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斓色彩也关情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词中颜色词的运用,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魅力。引导学生从诗歌铺色设色的角度欣赏诗歌,也许更能激发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
  【关键词】诗歌 色彩 情感
  《文心雕龙·情彩》中说:“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刘勰明确指出色彩构成文章文采的重要性。因而对诗歌的着色研究,是领悟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著名诗人杜甫擅长调遣颜色,抒发自己的独特情感。如我们熟悉的《绝句四首》(其三)“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铺设了“黄”“翠”“白”“青”等颜色,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从视觉上呈现给读者一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诗人运用清丽的色彩词营造了清新的意境,情感自然而发。另有其诗《白丝行》:“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通过颜色的变化写出了白丝被染的悲哀,直观而真切。《雨过苏端》“红稠屋角花,碧委墙隅草”,抓住了红花碧草,抒发了雨后的欣喜之情。诗仙李白也用他那神奇之笔绘出了对祖国的碧水青山的热爱,庐山也因《望庐山瀑布》升腾着一笼“紫”烟,萦绕了上千年。王维的诗佛世界也少不了颜色的点缀,“客舍青青柳色新”“复照青苔上”“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有鬼才之称的诗人李贺,可以说是画家诗人,陆游曾称李贺诗歌“如百家锦衲,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画家通过在画布上挥洒色彩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而诗人则似在文字这个画卷里通过色彩做点皴染的功夫,达到了艺术审美的独特效果。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绿酒红炉,“红”“绿”相映,色彩配置清新明丽,色味兼香,气氛热烈,表达出温暖如春的诗情,能唤起读者无限的想象,感受到温馨炽热的情谊。清代诗人舒位也是一位丹青妙手,诗人常常运用青白两色相映衬,构成清冷诗歌意境,折射出诗人的愁苦诗心。诗歌中常常运用青色的物象,如“青眼、青箱、青裳、青灯、青袍、青羔裘、青楼、青铜钱、青禽、青驹、青鹃、青虫、青石、青山、青草、青霞、青桐……构成凄冷的画面,反映出诗人内心之愁闷。诗人一生漂泊,穷困蹇涩,诗人也往往通过色调的搭配巧妙地写出纪行之苦,人生之无奈。如“黄帽催双桨,青箱趁一鞭”,“江海青苍处,飘然一叶舟”,“乌帽沾尘几城市,白衣摇艣勿江湖”,“浮云在青山,行役应嗟季”,“山海一灯青,茫茫照客星”,“白马踏青草,征人行太早”,“东方沉沉天欲白,落月殷勤送行客。车中人兮孤梦醒,隔店惟见疏灯青”,“青衫从事佳公子,白发怀人老画师”……这些以青色为主的清词诗句写出诗人“青色”的感情——旅途辛苦孤单、科场失意、穷苦潦倒。
  清人方熏《山静居画论》论道:“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彩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不则形迹宛然,画无生气。”画如此,诗亦如此。诗人调配色彩能获得和谐或反差的审美效果。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漫江碧透,白翎水鸟,满山青翠,红艳鲜花,写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设了碧绿、洁白、青葱、火红四色,令人炫目。读者可以从诗人的设色中直观感受到诗人对山川的喜爱之情,诗人往往运用绚丽的颜色状写山川河景,表达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达到艺术上的震撼,令读者获得独特的审美感悟。清代诗人舒位绘写湘贵一带的丹山碧水、山青白云也铺颜设色,以颜色之夺目绚丽状写神奇山水,如写山者如“一点高一层,开门靛荡荡。碧落接太虚,中有红云居”,“山头风雨山脚晴,晴山苍苍雨山白”,“修竹環青峭,孤桐引翠微”,“黔灵山色翠烟堆,楼殿参差入望佳”,写风俗异情,如“百满风俗接三苗,红晕槟榔绿晕蕉”。清代诗人舒位深谙颜色和谐之道。如“渐看青草四边生,稍喜红泥一轨平。人面沾尘如败鼓,客心薄暮抵悬旌”,青草和红泥构成旅途的特有景色,诗人选取青红两色更加凸显了旅途的单调和孤单,达到了以乐景抒哀情的艺术效果。“红藕香中人北至,青蘋声末水东流”深秋夜晚,诗人闻着红藕的清香,有青蘋相送相伴,其清美之诗境让诗人流连。“花落江村晚,萧条莺燕群。红尘三月雨,绿涨一谿云”,落英缤纷的绚丽、水的碧绿和倒映水中云朵的洁白,颜色相互映衬,写出了春末落花时节特有的美景。“古岸白榆树,斜阳黄石山。再来春水阔,不记碧弯環”榆树之白、斜阳之红、山石之黄、春水之碧,组合成了一幅苍凉古意中又显生机的山水画,足见诗人颜色调配之高超。
  从阅读接受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学生更倾向于直观感受作品的魅力,因而与其在教学中细讲精讲诗词文字调遣的琐碎,不如尝试从颜色入手引导学生走入斑斓的诗歌世界,也许更能激发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
  作者单位:广东惠港中学。
其他文献
一、文本定位  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是《孟子》选文专版,其选文章依次为:《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这几个课面就内容简单复杂层次而言,应该是由复杂到简单。如果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依序而教,这恐怕很难收到效果,如果改变现有顺序,这倒可以收到板块教学整体之奇妙。  二、操作过程  孟子善用故事说理,其文章多取譬设喻。基于此,我们先完成《弈秋》、《齐人有
【摘 要】笔者以为将内容分析的教学方式应用于语文课堂的教学,能真正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以任务分析方法运用《雷雨》一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分析 《雷雨》 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由“教的过程”向“学的过程”的转向真正体现了“学习是学习者的学习”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开始有意识地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从教学内容的设定到教学流程的设置都进
【摘要】作文材料有着丰富的来源,语文课本、课外资料或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选材的无尽宝藏。只要用心去发现和感受,就会有“涓涓细流”的材料汇集,也定有“波涛”般的惊人篇章。  【关键词】作文;选材    十几岁的学生,正是草尖上挂着露珠的年纪。每一位少男少女都是一首诗,都是一座储量丰富的矿藏。他们个性鲜活,个个怀着对生活热烈的爱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他们用心灵彩笔抒写作文,扬起生命的风帆,苏霍姆林斯基说
【摘 要】《项链》是高中语文中经典的传统课文,它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典型形象,在玛蒂尔德生动形象和精彩故事的背后,丈夫路瓦栽对她形象的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项链》 路瓦栽 形象塑造 情节发展  《项链》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主人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在创造目标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创造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创造的高层次的阅读审美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适应语文教学改革,全面体现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改变制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创新能力 创造思维    阅读过程中,读者对阅读文本作主观审视,进行创造性、批判性理解,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或有新意的见解和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成了高中语文教育者的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弊端,并论证只有做到抓好诵读、突出精讲、注意积累这三个方面结合,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培养较强的文言文阅读分析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  【关键词】文言文教
【摘要】在高考作文评分的“发展等级”要求中,“有文采”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有文采”不只是体现在抒情类的写作体式上,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仍然可以通过对称句、反复句、假设句、比喻句、排比句、引用句等句式的运用及词语的选用来达成。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有文采 句式运用    今年高考作文评分,特别规定了“发展等级”,该等级的重要一项便是“有文采”。“有文采”其实就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得当,意蕴含蓄
【摘 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不是反抗,而是回归封建礼教。主要理由有:其一,杜十娘筹备百宝箱,实现从良心愿,实质是为了改变人们对她的看法,得到当时社会价值观的认可。所以一开始她就将自己放在了封建礼教的规范之下;其二,面对李甲的变心,她仍有其它路可走,但她选择了投江,表明自己的“贞烈”,从而完成了封建礼教的认可。  【关键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封建礼教 回归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笔下的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除了其工具性内容以外,还蕴涵着浓郁的人文性精神内容,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文精神的主旨,在语文教改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此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 教育理念    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掩卷沉思:语文是什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统一。”《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
【摘 要】增强作文的扣题点题意识,不仅要学会内容上的扣题,形式上的、外显性的巧妙点题,让阅卷老师强烈地感觉到紧扣题意,不偏题,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考场作文扣题点题技巧,以帮助考生取得较理想的应试效果。  【关键词】考场作文 点题 应试技巧     一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命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