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照,发展语文认知素养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e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体观照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整篇的内容,在整体中了解文本内容,理解人物性格特点,掌握文本主旨,形成对文本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从整体观照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将促使学生全面提高语文认知素养,在整体和局部的转化认知中发现文本规律,获得对文本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一、从散到整,体会主旨
  经典的文本每一个语言单位在相互间都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注意这一点,让学生尝试从分析文本字词入手,进而扩展到对文本的整體感知。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将对文本的割裂认识整合起来,构筑起对文本的整体认知,这能让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更加全面。
  《鼎湖山听泉》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先从分析文章的字词、表现手法入手,然后再整合起来,尝试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作者为了更好地描绘泉水,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学生很快发现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展现泉水。如将泉水比喻成家中的爱女,因为泉水如同爱女一样,当你想要靠近时就会走开,而你假装不理睬则又会靠近。这样描写将泉水赋予人性化,让人感受到泉水和人的亲近。又如在描写泉水之声时,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其比喻成提琴、铜管等乐器演奏的声音,展现出泉水声音的变化性。在学生分析后,教师再让学生整体分析,学生发现不管作者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现泉水的声、貌,体现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由此学生对文章的主旨便有了深刻认识。
  《文心雕龙》提出阅读文本包含着从字到句,从句到章节,从章节到全篇的过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词句阅读过渡到章节和篇章阅读,掌握从零散到整体的过程,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旨,体会文本的内涵。
  二、从篇到类,把握特质
  在整体观照的阅读观引导下,教师还要让学生尝试从单篇的文章过渡到整个一类,把握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体的特征,这样在下次阅读同类文章时便能有所启发,能更快地找到阅读的关键。教师要注意的是文本分类的角度多种多样,如按照题材分类,按照文体分类等,教师要根据所学文章的特点来指导学生进行类化阅读,找到更合适的分类角度。
  在学习《松树金龟子》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和《松鼠》《国宝——大熊猫》等说明文放在一起进行类比,尝试从中找出说明文的特点。在对比和分析中学生发现说明文虽然和记叙文一样,都可以描写一种事物,但是两者的展现风格却截然不同。说明文更具有科学性和条理性。虽然说明文也可以像记叙文一样讲究语言生动,但是其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准确,不能运用模棱两可的话语。如《松树金龟子》在介绍松树金龟子产卵情况时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提出其产卵20枚左右,体现了文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此外,说明文还必须根据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描述,如根据形态、性质、原因、功能等方面进行描述,而说明文则并不强调这些内容。
  如《松鼠》一文介绍了松鼠的形貌特征、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让读者能更清晰地了解松鼠的特点,做到阅读文字如见“松鼠”。
  学者李晓莉提出教师要抓住有典型价值的
  文本,找到其具象特点,然后让学生尝试总结,逐步把握该类文本的特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认识。若能以整体观照为基础进行类比阅读,将促使学生更好地区分文本的异同点。
  三、从外到内,辨析语言
  每一篇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风格,在阅读时初中生往往只注意到了文字的表面,但是却忽略了其内在情韵。在整体观照之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从外而内地品味文本语言,在分析作者表达方式、用词技巧的同时,感受作者文字中渗透的情感,这可以促使平凡的文字变得更加鲜活,富有生命气息。
  学习《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文章中描写父亲动作的词句,并由外到内地感受这些词句中渗透出的情感。如文章用“蹒跚”表示父亲的体态较为肥胖,走路已经不易,这样便衬托出后面穿越铁路买橘子的困难。作者连续用了多个动词表现父亲的状态,如“探身”“爬”“攀着”“向上缩”等,这一系列动作体现了一个为了儿子买橘子而不辞劳苦的父亲形象。学生在品读这些文字时,从文字的表面渗透下去,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同时也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情感。又如“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由于父子之间的微妙感情,所以“我”不愿意让父亲看见“我”流泪的样子,因此才会赶紧擦干眼泪,这更形象地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儿子想要表达对父亲的情感,但是却拙于展现,因此这份情感被深藏在心底。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父子之情才更加深厚。
  学者刘吉才在研究阅读教学时提出整体观照能改变语文阅读教学中碎片化、功利化的现象,避免学生将文章肢解开学习,影响阅读效果。整体观照能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整体感知,不管是在初读环节还是在精读环节,都可以运用整体观照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三余初级中学(22633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60例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且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和分布情况。结果
诗词鉴赏属于艺术欣赏,是读者由感觉引起体验,并加以认知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诗词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对诗词的特殊体验,在感知和联想的过程中,提高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诗词进行感知的方面,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增强艺术欣赏的能力。  一、以情入文,进入审美境界  叶圣陶先生认为读者看到的是文字,但是这并不是读者的阅读目的,读者
寓言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其篇幅短小,文字简练,内容生动有趣,故事寓意深刻。纵观文言寓言的课堂教学,教师安排学生花了很长时间梳理字词、探讨寓意,说教意味浓厚,对寓意
目的:通过建立和实施白内障中医辨证施护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方法:将20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住院期间,对照组采用眼科常规护理,观察组
诗意,常常被理解成情感和语感的形象性表象。《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正是在历史与逻辑、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种属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说,语文实践活动其实就是一种生命活动。是因为生命活动才使语言及语言文化有了今天这样的多姿多彩……其核心意义在于人文精神。”就语文这一范畴概念中的诗歌文学来说,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和特点。诗意积累,其实就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综合载体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基础上的理想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5E教学模式,通过自我探究,团体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借鉴5E教学模式,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大影响。
语文课是一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的课,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它是科学,更是艺术。因此,语文不应该是呆板的,而应该是灵动的,充满活力的,它应该激情四射,它闪烁着思想碰撞的火花,燃烧着涌动的青春。那么,从哪些方面入手,构建一个神采飞扬的语文课呢?  一、转变理念,构建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要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让他们切身感受语文的魅力,让他们喜欢语文,勇于在语文课堂上
学生的生命体验在低年级是简单而朦胧的,且与成人的期许往往重合,进入初中,他们渐已成熟,开始步入 “青春的旋律”,每次作文课我会先让他们畅谈一番,那些欢笑与泪水,苦闷与希冀,关于学习,关于友情,关于未来……他们自然觉得传统的记叙文模式较乏味,所以我以“人文周记”的方式,让学生抒发真性情,以“不拘体裁,不限字数,唯才是举,有文必评”为原则,以“立足经典文本,开拓写作空间”为要求,进行“人文周记”的序列
文章从培养创新应用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对与污染控制有关的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的多元化及实践性环节的实施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两个任务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为学生的能力提升与知识储备奠定基础。然而我们反观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整体情况,经常发现学生写作的效果不佳,这个问题的存在,不单单是写作教学本身的原因,同时也因为阅读没有和写作充分联系,使二者各行其是,孤军奋战,弱化了教学成果。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考虑到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用另辟蹊径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