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课堂需要预设有效的教学活动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改革实验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提出了“课堂实效性研究”这一课题。本文论述了有效教学活动对课堂实效的重要影响,并着重分析了预设有效教学活动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教学活动;预设;有效性
  
  近几年开展得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活动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在公开课中,教师都预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此,我们提出了“课堂实效性研究”这一课题。正如一位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谈到:“这次的课程改革到现在,经历了激情—困惑—务实这样三个阶段。”现在很多教师也逐渐把课堂教学从丰富多彩的热闹形式回归到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上来了。因此,笔者结合这次诸暨市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的情况,分析了如何通过预设有效的教学活动打造真实有效课堂的几种途径。
  这次思想品德优质课的内容是教学八年级课文《财产属于谁》中的法律知识,多次听课后,一位吴老师预设的教学活动引发了我的思考。在整节课中吴老师设计了7个纷繁复杂的教学活动,却没有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没有落到实处,让学生一头雾水。由此可见课堂要精彩,离不开预设有效的教学活动。怎样预设有效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关注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导入环节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有效的导入能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的知识体系,并将其调整到适于接受新知识的状态。而这节课的课堂导入是让八年级的学生齐唱幼儿园小朋友的歌曲《捡到一分钱》,很多学生都边唱边忍俊不禁,认为老师很幼稚,从而对这名老师的评价大打折扣,接下来的师生配合就受到了影响。所以设计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预设有效的课堂导入。这节课的导入如果不是采用让学生齐唱幼儿园小朋友的歌曲《捡到一分钱》,而是播放《捡到一分钱》的动画MTV,然后让学生思考捡到的钱是否属于个人的合法财产,就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导入形式变化一下,采用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方式,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另一位杨老师就能利用“老城区新诸暨”拆迁户的拆迁赔款是否属于合法财产这一问题作为第一幕导入新课,与身处城区的学生身边的实际结合得非常密切,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发言非常积极。
  
  二、关注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在吴老师设计的7个活动中,我们发现这些教学资源纷繁复杂,但7个活动联系不大,如“拾金不昧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我的压岁钱我做主”“模拟法庭活动”“抢劫的视频”等都是相对独立的故事、情景,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给听课师生的感觉是非常散乱的,找不到一条主线。而杨老师就能结合“老城区新诸暨”拆迁户小亮家的故事做到一例贯穿始终。如她设计的第一幕是“老城区新诸暨”拆迁户的拆迁赔款是否属于合法财产这一问题,进而导入新课;第二幕是小亮在“老城区新诸暨”的摄影比赛中获奖了,获得奖金1000元,再让学生讨论小亮如何处理这笔奖金,经过讨论,学生掌握了“什么是合法的财产所有权”这一知识点;第三幕是通过小亮家丢失小狗的纠纷,让学生掌握“如何维护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知识点。仅用一个案例的三幕情景,使得教学资源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且结构紧凑,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关注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应构建新型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意识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不断提高,探究热情持续高涨,因此,教师往往会设计多种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特别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我们在预设教学活动时,要关注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如这位吴老师也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原告李某、被告张某、被告陈某和法官四组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但组内并没有发言人、记录人,而且这些要求合作解决的问题,其实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就可以独立完成,根本没有合作讨论的必要。所以我们仔细观察发现: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过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张嘴,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长则唱“独角戏”,一个劲地嚷嚷,其余同学就只有当听众的份了;有的学生则茫然不知所措;还有的同学干脆把此时作为玩耍的绝好时机……几分钟后老师一声令下:“停!”全体同学立即安静下来。被叫到的同学一张嘴就慷慨激昂地说:“我当时的心情是怎样,我认为该怎样怎样……”压根就没有合作讨论过的痕迹;想进行辩论而没被叫到的同学则只能唉声叹气;无话可说的同学则怕被叫到而诚惶诚恐或暗自庆幸。设计这样的合作学习表面上热热闹闹,背后更多的可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所以我认为这节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只要简单地让学生独立思考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为追求形式的多样而设计无效的活动。
  
  四、关注语言运用的有效性
  
  课堂预设的教学活动,如果能关注语言运用的有效性,有效运用鼓励性评价,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新课程提倡鼓励性评价,但个别老师在学生回答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后也会给予“你真棒!”的“殊荣”。孰不知,太滥、无度的表扬,会失去表扬应有的价值。如第四个模拟法庭活动中,学生陈述理由时陷入了“捡到东西不知是谁的,放在家里会烂,我不如做好事低价卖给陈某”等与财产权无关的阐述,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吴老师盲目地进行了所谓的“鼓励性评价”,任何学生起来发言都评价“好”或“你回答得很好”,学生渐渐地“迷失了自我”,在法庭上的辩论离财产所有权这一法律知识越来越远。假如吴老师有效运用激励性语言,给予正确的教学评价,指出那些没有运用财产所有权法律知识进行辩论的学生缺乏法律依据,不令人信服,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陈述理由所存在的问题,就能回到本课的主题上来,教学内容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五、关注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要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究的欲望。但在创设情境前,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如吴老师教学案例中的第六个情境——分析“诸暨某中学的两位同学遭遇社会青年的抢劫该怎么办?”这一教学片段的情境设计目的是教育学生如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与本课的知识目标无关,也不是本堂课所要实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一堂真实有效的课,创设的有效学习情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是为了“有情境”而去创设情境的,更无需为了追求活动的纷呈多样而创设与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无关的情境,我们应关注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总之,打造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不懈追求。愿我们的教师都能预设有效的教学活动,关注课堂导入的有效性、资源运用的有效性、活动设计的有效性、语言运用的有效性、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造精彩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少一些做作,多一份实在,让我们的学生得到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概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曾宪一.求实尚活的课堂教学[J].浙江教育科学,2006(5):28-30.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浣江教育集团浣江初中)
其他文献
谁都知道,中国的基础教育稳打稳扎,令国外学子汗颜,这是多么骄傲的功劳;而中国学生门门精通,学成后,其创造力、其成果远远不及国外,这是多么尴尬的境地。  多年来,教育人士一直在寻找其中的症结。特别在高中阶段,实施了大胆的探索,“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一波又一波地大力推进,却难以收到期望的效果。原因何在呢?  “学非所用”应该是我们课程设置的最大障碍。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曾经在中国思想界和教育
摘 要: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杨振宁博士曾评价: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学生不喜欢提问题,不愿意提问题。为了教学效果的更好实现,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生成的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科学;教学;问题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启发自我教育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要使德育落到实处,单纯地依靠强制和监督手段是那样苍白无力。长期有效的德育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接纳、自我思考、自我奋进,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只有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湖南省武冈市新东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近年来努力创新德育教育机制,解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广大教师逐渐明确了语文课堂拓展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拓展和延伸指导学生把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或在生活中来印证课堂学到的内容,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开放。说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为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丰富学生知识而拓展。要彻底学懂一篇课文,就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人生经历,也就是“写作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
每每提及作文教学,许多教师都会皱着眉头感叹说:“这的确是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而更多的学生则是“横眉冷对方格子,俯首甘愿咬笔头”。因此,笔者试着采用习作小练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所谓习作小练笔就是指在完成大作文训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内外读物和日常生活中的习作要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习作,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并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因小练笔具有“小、巧、活
摘要:本人自去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深刻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学生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而班主任工作的进行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团队班子即班委,班委的团结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班风的好坏。一个优秀的班委能对班主任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本文就如何建立一个优秀的班委、加强整个班级学生的团队精神,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诸位班主任老师共勉。  关键词:班级;学生;班委;团队精神;管理工
摘要:《烦恼人生》通过分析普通城市人印家厚的生活琐事,借助对印家厚言行、心理细节描写的透析,反映了印氏人性的“大众化”倾向,印家厚在现实生活中演绎的外在“小男人”作风、内心的“小算盘”、意识中的“小性子”汇聚成“大众化”人性,从而为描绘“大众化”人物形象性格浓墨重彩地画上了一笔。  关键词:人物形象;印家厚;生存本相    “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摘要:中国的社会救济事业开始向近代转型的时间界定,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针对国民政府1943年颁布的《社会救济法》,从6个方面进行个案分析,认为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事业,虽不可能彻底完成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但开始稀疏地出现一些近代化特征的萌芽:社会救济范围更广泛,救济设施更丰富,救济程序更规范灵活,救济经费管理更制度化,救济方法更多种多样,救济机构职责更明确。较之传统的社会救济而言,民国的社会救济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21世纪前20年
摘要:行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其个体内在的原因却是主要的。为此,我们要通过情感交流,引导他们转变,不断增加对他们的感情投入;尊重行困生的人格,让其自我转变;发掘行困生的闪光点,知人善用,增强其自信心,转变其学习态度。由此而切实、有效地解决一些行困生问题,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  关键词:行困生;情感交流;尊重;人格;闪光点    在中小学校出现的行为困难学生,即行困生,其根源可能来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