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语境,让词语教学“以小见大”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298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夯实学生的语言积淀、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当下,很多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着词语匮乏或者用词不当等状况,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中将词语教学好好落实,而是仅仅停留在学生会读、会写的层面,对于词语带来的思维品质的质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为此,教师就需要在深度品味和实践迁移的过程中,促发学生形成必要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经验。
  一、强化体验,多维理解词语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词语的理解不能仅仅关注其作为一个概念存在的价值,更需要关注在具体语境下的感性含义。当学生遇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词语时,教师常常都会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这个词语的“概念价值”,这才仅仅是词语理解的基础。教师还需要从具体的语境或者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开掘出其实际运用中的丰富的价值意蕴。
  比如教学统编本教材中《竹节人》一文时,很多学生都会对课文中“颓然”这个词语不理解,教学中多数教师会鼓励学生说说自己预习时查阅的资料,或者当场尝试将自己备课中准备的资源出示出来,即“颓然是形容败兴的样子”,然后再组织学生朗读就顺势收尾。事实上,教师出示了课件来解释,并不代表学生就已经懂得了,更不能确保学生已经接受了。教师可以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向教学深处再走一步:首先,从课文情境入手,探究这里的“颓然”具体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工具书中的解释融入到课文教学的整体情境之中,更好地落实内在的认知体验,将原本概念性认知转化为具有鲜明独特意蕴的感性认知。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说说在生活中是否有过这种“颓然”的经历或者看到过别人有过“颓然”的遭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工具书的信息上,而是将工具书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体验,将工具书中生硬机械的内容转化为可感而灵动的自主性理解,然后再尝试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融通,保证了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实现了多维度、多视角理解词语,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浸润其中,触摸词语温度
  事实上,真正的语言内容并不仅仅是要让学生理解词语,而是要让词语融入到学生的认知体验中,让学生在转化认知的过程中进行体悟与思考,品味文本表达的精妙,借以提升学生内在的语言能力,让词语的感知与教学融入到文本的语言之中,自觉地体悟和关注文本中的意蕴,形成敏锐的语感。
  以经典古诗词《清平乐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由“单元导读”导入  1.第八单元的导语有这样一句话:“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用心读一读,看自己能读明白什么。  2.交流:读了句子你明白了什么?  3.(出示: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主要讲述了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相识再到相处的故事。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品析语言的教学片段,笔者对此进行了赏析。  师:课文里对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有很多描写,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画一画,记得用  “ ”画出描写爱因斯坦外貌、神态、语言等语句,用“ ”画出描写小女孩的语句,然后想一想,他们在你的印象中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生边自由朗读边画)  生:我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针对汉语拼音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这一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相吻合,他们不但活泼好动,且自制能力相对较差,但是针对直观生动的事物却能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多元的学习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够使汉语拼音的教学充满乐趣。  一、借助故事儿歌,
作文是生活的展现,是情感的传递,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达。对于儿童来说,从生活的丰富到体验的丰富乃至语言的丰富是一个逐步转换的过程。从无心到有心、从零散到串联、从表象到深入、从“情境”到“语境”,需要立足目标创设真实有料的环境氛围,在互动体验中充分调动儿童的感觉、思维去感知生活、捕捉素材,觸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并在运用和实践中逐步实现语言的“丰”与“智”。  一、情境引领,开启语境  情从何出,境从何
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本质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在文本中走上一个来回。因此,真正高效的阅读并不仅仅在于从文本中获取内容,而要从文本中联想开去,由此及彼,甚至是关联自我,最终获得人生启迪。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这一方面的训练,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设置了“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多维整合,拓展联想,形成立体化的感知与收获。那究竟该想什么、从哪些维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中年级学生习作刚刚起步,能力不一,对于如何观察、怎样写清楚内容等问题,除了少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弄清楚,大部分学生都需要一根“学习拐杖”。笔者结合美国的学校教室墙壁上贴的海报,在三年级下学期习作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年级正
金秋十月,第105届广交会在广州市琶洲会展中心举行。客商云集的迹象向人们预告着金融危机后外贸行业的复兴,也传递了外贸人才需求回暖的信息。这对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来说,是一个喜人的信号,因为从9月开学起,来校招聘的企业已经络绎不绝。这所有着50多年办学历史的外贸类学校已培养培训了数万名知识型、专业技能型外经贸人才,享有“广东外经贸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的美誉。2000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识记生字词“抬、伸、扒、钻、骆驼、大模大样、又窄又小”,同时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表达,复述故事。  3.感悟寓意,学习欣赏他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利用情境,引入故事  1.教师利用课文情境引入,学生熟读课文,教师模仿动物说一句话,请学生猜一猜是文中哪个动物说的。如:长得高好!(生猜)长得矮好!(生
课后习题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揣摩编者意图,把握编者在课后习题方面的目标指向,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思维能力、说话能力、想象能力和习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后习题该怎么教?有的教师认为课后习题应该随课文教学,有的教师说课后习题应该进行专门训练。课后习题的编排,本身就隐含了编者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暗示和期待。因此,教师要能够挖掘出课后习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话的过程。《司马迁发愤写》一文重点表现了司马迁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矢志不渝的精神。由于故事所处年代久远,学生理解相对困难,对此,笔者认为应借助对话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司马迁这一人物,以便彰显文本教学价值。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就《司马迁发愤写》一文的对话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