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教学背景 合理角色定位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yan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的假设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问题解决找到一条思路。”因此,教学中有预设背景的合理角色定位可以为地理课堂开辟一片广阔的天空,让学生在发散性的思维活动中有话可讲、有点可论、有例可引。
  一、精心分析教材,联系实际准定位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对农业是陌生的,对于生活在我国东部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为主要发展特点的苏州学生而言,农业这一节的学习更多是停留在了解“地图上的农业”。怎样在课堂中实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怎样“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是本节课的精心构思所在。
  本节课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因地制宜,其中,“地”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等方面。教学中“因地制宜”观念的合理灵活融入可将课堂从“看一看”、“找一找”等简单的地理认知活动转变为“说一说”、“想一想”等地理头脑风暴活动,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深刻感受人地和谐的重要性。苏州新区,全称是“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呈现“高、精、尖”的特点,学生在生活中已很难感受到农业气息,对于农业比较陌生。但是,苏州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有着深厚的农业基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学生在生活中是深有感受的,课堂内的每一个人都和农业息息相关。所以,这节课有着很好的背景铺垫。
  可是,怎样将看似联系实则遥远的地理知识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联系起来?怎样将生活经验和地理课堂合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乐于接受?
  经过不同班级的多次教学实践,最终发现在课堂中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是将本节课上“活”的关键。初中地理开篇第一课《与同学们谈地理》中提出,学习地理更重要的是给人们装上“地理的头脑”。在本节课中可以将“地理的头脑”分解为“生活的头脑”、“经济的头脑”和“环境的头脑”三个方面。生活的头脑,主要指地理知识的迁移,涉及了解生活中的农业知识,并用前面章节所学习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对农业的分布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经济的头脑,是指利用所学的农业知识,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活动,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环境的头脑,是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是地理教学的精髓所在,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地理学科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一环。通过这个环节的渗透教学,旨在传递给学生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理念。“生活的头脑”、“经济的头脑”和“环境的头脑”,这三个方面涵盖了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实践,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合理预设背景——摩拳擦掌演角色
  “生活是地理学之源”,地理课的引入部分如果能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形成学生丰富的地理表象,从而获得地理知识,这样的地理教学将是鲜活生动、受学生欢迎的。
  设置简单活动:“找一找农业的影子”
  让人垂涎欲滴的农产品或食品图片(水果、蔬菜、鱼虾……),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图片,农作物(水稻、小麦等)的生长过程视频,一系列的视觉冲击仿佛将学生带回到了真实的农业世界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若有所思、若有所想。通过材料的呈现,学生认识到了什么是农业、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部门分类等基础知识,为后面的角色定位活动奠定了基础。
  开篇激励要煽情:“苏州是鱼米之乡,当享用着农业带来的丰富物质资源时,我们对脚下的这块土地也怀着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低下身来,亲吻这片哺育着我们的土地吧!”
  任务引领须明确:今天,我们将在农民、农业科技员、农业局干部三个角色中进行转换,将自己沉浸在角色中,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做。
  农民: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多指农村以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为生的社会人群集合,也可以泛指农村劳动力。
  农业科技员:向农民传授科技、信息、新品种等知识并进行推广,为农民释疑解难,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获“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称号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
  农业局干部:贯彻国家的农业政策,统筹安排农业生产。特别是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农业环境问题,从全局出发让人们认识到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背景预设很重要:角色定位是建立在合理的背景预设基础上的,这是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学生的社会角色相对单一,要让他们融入课堂设定的角色中,设身处地进行思考,并且出谋划策,这需要教师为设计的角色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明确每个角色所对应的责任和义务。
  例如,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经济落后,请你(发达国家代表、发展中国家代表、联合国官员)来出谋划策;北京的四合院是应该保留还是拆除,请你(居民、房产商、外国游客)来表达见解;中国土地资源应该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请谈谈你(政府官员、专家、环保人士、农民)的看法等。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可以整合教材内容,并通过合理的角色定位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头脑风暴、学习生活地理的教学目标。
  三、知识动态迁移——设身处地思发展
  本环节角色定位:农民
  主要任务:运用“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解决农民的生存以及农民怎样生活得更好的问题(包括合理选择农业生产部门、种植何种农作物等)。
  背景预设:介绍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棉花)的特点,并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分析明确农作物的习性(如甜菜和甘蔗的不同榨糖部位—根部和茎部,推导出它们需水量的差异,从而判断它们适合广泛种植的地区)。
  设置活动:大家来找碴(摆错地方的农作物、不合理的农业生产部门)
  活动方式:分组活动(东部农民组PS西部农民组 北部农民组PS南部农民组)
  活动目的:①通过东、西部农民的“大家来找碴”活动,明确中国农业地区分布在东、西部之间的差异。此部分需要运用到中国的海陆位置、地形、干湿地区等内容,学生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分享着成功的喜悦。②组织学生在“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上,开展南、北方农民的“大家来找碴”活动,明确主要农作物在南、北方之间的差异。这一部分的角色活动需要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活学活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递增。2004年我国进口原油1.23亿吨(全年石油消费量约2.8亿吨),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需求国。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0年我国进口石油2.15亿吨,2020年将进口3.45亿吨,对外依赖度将达到66%。为了摆脱“马六甲海峡的困局”,改变进口石油的单一局面,保障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我国进口石油的多元化问题被提上日程,
教学案是一种融教师教案、学生学案和学生练习为一体的课堂应用文本,是师生共同的探究活动的载体。本文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设计。  一、从课标和教材出发,分层细化课时学习目标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进行学习目标的确立时进行不同的目标分层和分级,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明晰的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有的放矢。本课题教
罗布泊科考六大发现    罗布泊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史书中称其为盐泽、蒲昌海等。据载,公元330年以前,罗布泊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目前,参加“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罗布泊科学考察的队员们,在经过29天、6 500千米的科考行程后,收获6项新发现。  古湖泊面积超1万千米2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布的一张用国际卫星从900千米高空拍摄的罗布泊照片,形状酷似人的耳朵轮廓。这次
地理学是门有用的学科,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地理学联系紧密。因此,学习地理、掌握地理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地图是学习地理的一个难点,而地理课离不开地图。地理教科书上的书插地图、地理地图册、填充图册、教学挂图等都需要学生读图、识图、辨图。经常运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特点,也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手段。  《地理地图册》是专门为地理教学设计、编制的,它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课书为依据,编
一、构建“以学论教”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学生是地理课程的主动学习者和构建者,而地理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学论教”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体现了学生主体观,也遵从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思维并与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互相吻合一致。新课程评价理念强调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实践等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
作为快速、便捷、清洁和高效的地铁,在城市交通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地铁交通将不单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地下资源开发的必然,更是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目前,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我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布实施,则证明了中国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势在必行。其中,2012年2月,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武汉
一、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1.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手段  选择和运用合理的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能很好地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一节一直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运用“讲授法”讲解这一内容,学生由于缺乏空间概念还是很难理解。如果教师在讲授时,配合黄赤交角简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如flash动画,直观展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交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经脉,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城市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高安市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区面貌日新月异,道路交通明显改观。但日益改善的交通条件,并未能解决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市民生产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简要分析。  一、高安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安市交通条件相当优越,新建的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浙赣铁路和京九铁路支线连接
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可以直观体现多种地理知识,活用巧用地图可以使初中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强化读图意识,做到“眼可识图”  当前初中地理教材中图片数量大幅增加,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从地图中获取相关地理知识。例如,通过地球公转图,引导学生找到太阳光直射的纬线以及昼夜变化和南北半球的区别。同时,培养学生读图例以及注记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而图例则是地图的语言,通过图
2013年3月18日,“渝(重庆)新(新疆)欧(欧洲)”国际铁路首趟回程货列,顺利抵达重庆团结村中心站。不仅标志着“渝新欧”站上了常态化、成熟化运行的新起点,更为改变“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对外开放格局埋下伏笔。看中国地图,重庆地处内陆腹地,不沿边、不靠海,距离出海口2 000多千米。然而,打开世界地图,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寻找重庆的方位:向西,从重庆到欧洲,不是比从沿海更近吗?这不就是扩大开放的“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