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音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不同的音乐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反应,随着心理反应的产生,人們需要更多的肢体语言来展示自己。适当的音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如在做热身准备活动时,大都会选择欢快的音乐,而欢快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等活性物质,从而调节血流量和兴奋神经细胞。这时体育老师只需要带领学生充分的享受音乐及户外阳光带来的舒适感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适当的音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此时在展开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水平一教学拍球时,我选用了经典的儿歌《两只老虎》,可以这样说所有的孩子都会哼唱这首欢快的儿歌,我把它分为两个节奏;前一自然段慢,后一自然段快,不同的音乐节奏要求不一样的拍球节奏,前一个八拍两下一动,后一个八拍一拍一动。这样学生在练习拍球时完全避免了枯燥练习,边唱边拍不仅调动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较好地培养了控制球的能力。
  二、音乐在体育课中各个环节的合理运用
  1、音乐在准备部分的应用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身体各器官机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让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身体个器官的活动性。
  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可以采用类似《运动员进行曲》以及《智取威虎山》中的第五场“打虎上山”的开始音乐等节奏鲜明,轻快的音乐。专门性准备活动,则要根据主要教学内容,专门设计一些对启发性、针对性的音乐。目的是促进学生大脑皮层的进一步兴奋,对动作技能的学习进行铺垫式的诱导。
  2、音乐在基本部分的有效应用
  发展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信息与神经系统的机敏协调的反应是身体律动训练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通过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对各部分肢体的控制力,增强反应力。例如,按照4/4拍行走时,即兴地变更指令,改变运动形式,使学生精神高度集中,强化记忆,学会敏捷思考和迅速反应,从而更好的掌握动作。比如:学习武术时,可以用《中国功夫》来配乐,震撼人心的音乐连同动作的要求、节奏、形象会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3、音乐在结束部分的应用
  教学活动有张有弛的变化,不但符合在音乐和情感体验中所具有的紧张与松弛的状态的变化过程,而且是在教育心理和教学艺术中所必须重视的问题。所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教学任务也显得非常必要。要根据课的不同形式采用不同的放松活动。如:在课的最后阶段,我尝试着以放松游戏及韵律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形式。通过播放音乐为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歌舞声中离开课堂。
  三、根据教育艺术性选择音乐
  1、音乐的内容与动作的内容相一致。如在一年级《各种姿势的自然走》的教学时,在课的开始部分,我选择了一年级音乐教材《动物说话》这首歌,这首歌曲在音乐课上音乐老师不仅教过,同时还教学生模仿过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把它用到体育课上来,学生们感到亲切又新鲜。学生一边和着音乐,一边模仿着动作,很快地学生就进入了角色,学生的情趣、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从而达到了引趣、激趣、热身的预期目的。
  2、音乐的节奏、速度与动作的节奏、速度一致。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就可以用慢三拍的音乐,学生按蹦—嚓—嚓三拍子的音乐节奏进行两三步的呼气、吸气,不仅消除耐久跑项目的乏味,也转移学生在身体上疲劳的注意力。通过欢快、热烈、富有节奏的音乐,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闻声而练,做而入境、欲动不止。
  3、音乐的风格与动作分格相一致。如:在篮球教学中,要选择节奏强劲,能使学生感到力量,激发学生的激情的音乐。所以摇滚版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相信》等都可以让学生听了热血沸腾,激发学生只有团结拼搏才能取得胜利,同学们在此音乐感染下练习的积极性必将大大提高。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优美的音乐,欢快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既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注意力,很自然地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情境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们在音乐的陪衬下,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使原来枯燥的教材通过音乐的融合,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持久、神经类型得到了调节,在愉快的氛围中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可无论是音乐的节奏,拍子还是情感,如果没有很好的与整个的教学过程相结合,没有使其配合动作练习达到适当的运动量,那就达不到最佳的运动效果。因此,在进行配乐授课时,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使体育课堂充满挑战与趣味。
  【作者单位: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宿迁分校 江苏】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仅仅表现在考试中能解题、得高分的应试型教育已经被淘汰,学生学科素养的不断提升,逐渐被纳入教育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观念品质。如何改变固有教学方式,培养学
新课程改革一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与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好的课堂提问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的课堂提问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学生在课堂上仍无法占据主体地位,这主要是教师钻研教材不透、对课改理解不深、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这学期听从学校的安排任教一年级2个班的数学,这是我第3次任教一年级的课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期刊
人之不同于动物,根本在于人是情感动物。人都有七情六欲,而现在的高年级学生,其情感更是不但丰富而且外露,他们敢于表现,活跃有加。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曾有无数有关"情感外露"的
加里宁指出:“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确,培让孩子的思维飞扬  养学生能力的核心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的空间,使他们在乐学、会学、善学中使自己的思维飞扬。  一、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开启思维的闸门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幼儿天生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那么,如何处理好“天光云影”和“源头活水”的关系,如何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呢?在实践中,我园充分发挥地处城乡交界的优点,利用自然资源培养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积极挖掘幼儿的潜能,从而达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目的。  一、丰富的观察活动——提供时间  我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