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老师,别关门》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hd546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睡前,我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幼儿教育》杂志随意翻阅,突然“老师,别关门”几个字印入了眼帘,我觉得似曾相识,于是立刻带着好奇阅读了全文(刊登在2005年第9期)。原来,这是发生在小班幼儿身上的一个故事,我觉得熟悉是因为这则小故事曾经发生在我身上,我为之汗颜。面对同样的故事,这位教师能反思后诉诸笔端,在教育核心期刊上与同行们交流,而我却把它关在了记忆的闸门里。
  平时,我很喜欢看《幼儿教育》杂志里的教养笔记,它们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高深的理论,是我们一线教师心灵交汇的五彩池。其中有我们的喜怒哀乐,有我们的教养经验,有孩子们的童言稚语……它们朴素、真实,一字一句都是我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平日里我们总是忙着迎接各种检查、搞教科研工作、布置环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对发生在幼儿身上的精彩故事已经漠然。我们总在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反思型教师,但又总是不自觉地以忙为借口。所以,我们不妨让忙碌的脚步歇一歇,让双眼重新变得敏锐,及时捕捉幼儿生活中的火花,并把它用最朴素的文字记录下来,为“教养笔记”这一五彩池增添一丝涟漪……
  
  读《笑脸》一文所想到的
  河南上蔡县直幼儿园 张爱芝
  
  在读了《笑脸》(刊登在2005年第5期)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自责:每次写总结时,我们都在说尊重孩子、了解孩子,但在“六一”的舞台上,我们做到了吗?亲爱的同行,不知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何感想,为了满足你的期望,孩子是否一遍一遍地做动作?为了达到你所要的效果,孩子是否经常忍受你过激的言行?为了完成任务,你是否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兴趣需要,让孩子在教学活动时间、游戏活动时间、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反复操练,甚至傍晚练、星期天练?为了抢排节目,你是否忽视了未参加排练节目的孩子,使原本科学、合理的一日活动变得支离破碎,使孩子已经养成的习惯也由于生活节奏的打乱而受到影响?
  这篇文章对我们的工作影响深远,这以后,我园的“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成了每个幼儿体验成功和创造乐趣的舞台,成了让每个幼儿留下美好记忆的舞台。我们如愿看到了孩子灿烂、可爱的笑脸。
  
  
  读《也谈顺其自然》有感
  河南平顶山市西苑幼儿园 苑 嫣
  
  读了《幼儿教育》杂志上刊登的《也谈顺其自然》(刊登在2004年第12期)一文,我感受颇深。初读,感觉它既像在讲理,又像在分析,通俗易懂,发人深思!再读,感觉它像一篇散文,隽永清新,琅琅上口;又像一首诗,寓意深刻,意境优美。细细咀嚼,更能品味其深刻内涵。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从这篇文章中,我学到了哲理,悟出了道理。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有没有强制孩子的做法,有没有以成人的眼光对待孩子,由此,我以前的许多困惑有了答案。
  正如作者所言:“尊重儿童,就是要尊重儿童的自然,就是要顺其自然……要了解那个自然,需要耐心、静心、细心……自然看似平凡,实则神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心尽力让每个孩子在平凡中绽放神奇。
其他文献
2009年5月27-30日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协办的“2009中美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吸引了全国150余位早期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参加。会议邀请了美国普渡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学习系教授、早期儿童项目负责人厄力克(Jarnes Elicker),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教育学院早期儿童教育专业教授麦克姆伦(Mary McMull
我园在艺术教育实践中,注重多元化艺术欣赏环境的构建,注重互动艺术氛围的营造,以调动幼儿的审美感知,萌发幼儿对美的表现欲望,让幼儿学着从周围的生活环境和艺术作品中发现美,并自然而然地受其熏陶。此外,我们还积极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为幼儿表现美、创造美提供更大的空间。    一、构建多元的艺术欣赏环境    我们十分重视艺术欣赏环境的创设,精心营造浓郁的艺术欣赏氛围,发挥环境对幼儿认知和情感发展的熏陶
从事幼儿教育的人大多听到过“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DAP)。“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是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倡导的关于早期教育的教育理念、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  与瑞吉欧教育实践一样,“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对早期教育的影响也是世界性的。但是,跟瑞吉欧教育实践不同,“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从被提出的那一刻起,人们就对它发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从而使它成为早期教育界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  在我国
中国是诗歌古国和大国。以诗育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时至今日,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烛照下,“诗教”更成为学校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中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中,具有树人以德的现实意义。  一、诗教是境界教育,培养责任感、使命感  中国的“诗教”传统古已有之,孔子曰:“不学诗,无以立。”(《论语·季氏》)而诗教的目标何在呢?《礼记·经解》记载:“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教师的观察。细致的观察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当前的状态。以便对下一步的教育行为作出决策:是介入指导还是任其自由发展。不当的介入会打扰幼儿、阻碍幼儿的发展,不及时的指导又会失去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机会。教师要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就要从观察幼儿做起,把握“介入”与“不介入”的时机。    ●有意义的重复工作Vs无意义的重复工作    幼儿常会选择一种工作材料重
摘 要 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必然要求课堂作出相应的变革。尝试跨学科主题教学,超越拼盘式的综合课程状态;促进深度体验与探究,深化学习方式的变革;转变教师角色,归还学生学习自主权。由此,变“学科教学”为“整合教育”,变“落实知识”为“素养养成”,变“课堂控制”为“共享学习”,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 键 词 中小学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一次教育研讨会上,学前教育不公的深层次原因被逐一分析。  据介绍,《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以上”的目标。但业内人士认为,按照目前发展速度来看,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一定困难。  据与会者分析,由于此前存在学前教育的产业化导向,如果不对现有制度进行修正,那么学前教育将陷入产业化高收费的泥潭中难以自拔。“如果我们目前的政策不作调整,教
都说中班幼儿好动。容易兴奋。做事无条理。他们独立的愿望很强烈,但付诸行动时常常有勇无谋。又都说中班时期很关键。如果此时把基础打扎实了,幼儿以后的发展会很顺利。经历了半年多的持续观察,在观摩美术活动“小鸡小鸭在一起”时,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中班幼儿的进步。感受到了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推动作用。如果不熟悉这个班的张老师,你一定会对这个班幼儿的出色表现提出以下疑问:教师不作示范,为什么幼儿能画出动态各异的小
设计思路: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各种媒体纷纷推出了别具特色的“2008”创意设计。我给孩子们欣赏了部分作品,他们很感兴趣,跃跃欲试,于是我设计了美术活动“我的‘2008’”。  大班幼儿对于“2008”四个数字已非常熟悉,能认能写。在活动中,我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2008”的创意设计激发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的热情,接着引导幼儿从数字的形态变化入手,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加以表现,享受创作的乐趣
有个幼儿从家里带来了一本新书《猜猜我有多爱你》,孩子们争相阅读,有的还照着书绘画。看孩子们这么感兴趣,我们便萌发了把它作为大班故事教学研究案例的想法。经分析,我们认为该故事最吸引幼儿的是它的优美意境和对爱的情感表达,所以我们制定的活动目标为:1.欣赏故事,理解和感受故事中优美意境;2.能够清楚、连贯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还确定了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大意,感受故事所传递的情感。难点是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