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言、图像、视听集成为一体,统一转化成数字信号,并能进行加工、传输的一整套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从地理学科的特性来看,有许多内容是非常吸引学生,适合以多种形式来表现及传递给学生。地理学科内容极为多样且复杂,“空间”常是其着力的重点所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整合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远距立即互动传输等,而这些特性正可以有效地被引入到认识空间、认识地理及改善地理教学上。通过信息技术可结合多种形式的图文及影像来表现地理情境及教学内容,以其直观性、生动性、可展性、灵活性达到丰富教材内容、吸引学生兴趣,变“空想”为“身临其境”,利于对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提升学习成效的目的。无论是区域地理,还是自然地理或者人文地理等各种内容的素材,如今均能通过信息技术以更好、更有效的方式展现给广大学生。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收集有关地理课程资源的媒体信息
  媒体资源具有直观、快捷、丰富、生动等特点,易于收集和整理。它不仅是地理教学的巨大资源库,也是地理课程资源中比较活跃的因素。因此,要广泛利用地理教学媒体资源,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网络上的地理教学资源包括虚拟地理图书馆、遥感图像(如谷歌卫星地图)和地图学术机构、电子出版物、电子论坛、GIS软件和网络教育等类型。
  2.加强对媒体信息的筛选和整理
  教师应有目的地对所收集的地理信息分门别类地输入计算机进行整理。如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动物世界”“天气预报”“科技博览”“环球”“地球故事”“金土地”“走进科学”“绿色空间”等栏目包含大量地理教学素材,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筛选和整理,以提高媒体资源的利用率。这些资料虽然并非全部正确、可用,但却也有不少资料是由世界各地最熟悉当地时空事务的专家所建置,其参考性极高。地理教学中如能善用网络资源,不仅可轻易地呈现许多图片、影片、虚拟实境等可视化资料,也可进一步取得统计资料,借助多媒体系统快速地了解各种空间现象。
  3.地理技能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地理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知识内容,也要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素材、提出地理问题、回答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地理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地理知识日新月异,是永远学不完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是受益无穷的。信息技术的兴起,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化消极被动为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学会地理学习和研究方法。这种让学生眼、耳、脑、口、手并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复杂地理事物的能力和地理创新思维的能力。
  4.教师角色的改变
  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并不表示教师失去了作用。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的地位没有降低,所不同的是,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成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获得新知识,有利于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当然,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计算机教学本是一项辅助教学的手段,其主要功能就是与常规教学相结合,使教师易教,学生易懂。然而,现在的计算机教学已演变成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在教师的公开课中是否用计算机,已成为一项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不管你这堂课的内容是否一定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你若不用计算机,就显得你教学水平不行。一时间,但凡上公开课,就得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时尚。公开课也就成了课件评比课。而上公开课的教师中,许多也是为了展示课件而用计算机,在短暂的时间内,要制作出课件是一件非常紧张的事。一些操作水平差的教师,不得不求助于同事或电教老师,真有点像“赶鸭子上架—样难”。稍微有点水平的老师,也是想办法使课件做得如何漂亮、美观,而很少去考虑课件的内容能否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2.习惯了黑板、粉笔字的学生,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总有一种不适应感,而且,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些环节。如板书、板画等都是提前在课件里做好,上课时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因此速度比平常板书、板画快得多,就像放电影似的,稍纵即逝,大部分学生只是在接受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或记笔记,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效果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
  3.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教程中,由于课件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上课一定要按照设计好的课件来进行,学生也只能循着教师固定的思路走,而教师也是想办法把预先设计好的内容尽情地表演。这样,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中师生间的交流,把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看”,使现代化的课堂成为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满堂灌”。
  所以,我认为,计算机教学毕竟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其使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在于用得“滥”而在于用得“精”。
  作者单位:河北香河一中地理组
其他文献
和谐班级,能够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精神上得到惬意;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那么,怎样来构建和谐班级呢?  一、班级文化氛围的创建  班级文化是否浓郁,对熏陶学生的情感十分重要。可以在教室张贴名人名言和他们的画像;张贴英雄、烈士经典语言和有关图片;张贴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图片;张贴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的精美书画作品……这些充满
语文教学“最要紧”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更新语文教育观念,将“语文教学由面向作为物的工具转而面向作为人的学生,由旨在使学生获得一种工具转而以语感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整个文化心理素质,从而真正地直接面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一、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言习得  语感来自积累。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
新课改在不断深入,教法学法也在不断的适应和改进,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一边领会课标意图和精神,一边摸索一些适合新课程理念也适合师生的新课型,交流生成式就是在一年半的单元小结复习课中提炼出的一种新教法。经过应用反思再应用再反思,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收获和感悟,本文就个人的思考做些点滴记录,和各位同仁交流。  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再创造性的学习,交流生成式课型正是为锻炼学生的自主
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的老师绝大部分辛勤耕耘在讲坛上,可谓“一切为了学生”,但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回报呢?寻根究源主要是思想教育问题,值得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老师反省和深思。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变化的青少年学生,不是成年人,更不是动物,所以一定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与体会。    一、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以良好的政治素质
摘 要:教育学家说: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语言学习的状态中,那就需要教师提高新课导入的艺术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    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好的课堂导入。《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堂标准》(实验稿)(下称《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信息技术学科有许多自身的特点,与语文、数学、外语一张纸质试卷进行卷面考核不同,它强调更多的是动手操作;此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教学评价并没
摘 要:新课标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彼此分享,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为此,我在教学中大胆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环境,积极探究以小组互动合作为手段的自主学习新模式,培养以探究为目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创设 探究 自主学习 创新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下面几多几少: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的出现,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十分活跃。  关键词:生活情境 情感策略 关注学生 作业形式 个性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的贯彻实施,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有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热闹与自主的背
新课程要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自然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实验能力是高考物理学科要考核的五个能力之一。  据对1990~1997年高考试题统计,八年实验总分平均占14%~25%,略高于考纲的规定。近年来高考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实验的考查已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考查对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以及应用的层次。特别是“3 X”考试科目设置改革,其测试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