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nd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阐述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过程,并以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为例分析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由盛到衰的发展历程,从而凝练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主张“无理想、无解决”的“平面描写论”、以“真”为标准、强调人的“自然”本性与本能的特点,探究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
  一、日本自然主义的产生
  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法国文学家左拉在《实验小说论》中提出:人的心理、行动决定于个人体质和社会条件,因而为了准确把握人性的真实,作家需要研究人类的遗传与所处环境。左拉首次提出了根据自然科学方法观察剖析人性的科学主义方法。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为了进行现代化改革,积极接受西方的科学与文学,在医学、生理学、生物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也加深了各方面的矛盾。
  知识分子对于民主与自由的憧憬破灭了,虽然摒弃了旧有的思想与信仰,却未能树立起新的理想与信仰。他们失去了衡量善恶美丑的道德标准,陷入了虚无与绝望。坪内逍遥在《小说神髓》中提出文学应当排除道德和功利主义,忠诚于自然及人的本能欲望,立足于客观现实进行描写。这奠定了日本自然主义产生的基础。
  高山樗牛在《论美的生活》中提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满足人的动物本能。这与左拉主张的在生理学、生物学等方面把握人性的观点具有一定相似之处。尤其是日俄战争以后,俄国文学传入日本,其虚无主义的特点使日本文学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法国的自然主义文学与俄国的写实主义文学促进了日本自然主义的诞生。
  二、日本自然主义的发展
  明治时期,日本自然主义运动应运而生,它既是写实主义的深化,也是西方自然主义日本化的结果。正冈子规的写生文运动、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均是对写实主义的探索与尝试。小杉天外也主张借鉴左拉的理论创造新的写实小说,于20世纪初模仿左拉的《娜娜》发表了《初姿》,主张普遍平等的真实,强调脱离道德标准进行客观描写的重要性。1902年,永井荷风发表了描写人性的《地狱之花》,成为日本自然主义的先驱代表作品。
  文艺评论方面亦追求科学的态度,主张自然主义。长谷川天溪以《太阳》为阵地、田山花袋以《文章世界》为阵地,与片上天弦、相马御风等文艺评论家对自然主义理论的基础、描写论、作品批评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对日本自然主义的正式确立产生了极大影响。1904年,田山花袋发表《露骨的描写》,具体且直接地提出了自然主义,提倡为了适应新的思想必须采用新的小说文体,至此,日本自然主义的方法论得以完善。这一时期的自然主义被称为日本前期自然主义。
  1906—1912年是日本自然主义的兴盛期。日本自然主义逐渐成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自然主义文学。1906年,岛崎藤村发表长篇小说《破戒》,这是日本自然主义的第一部成熟的代表作,开启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先河,被夏目漱石称为明治时代真正的小说。《破戒》取材于实际调查的真实事件,通过对主人公濑川丑松从守戒到破戒的发展过程的描写,反映了消除等级差别、主张人权解放和自由平等的近代观念与日本社会残留的封建等级意识之间的纠葛,同时也说明了觉醒并不意味着现状的改变。此后,岛崎藤村在《春》《家》中以自身为素材,采用直率地揭露隐私的方式描写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田山花袋对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与壮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07年,田山花袋发表的中篇小说《棉被》以露骨的情欲描写了当下日本青年男女的形象,以一种自我表白的方式对人的本能欲望进行了揭露,被称为日本独特文学样式——私小说的起源,完成了从前期的单纯模仿到后期具有日本特色的自然主义的转变。之后,田山花袋又发表了《生》《妻》《缘》《乡村教师》等长篇小说,均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岛村抱月创办了《早稻田文学》,他在写文艺评论的同时,也进行自我创作,推动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他的《文艺上的自然主义》将日本自然主义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小杉天外为中心的前期自然主义,一部分是以岛崎藤村和田山花袋为代表的后期自然主义。此外,他还阐释了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异同及自然主义的本质。岛村抱月创作的《足迹》《霉》,岩野泡鸣的《耽溺》《放浪》以及正宗白鸟的《到何处去》《泥娃娃》均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自然主义文学只是揭露了现实的悲哀,并未提出任何解决办法,这种“无解决”文学运动在1910年前后登峰造极,此后虽然有田山花袋的《恒世万年历》《一个士兵的被枪杀》、岛崎藤村的《新生》、岩野泡鸣的“小说五部曲”、正宗白鸟的《牛棚的气味》等优秀作品,但是随着夏目漱石、寺田寅彦、芥川龙之介等反自然主义派作家的崛起,自然主义文学日趋衰落。
  三、日本自然主义的主张与特色
  日本近代文學史上,自然主义的理论体系最完善也最复杂,其主张大致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强调“无理想”“无解决”的“平面描写论”。日本自然主义追求人生的真实,认为文艺与理想无关,要排除一切目的和理想,所见即所写地进行客观平面描写。
  第二,追求写“真”写“实”。自然主义文学家、评论家强调用“无解决”的态度将人的痛苦、悲哀等直接表达出来,摒弃一切道德和功利主义,不做任何价值判断,这是“真实”的标准。
  第三,强调人的“自然”本性与本能,尤其强调被隐藏的肉体的欲望。日本自然主义基于实证主义,因而主张从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角度描写人的“自然”本性与本能,无视“社会性”,描写人本身的欲望就是探索人类自我本身。
  四、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
  由于过度强调人的自然性、动物性,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忽略了人的价值判断的社会性,其在自我告白、自我忏悔、表达内心深层自我的过程体现了一定的道德标准。因此,日本自然主义可以说是写实主义的倒退,经历了短暂的兴盛就走向衰落,这也体现了日本近代文学总是迅速兴盛又迅速衰落的特点。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主张人的个性,突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识,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大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流派,标志着日本近代文学真正的确立。由此产生的日本所特有的文学形式——心境小说、私小说流传至今,对日本文学产生
  了深远影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2020年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课程思政培育项目“第二外语日语(1、2)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柴子倩(1993-),女,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阳光里的尘土  南野这首名为《事物之动静》的短诗一共七行,全诗如下:  “我在阳光里,看到尘土”  房间的另一侧传来咳嗽声,一种秋天的呛咳  秋天,原野与天穹一直明亮,岩石和森林一直静默  河流和牲畜们呆在草场上——这在我们看来理想的情状  ——然而更具体的事物一直叫喊着,由于成熟  由于对细微的体察,它们  让我們一个都不能沉睡  在阳光里看到尘土,这是许多人都有过的小小的生命经验;它通常与一个
期刊
20世纪的女性作家关注人类的精神困惑、生存处境和现实生活,用女性细腻、柔软的笔触描述了精神之痛、生存之难,用超现实的手法描述了女性的困境,也用温暖、爱影响着女性。本文从传统文化精神、家园精神两个层面,探讨萧红、林海音、迟子建作品的文化精神。  萧红、林海音、迟子建是20世纪颇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她们深受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影响,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传统文化精神
期刊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大瑰宝,被后人反复研究并学习。中国文学强调言外之意,即重视意境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红楼梦》因作者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成为一部意境之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后人反复咀嚼。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文学元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文学作品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作品是否有意境以及意境营造的水平高低来评判。 
期刊
在中国文学中,替身往往用于探讨不同价值观之间的选择与比较、思想的演变或角色的成长轨迹,甚至用以强调命运的必然性。在这类文学作品中,替身所代表的主题并不以二元对立为必然,有时甚至可能是彼此互补的存在。而这样的表现方式,亦使得作品本身往往产生出比喻抽象观念、映照现实的寓言效果。《金粉世家》中,官宦少爷金燕西与留洋归国的封建大家族贵公子柳春江构成了潜在的替身关系,互相作为彼此境遇之暗示与补全,不仅人物形
期刊
1976年后的一段时间里,文学形式仍然沿袭着上一阶段的形式,但是文学写作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虽然在艺术上仍然比较粗糙,没有脱离上一阶段文学形式的影响,但是已经提示着新文学的出现,一般认为新时期文学的真正开端是从1979年开始的。作家们在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上并没有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彼时外国文学思潮涌进更使得国内的作家们感到焦虑,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寻根文学是新时期文
期刊
张景岩,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78级本科毕业,一直在团中央系统工作,退休前任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社长兼总编辑。2010年获中国出版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  岳父去世了。  我们生活在一起已经有15年。我同自己生身父母相处的时间也不过这么长。我15岁离开家,读书、工作,一直在外面。  15年的时间,会让你习惯一种生活。岳父在我的生活中存在着,不远不近,不是十分必须,也不是可有可无。每天回家,一声简单的招
期刊
南唐宫廷聚集了一群技艺高超、各有所長的杰出画家,其中,周文矩以描绘宫廷女性生活而出名,其代表作是《重屏会棋图》,巧妙地将男性与女性的空间关系通过特殊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本文以《重屏会棋图》为例,重点分析其中的空间关系。  一、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重屏会棋图》描绘的是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对弈的情景,画面中有5个男性,其中有1个童子在旁边侍候。全图的中心人物是戴黑色高帽的长髯士人,这与其他人截然不同
期刊
杨海泉,男,生于1961年,山东齐河人,本科,高级讲师。现为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基础部教师。1983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编著出版发行过美育专著,在核心期刊、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以及院校学报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主持的课题被省厅立项并完成;多次获得地厅级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研究方向为思政课程教学、应用文写作、班主任工作和水利工程管理等,在音乐欣赏与音乐教育方面也有一定探究。“2013年甘肃省中职
期刊
林灿支教  林灿就读于北方一座小城市的师范院校。2009年春节刚过,正在读大三的林灿就已经早早地来到学校,此时,学校还未正式开学,但是林灿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实习支教活动,这次提前返校,也是为这件事情做准备。  这些年,北方城市人口外流现象比较严重,且出生率不高,因此当地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小学,学生数量特别少。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地学校师资力量也很薄弱,这种现象在当地很普遍。为了解决当地中小学师资
期刊
理查德·耶茨被认为是美国“焦慮时代”的代言人,其小说《复活节游行》讲述了格兰姆斯家中萨拉和爱米莉两姐妹各自悲惨的人生。细读小说不难看出,耶茨在小说中花了大量笔墨对“物”进行了细致描写。因此,本文以《复活节游行》中的“物”为研究对象,解析“物”对于人的存在意义和自身的文化内涵,探究造成萨拉和爱米莉悲惨命运的深层原因,进而剖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病态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类的生存困境。  一、身体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