱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君子喻之。此君子之花与香河千年相随,成就了香河之风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香河人。  河北省
期刊
我是读书的受益者,所以我始终坚信读书会给予人力量。作为一名县城中学的校长,数年来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不变的真理:读书是偏远地区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力倡读书,造就名师  提高教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读书是奠基工程。人会在读书中反思,在反思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2008年,我担任学校副校长,并提出“读书兴校”的理念。在倡导教师读书学习、培养良好读书习惯上狠下功
期刊
自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很多学校都在试图改革,如何才能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应试能力?这是内蒙古集宁一中课堂教学改革多年来一直试图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博采众长,结合学校实际,逐渐形成了“疑·探·导·练”课堂教学法。本文将着重记叙该课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围绕一个核心,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集宁一中“疑·探·导·练”课堂教学法的核心,是解决教
期刊
苏东坡曾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虽渺小,但每一个拥有教育情怀的人,都是勇者。  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袁集镇中心学校,有这样一名教工,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扎根农村学校,倾心办学,精心育人,努力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视生如子。工作三十年来,他曾在不同学校担任过众多职务,每一次他都争取把学校工作做得最好。用他的话说:办教育,就要有“齐家之心治校、育子之心育人”的敬
期刊
写作与人的思维能力密不可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阅读和写作无疑是拓宽学生视野、深化学生思想、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个基于绵长的时间和广博的领域的促进思维成长的过程。阅读教学如同一个个碎片,有机地连接起来就能成就思维的拼图。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形成辩证思维,丰富思维的层次,拓宽思考问题的视角,启发创新思维,通过阅读和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