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l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哪一天,我们中国没有人能够感受和想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傲和淡泊,不能体会“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豪迈与洒脱,不能体会“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智慧与高远,我们又有什么面目来证明我们继承了这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呢?学习和发展古典文学,应该从小做起。曾几何时,儿童教育讲究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等这些传统的文化。而如今,随着我国以一个开放的姿态站立在世界的面前,我们可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英语、钢琴、音乐绘画等,唯独没有对我们最应该注重和传承的文明进行教育,这是很让人痛心的。
  一、帮助初中生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文学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正所谓“文以载道”。古典文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作用,首先是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中国式的概念,一种传统的思想。比如,初中语文有一篇范文正公的《岳阳楼记》,几百年来一直作为一篇美文被世代传颂,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他那种“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朗朗上口的辞藻,更重要的是本篇中的题眼,也就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我国古代文化人对于天下苍生和社稷黎民的那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当今的读书人学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这种胸怀与志向,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精髓,它在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发展,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渐变与发展的特性。从朱熹的格物致知到王阳明的知行统一,我国的文化传统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扬,这些文化的精髓正是初中生应该学习和领悟到的。
  文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中华民族并不以血缘来分远近,而是以文化来定宗亲。我国五千年从未断代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全体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根基。未来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过去的总结和继承上的,不然,任由科技与经济野草般的疯涨,总有一天,当我们回头驻足,我们将发现自己迷失在了历史当中,已经认不出自己究竟是谁,从哪里来,那样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将会是灭顶之灾。
  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让我们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这就是对过去的传承,是我们思想的根基。认识过去才能开启未来,这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整个民族至关重要的大事。
  二、教会学生去寻找自己身边的美
  就境界而言,古典文学比现代文学有着天然的优势,就如画画中的留白一般,西方的油画往往画的很满,给人一种精切和震撼的感觉,中国的水墨往往是寥寥数笔,大片的留白不仅是意境和胸怀的体现,而且更加智慧的是,大块的留白引发了读者不同层次的想象空间,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古典文学的简洁也正是起到了这样的效果,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太多的喧嚣和嘈杂,在这种纷纷绕绕的世界中,简约大气的风格又使我们想起了我们似乎已然远去的古典,聊聊数语间便能道出山河之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这十个字简单利落的反映了边塞大漠中夕阳下的壮丽与雄浑,作为一首边塞诗,这里面并未提到人,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读到边关将士的那种凄苦与豁达。孤烟,说明即点明了画面中有人,同时也体现了人的寂寞,甚至读出其中的思乡。长河落日圆中的长字与前一句的大字相互呼应,显示出所描摹的景色的大气磅礴,落日使人联想到天边的红霞,这些词汇在一起,为我们构造了一份壮观的图画。
  另一首著名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仅用几句话就将我们带入到一个自然小巧的精美之中,给人的感觉就两个字叫做惬意。为了突出接下来对自己人生坎坷的倾诉,几个简单的词汇“枯藤”、“老树”和“昏鸦”,“小桥”、“流水”和“人家”,对异乡景色的寥寥数语,传神地写出了自己眼前静静的美景和他乡人安静的生活。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众鸟归巢,作者一个人在古道上骑着瘦马郁郁而行,对人生和境遇的慨叹呼之欲出,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和身临其境的同感。作者对美景的描摹,古典文学对大与小,雄浑与精致、壮丽与静谧都已达到了极致,而其丰富的画面感为我们带来的那种对于美的感受不禁令我们怦然心动。
  三、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我们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能够见到的都是一些经典作品。大部分文章都比较朗朗上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古文的学习与背诵是提高学生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学生能够时不时的引经据典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谈吐自然被认为不凡。另外,我国古代还有很多立身根本的名言警句。“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来警醒自己,修好自己的心境,做一个谦谦君子。
  有很多的专家学者面对我们日益远去的传统文化,开始痛心疾首奔走相呼,说明目前我们对我们的传统遗弃比较严重。学习古典,应该从小做起,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我们应该对古典文学部分予以充分的重视,并且发挥自己的智慧,将古典文学的作用尽量发挥出来。文以载道,让我们以学习古典文学为突破口,重拾我们的信仰。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新课程改革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思维模式,提出的新的要求,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确定了更高的标准,对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有了更为严格的规范。有效性教学就是要合理利用现有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讲授,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现象较为普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学生才能主动地去学习,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根据初中数学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确定教学主题的前提下,由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来分析问题,并从学习实践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探究能力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学习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来体验和解决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从探究中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意义  1.从知识建构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数学知识的传授,过去依赖
期刊
关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自由愉悦的学习情境中主动表达和积极交流,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更能够使得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现问题、探究
期刊
古语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其实放之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未尝不可。课文是有限的,老师如果能够适时补充一些材料,有时就能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为学生的阅读理解助一臂之力。但是,并不是只要补充材料就能起到正面作用,那么,在补充材料时,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不在于趣味性,而在于实用性  有趣味性固然是好的,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