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蓝色时期作品的图像学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y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勃罗·毕加索是当代西方影响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在创作生涯的蓝色时期,处于人生低谷的他记录着个人命运和社会环境。他的作品极具特色,沉郁、孤独的画面冲击着观赏者的内心,引起了欣赏者与创作者的共鸣。
  图像学是美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反对形式至上,强调作品题材、象征意义和文化意义。本文从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角度分析毕加索蓝色时期作品的图像意义。
  一、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概述
  图像学是艺术史研究的一个分支,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关注艺术作品多方面的意义。潘诺夫斯基的现代图像学是现代艺术史研究中极其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潘诺夫斯基在《图像学研究》中将图像学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前图像志描述阶段,即对画面中的线条、色彩、体积等形式所再现事物的描述,对艺术母题和题材进行列举。
  第二个阶段为图像志分析阶段,是对所描述的艺术图像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挖掘其深层含义,将艺术母题与母题的组合和主题概念联系起来。
  第三个阶段是图像学解释,它是对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和内容的解释,从而揭示艺术品中所隐含的民族、时代、阶级,哲学或宗教信仰的基本态度和原理,以及艺术家的独特个性,也就是在进行图像志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上升到文化象征的层面。
  图像学理论研究一般把作品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母题或主题及其类型的历史变迁是研究重点。这样的研究方法可以使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更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帮助欣赏者更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的内在意义。图像学本身不涉及艺术作品的风格演变,也不探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且不关注艺术作品的真伪,仅关注艺术史领域的部分问题。
  二、从图像学分析巴勃罗·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作品
  1900年,毕加索前往巴黎,并于1904年定居在巴黎,这期间,他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此时,毕加索处于人生低谷,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与自身困苦生活的双重作用下,其画风忧郁感伤,多用蓝色及蓝绿色渲染画面,主要描绘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
  蓝色时期,毕加索创作了众多作品。笔者选取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老吉他手》《熨衣服的女人》《生命》等作品,借助图像学分析这些艺术作品的深层内涵,并领略这些艺术作品具有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一)前图像志描述
  正如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传达的“所见即所得”,人们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线条等多方面内容来分析母题。《老吉他手》描绘了一个双手抱着吉他、低垂头颅、面容沧桑、身躯瘦小、眼窝深陷、手指纤细、毫无生气的老人形象,他几乎占据整个画面,尤为突出。老人的身体似乎极其疲惫,表情绝望又无助,但仍将所有的力气集中在手臂上,艰难地弹着吉他。
  在造型上,毕加索用具象写实手法生动塑造出一个凄苦愁郁的老人形象,吉他与老人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体现了老人的孤独、绝望,但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直面生活的苦难。这是一幅油画作品,毕加索通过沉郁、淡漠的色调,给人们带来強烈的画面感受。灰蓝色调充斥着整个画面,环境与人物相融,使人物的心情愁郁不堪。毕加索把主要的笔墨都放在了老人形象的塑造上,通过明暗对比展现画面的空间关系、人物身体结构以及皮肤的质感。
  画面中,老人的面部表情和四肢动作是点睛之笔,沧桑的躯体凸显了人物生活的困苦与无助,体现了画家高超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老吉他手》不仅反映了画家毕加索当时的境遇,也是对时代环境的真实描绘。尽管生活艰辛,但毕加索依然坚定绘画创作的赤诚之心。
  (二)图像志分析
  在图像志分析阶段,笔者对毕加索的生活环境加以探索,借此分析他创作的缘由以及这一时期艺术作品的内在意义。毕加索的创作题材和创作内容根植于时代环境及日常生活,因此,在这一分析阶段中,学者通过将作品置于特定的情境中,可以把握时代环境变化,进而揭示作品的内在意义。
  蓝色时期,毕加索的绘画作品背景为蓝色、人物为蓝色,画面内容也呈现蓝色。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这一时期绘画作品的创作原因、表达的内涵与毕加索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在巴黎期间,好友卡萨吉玛斯的自杀,令毕加索内心愁郁、伤痛、孤独,他将这些感情融入了作品中。另外,生活的艰苦也是毕加索创作这类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1901年,毕加索正式开始蓝色时期。第一次画展的失利使毕加索原本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这也是蓝色时期其绘画作品苦涩、阴沉、抑郁的原因。尽管如此,毕加索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因此,蓝色时期是其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以及无畏生活艰苦、保持初心的见证。
  《熨烫衣服的女人》是一幅油画作品,画的是一位地下室熨衣的女工。女人低垂着头,身体弯曲,形成一个有力的角度,将身体的重心都压在手里的熨斗上,仿佛可以减轻生活的重担;随意散落的头发和令人不解的笑容传达了底层女工的心酸;不同层次的蓝灰色营造了灰暗、悲苦的氛围。
  《生命》也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代表作,画面中的4组人物形态各异。画面左边是一对恋人,赤裸的身体暴露出他们苍白无力的身躯;右边是消瘦、憔悴的母亲,她怀里抱着熟睡的婴儿,在表现母性的同时,也展现出生活的重压让母亲疲惫不堪;背景中,蜷缩的女人以及一对相互依偎的男女如同受尽社会磨难的底层人民,展现了他们最真实、最痛苦的一面。这时期的绘画作品描绘的是下层人物,人物形象消瘦、憔悴,具有悲观的情绪。
  毕加索把蓝色当成时代落寞、贫穷的象征,借鉴塞尚粗线条的表现手法以及样式主义强调想象的理念,摒弃了现实主义绘画技法,使画面沉重,从而表达了对贫苦民众的同情,也展现了毕加索的内心感受。换言之,《生命》是对当时人物生活的还原,让欣赏者感受到绝望、无助和迷茫的社会状况。
  三、结语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方法可以使人们在研究艺术作品过程中更深刻地了解作品内涵。本文对毕加索蓝色时期的艺术作品进行图像学分析,旨在把艺术作品放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下,欣赏艺术作品的内容,领悟艺术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内涵。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题材选择容易受其人生境遇和当时环境的影响。毕加索当时的境遇使他的作品孤独、沉郁,又充满坚定。利用图像学研究方法对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作品进行解读,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其艺术创作的风格和表现手段,同时进人们从多个角度鉴赏作品,这也指引现当代艺术家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阐述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过程,并以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为例分析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由盛到衰的发展历程,从而凝练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主张“无理想、无解决”的“平面描写论”、以“真”为标准、强调人的“自然”本性与本能的特点,探究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  一、日本自然主义的产生  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法国文学家左拉在《实验小说论》中提出:人的心理、行动决定于个人体质和社会
期刊
《羊脂球》是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小说在典型人物的塑造方面采用了鲜明的对比反衬手法,反映不同阶级人性的善恶。莫泊桑选择将地位低贱的妓女作为正面形象与上流社会精英贵族进行对比,这颠覆了一般的社会伦理和秩序,极大地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意义和思想性。在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抗争中,作者表达了对上流社会的批判与讽刺,揭露贵族和资产者的道德沦丧和虚伪。小说通过对不同阶层人物的描写,揭露在危难面前人性的对
期刊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主人公奥利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10岁小男孩,他在济贫院里遭受虐待,在社会上被恶人欺骗控制,但也遇到了愿意收养他、善待他的好心人。虽然奥利弗的经历坎坷,但仍然保持着善良的本性,他与恶人斗智斗勇,最终取得了胜利。  作者狄更斯在童年也有着相似的经历,9岁时父亲因欠钱入狱,11岁在工厂当学徒,历尽了艰苦磨难。正因为如此,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对孤儿这一社会底
期刊
阿尔贝·加缪的《鼠疫》描写了平凡人物勇于对抗荒诞现实的故事,不仅用客观的笔调叙述了鼠疫给市民带来的病痛、死亡,还借鼠疫隐喻了人类生活中的灾难,试图从不同人物在灾难面前的思想交锋和行动选择中,找出摆脱人类生存困境的良方。  《鼠疫》细腻地描绘了鼠疫发生时,奥兰城中的人间百态,是人类同疫病作斗争的一个缩影。小说中,奥兰城发生了鼠疫,这让人手足无措。不同阶层、身份的人,竭尽所能,最终击退了鼠疫,彰显了平
期刊
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人物、讲述情节,离不开语言的合理运用。语言是小说的“支架”,小说的艺术归根到底是语言的艺术。因此,读者在看一部小说时,重要的是读懂其中的语言艺术。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语言这一主题,对《人间喜剧》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人间喜剧》反映的是当时法国的环境以及社会面貌,主要分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三大主题。巴尔扎克独特的语言艺术是成就这本巨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人间喜剧
期刊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作者作为文学活动的最初环节,是文学的最基本概念。在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大背景下,作者的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俄国的形式主义不再关注作者的生平和心理,转而关注文本本身的语言和结构;以艾·阿·瑞恰慈为代表的英美批评家也主张研究作品和文本本身;结构主义批评更是把文本当作唯一研究对象。  1955年,莫里
期刊
“气象”范畴自唐代进入文论中,其适用范围逐渐扩大,由最初的本体论逐渐扩展到创作论和鉴赏论;其内涵也随之改变,由原本品评作家作品转向表现宏伟、浑然一体的时代精神,“盛唐气象”是这一时代精神的重要表现。  “气象”最早出现在皎然《诗式》中,用来形容作品的气势。作品的气势通过诗文的结构布局来凸显体现,只有使诗文富于变化,才能呈现出氤氲的“气象”。皎然对此进行了描述:“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三湘、鄢、郢
期刊
儒、道两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士子出世、入世的选择,对中国文人士子的心理与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儒道互补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及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中曾说过:“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有了这种(入世而又出世的)精神,它就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
期刊
电影海报是一部电影的“名片”,兼具设计和宣传的特点,既能传达特定的观念和信息,又能提升电影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在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海报设计作为一种直观的传播信息、观念以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可以充分表现电影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发挥电影的宣传作用,增加票房收入。近几年为迎合大众市场需求,翻拍电影层出不穷,其海报设计也是异彩纷呈。本文通过不同时期的《简·爱》海报为例,浅析不同时期电影海报所具有
期刊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创作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在戏剧创作上,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了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他的喜剧也毫不逊色,是世界戏剧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威尼斯商人》以三条线索讲述了爱情和友情的故事,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本文通过对《威尼斯商人》的赏析,旨在分析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特点。  一、深刻的创作思想内涵  纵观莎士比亚的13部喜剧作品,多数歌颂真爱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