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没有“俞伯牙”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hua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品味人生的新著(《于丹趣品人生》),是一本很美的书。作者文辞清丽,广采博撷,让我们从喝茶、品酒、听琴、亲山临水中感悟生活的情趣,读来赏心悦目。
  但读到《琴之趣》中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发现作者有一点小小的疏漏:误以伯牙为俞伯牙了。行文中多次提到。譬如,第151页,“俞伯牙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超的琴艺呢?”第152页,“俞伯牙身处荒岛,不知如何度日。”第153页,“俞伯牙向‘空’中学‘移情’”等,共7处之多。
  伯牙,非俞伯牙。
  《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东汉高诱对之注解时明确指出:“伯姓牙名,或作雅;钟氏期名,子皆通称。悉楚人也。”《荀子·劝学篇》说:“昔日觚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伯牙是当时的古琴名师,技艺高妙,马为听琴忘了吃草料。《琴操》、《乐府题解》则记有伯牙向连成先生学琴的故事。以上文献所述,皆直指伯牙。现代的《词源》也注曰“伯姓牙名”。
  伯在上古时期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誓不食周粟的伯夷,尽人皆知的秦穆公时的相马专家伯乐,皆伯姓。
  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然而,这又不能全怪冯梦龙,事情另有原委。
  史志载,钟子期为汉阳集贤村人氏,乡民以子期为荣,口耳相传一句俚词:“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明代,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特意到汉阳探源访佚,由于汉阳话“子期遇伯牙”中的“遇”与“俞”读音相同,都是去声,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误听为“子期俞伯牙,千古传知音”,伯牙也就成了冯梦龙笔下的俞伯牙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由于《警世通言》流传广泛,俞伯牙这名字越传越远,遂以讹传讹了。
  我久居汉阳,遇、俞二字读音确实难辨,乡人口音重,读时音调还会尖声上扬,很有特点,作为苏州人的冯梦龙当时不听走音才怪。至于“名瑞,字伯牙”也者,当为“小说家言”无疑。
  以为伯牙即俞伯牙,连文化人亦被忽悠。作者行文严谨,引据翔实,但若不了解这一段公案,也就难免不出现“百密一疏”的问题了。
  这位作者是受人尊重的学者,著述在海内外影响巨大,这点疏漏在下倘不指出,伯牙戴着“俞伯牙”的帽子,恐怕长久不得“正名”。“知而不言三分罪”,这里,也就顾不得“为尊者讳”了。
其他文献
1998年全国高中联赛试题第四题:设函数f(x)=ax2+8x+3(a<0),对于给定的负数a,有一个最大的正数l(a),使得在整个区间[0,l(a)]上,不等式|f(x)|≤5都成立.问:a为何值时l(a)最大?求出这个最大的l(a).证明你的结论... In the 1998 National High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在他的事业达到顶峰时,却不幸得了癌症,和所有人一样经历了震惊、恐惧、不甘心。医生告诉他:你的生命期限只有一年的时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慢慢接
问题变式是辩证唯物主义“运动变化”观点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 ,而变化问题的条件、情景、思考研究角度形成新问题的一种教学措施 .采用问题变式
在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苯酚》一节的教学中,对苯酚遇FeCl3溶液变蓝紫色这一离子反应式,学生不难看出是Fe3+与(OC6H5)-形成了蓝紫色的络离子[Fe(OC6H5)6]3-.由此学生易得出可溶性铁盐,都能与苯酚作用显蓝紫色
1998年4月21日,国家教育部专门调整了高中数学的部分教学内容,其中的调整意见第(7)条为:“对三角函数中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的8个公式,不要求记忆.”再联想到1998年全国高考数学卷中,已尽可能减少
高级中学课本《平面解析几何》(必修)P99上有这样一道习题: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两点P、Q,通过点P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准线于M;求证:直线MQ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由抛物线我们联想
通过以上几期的连续探讨,广大教师已经能够清晰而深刻地感受到新课程、新教材及其创新了。那么,面对这些新的理念、新的变化,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第一,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全
我的《荷塘月色》那篇文章里提到蝉声。抗战前几年有一位陈少白先生———陈先生的名字 ,我记忆的也许不准确———写信给我 ,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那时我问了好几个人 ,都说
班主任是为建立、巩固、发展和管理班级而设立的专职教师 ,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 ,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工作及各种教育活动的得力助手。那么 ,怎样才能当好班主任
朱自清先生的美文《绿》中 ,诗情画意的一潭绿固然值得咀嚼玩味 ,但更令人忘情的却是先生轻柔的一声耳语 ,“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其中实在有许多说不尽的纯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