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要以教师为本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2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讨论的问题,是关于小学生能否参与教师评价问题:小学生能否参与教师评价,是学生评教中争议最多的问题:由案例进一步引发的谁最有资格评价教师工作,涉及到教师评价中有关各方的地位,因而更值得关注。对此,我认为教师评价要以教师为本。
  
  一、管理、技术、利益的僭越,导致教师评价出现诸多问题
  
  从案例陈述的事实来看,在育红小学教师评价中,重视的是外在评价,通过外在评价促进教师发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种外在评价的实施是通过借用管理、技术、利益等外部力量来推动,具体地说,就是用管理的统一性提高教师评价的有效性,用技术的精确性提高教师评价的准确性,用利益的敏感性增强教师评价的实施强度。
  不可否认,管理者对评价的重视,必然会引起人们对评价的高度关注,技术的准确性和利益的敏感性也会促进人们调整行为,从某种角度来说,没有管理、技术、利益的支持,学校教师评价就难以实现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问题是当我们过分依赖管理、技术、利益的力量时,就会造成管理、技术、利益的僭越,导致教师评价中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学校教师评价的正常开展,也影响了教师评价目的的实现。
  第一,学校管理者主导的教师评价,导致教师的被动和服从。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评价方案是学校管理者制定的,方案的改动也是校长提出的。教师无权参与评价方案的制定,教师是被评者,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管理者总是通过权力和提供资助控制着评价,决定着评价的范围和任务,决定着评价的报告对象”(张民选《回应、协商与共同建构——“第四代评价理论”述评》)。第二,量化评价成为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数字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教师能不能获得优秀,关键是经过评定后得出的分数。数字具有“现实的”、“确定的”、“精确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评价提高信度,但同时也容易导致把复杂的教师评价简单化,造成教师评价效度降低。“量化范式下的标准化测验、常模测验一度成为世界范围内盛行的评价工具和手段。然而,对教育而言,量化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化或只评价简单的教育现象,它不仅无法从本质上保证对客观性的承诺,而且会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比尔·约翰逊著,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第三,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主要是通过奖惩,来扩大教师评价对教师的影响。评价对利益因素的重视,虽然增加了教师对评价结果的关注,但也加大了教师评价的风险和敏感,容易导致利益至上,容易导致出现准评价和伪评价现象。“教育评价一旦功利化,教育评价的工具价值就会超越内在价值,促进入发展的价值追求就容易被忽视。人由此成为了计算和追逐欲望的工具,丧失了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和品行,丧失了人的尊严。”
  
  二、教师评价改革呼唤以教师为本
  
  面对教师评价中所出现的问题,多数学校和校长只能是无奈和顺从,确实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不在学校,而是因为利益、技术、权力充斥社会生活,影响学校教育生活,影响人的价值判断,浸染了教育评价的价值基础。第一,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利益原则必然影响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在这些原则的影响下,人们想方设法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功利主义倾向容易滋生。第二,现代社会经历着从农业、工业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科技发展在推动社会文明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享受的同时。也使人类对其产生崇拜,人们相信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人类所有问题,相信借助科技的进步可以给人类带来幸福,相信人类在自然科学中找到的方法是人类获得真理的普遍方法,相信这种方法对学校教育评价的普适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数字變得越来越重要。第三,科层制管理是当前学校教育管理的主要方式,科层制管理以权力为基础,具有严密、精确、专业化、权责分明等特点,科层制的出现为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机构提供了有效和合乎经济运行的运行模式,体现了工具理性的本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政府施政理念,也逐渐成为社会主导理念。“以人为本”这一主导理念的确立,必然对人们的价值判断产生根本影响,学校教育评价改革也开始呼唤以人为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起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由此出发,我们认为教师评价改革呼唤以教师为本。
  
  三、教师评价实现以教师为本的建议
  
  第一,让教师在自我评价中发展自己。首先,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作用与当前关于反思教师专业化的教育思潮具有一致性,可以说,教师的自我评价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其次,重视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也符合教师的工作特点,教师的工作性质基本上是独立工作,又是具有艺术性、创造性的工作,教师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找准自身的问题,寻找自身的发展方向,促进教师走向成熟。第三,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的生命维系和创生,教师的生命成长过程是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创造、自我升华的过程。当然,由于教师自我评价是以教师的自我反思为主,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因而很多人认为难以信赖其评价结果。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教师自我评价的实施,才需要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他们为教师自我评价提供信息,为教师自我评价提供纠正和合法性证明。
  第二,倡导共同参与,重视共同建构。学校教师评价要走出由少数专家和管理者主导的局面,走向大家参与、共同建构的态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构,每一个独特的建构,都是共同建构的基础,没有每一个人的建构做探讨的基础,也就无所谓达成共同建构。共同建构正是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智慧和意见表达,以每一个个体的智慧和意见表达为基础,才容易成为大家的共识,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在共同建构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和个体的主动精神,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同时,个体间的平等协商、对话,各方参与者通过协商构筑起的更为精致、合理的新观念、新建构,能够有效地促进主体间共同进步。需要说明的是。教师评价实施过程中,不是不需要管理者和专家,而是更需要专家和管理者的智慧支持,但专家和管理者也只是教师评价中的一员。
  第三,适当扩大教师评价资源,教师评价资源的紧张,必然带来评价中的竞争,竞争中,容易出现准评价现象和伪评价现象,容易导致功利主义倾向,不利于教师个人的充分发展,更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和谐发展。如在教师评优中,管理者常常通过评优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由于优秀教师名额有限,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敏感起来;由于多数教师与之无缘,成功者少,失败者多,导致教师评优变得紧张起来;教师们在经常遭遇失败后,对评优失去兴趣。为此,扩大教师评价资源,给更多人提供发展空间,是减轻功利主义倾向的基础条件。我们在一些学校所进行的教师评价改革,采用多设计奖项,鼓励教师发展的方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设计了优秀教案奖、教学组织奖、优秀课件奖、精彩语言奖、标准板书奖等若干奖励,通过奖励让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展现自己,都愿意参加评价。我们希望教师评价能够让教师享受更多的自主、快乐、发展,我们相信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教师。
其他文献
斯霞(1910—2004),全国著名小学教育专家。在她七十余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高举“童心母爱”大旗,为我国的小学教育事业殚精竭虑,赢得了各界人士的衷心爱戴。明年正值斯霞老师诞辰100周年,她长期工作生活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正在积极筹备纪念活动,现向社会各界征集如下资料:  1、斯霞老师生前来往信札及手稿;  2、斯霞老师生活照及与各界人士合影照片;  3、斯霞老师教育教学活动照片;  4、斯霞
期刊
时间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脚步总是一直向前,永不停息。又一个暑期悄然而至。暑期,教师做什么?这是一个问题。学者储朝晖有言:玩是教师假期里最重要的事。玩有若干方式:或者旅行观光,或者运动健身,或者读书思考,等等。不管玩什么,但一定要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有意义。调节身心是一种玩,开阔视野也是一种玩:涵泳智慧是一种玩,升华人格也是一种玩。  作为一本教育类专业期刊,我们能够提供给教师的,自然是(也只能是)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人们在对城市人居建筑设计关心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开始希望能够得到配置充分合
初中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渗透了物理研究方法,在物理知识的传递中渗透物理研究方法教育,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培养了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教师把握和
"生本"意思是以学生为本,与之对应的就是"师本"。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把教学中的"师本"运行机制和"生本"运行机制作了形象比喻,前者像皮带带动的两个齿轮,教师是大齿轮,学
数学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正是这样,数学教学或是在创设情境、激活生活经验中引入新知,或是在复习铺垫、激活旧知中引人新知,以促进学生主动建
随着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装备的不断引进,使我们设备维护人员的维修难度越来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怎样尽快适应和掌握它,是我们应该认真探讨并急需解决的课题,下面就自己多年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但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快教学视野,还能在教学中深化德育和美育,激发写作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音乐教学目的。
人是社会中人,需要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共识。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教师管理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正式群体.如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群体,却忽视了教师中的非正
情境教学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方法、好途径,如果运用恰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只知道生搬硬套的应用,也会产生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