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动 心动 律动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i_i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滋曾经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活泼好动、乐于表现则是小学生的天性与特点,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征的多重需求,我认为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动一动”那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音乐教学; 乐动心动; 身心并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86-001
  乐动心动,身心并用,开发音乐潜能。“动”的内容很丰富,包括游戏、舞蹈、演唱、演奏等等,活动的形式也多样,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都可以。那今天我们谈到的“动”特指律动——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听到音乐时按照节奏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那一种感觉。
  我们的音乐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
  一、“动一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每当音乐响起,我都会示范引导,或者亲自带着孩子们动起来,如头、手,或者是脚,或者是腰等等。能随着音乐动起来,就说明孩子们正在将自己耳中所听到的音乐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学生用自己的“动”理解音乐,听懂音乐,直至最后表现音乐。比如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中,教师经常会引导学生加入一些拍手、拍腿、踏脚等简单的动作配合音乐进行“动”。
  二、“动一动”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知识
  如果将音乐课也上成循规蹈矩的文化课,学生必然乏味,而课堂中让学生动一动,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汲取知识,获得熏陶。例如在六年级的《拉库卡拉查》一课中,弱起的演唱是歌曲的难点,如果一味死板的教给学生这是弱起,一遍遍的数拍子学习,六年级学生虽也能学会,但其中之乐何从谈起。而我则带领孩子跟着音乐将老师事先创编好的律动充分地动一动,再在其中将歌曲中的弱起乐句处加入转身的动作,学生用身体感受了这个弱起之后,继而再总结出这是弱起乐句。那么此时的课堂所呈现的就是另外一番全员参与的热闹场面,在欢快的氛围中学生自然而然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三、“动一动”可以表现音乐意境,使音乐直观形象,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风格
  音乐中的意境有时光靠老师单纯地讲解与渲染似乎还是不能完全达到预想的效果,而让学生“动一动”则有助于表现音乐意境,使音乐直观形象,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风格。在教授《叫我唱歌我唱歌》时,我先是将播种、除草、收割等动作跟着音乐伴奏进行了律动表演,让学生尝试猜一猜教师在做什么,通过教师的律动表演,学生很快就能联想到劳动,由此引出歌曲的类型,再顺理成章的将劳动中的歌词加入,引导学生熟悉歌词,理解歌词。
  四、“动一动”有助于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理解力,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很多时候音乐律动是需要大家合作完成的。例如,在奥尔夫音乐中有一首《握手舞》,这个律动需要学生在长音时找到同伴进行握手,每一次长音都需要不同的握手对象,这就非常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通过动作了解音乐并且表现出来,长音就要握手时间长点,短音则相反。高年级练习时还可以尝试每一次长短音时都找不同的人握手,直到音乐停止。那么,像这样的合作律动音乐在平时的课堂中还有很多很多。
  五、“动一动”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是美的,也是快乐的,在快乐中引领孩子创造更美的音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正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的音符,他们的律动筑成了音乐课上最生动的画面,最美妙的场景,最和谐的交流,最有趣的互动。但学生的“动”不能一味地模仿教师,而应无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创造力。同样是用《握手舞》的音乐,除了基本的握手动作之外,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其他的动作来表现,如:拥抱、招手等等。
  “动”在音乐教学中所体现的作用正体现了中小学生注意力的短暂性、求知的好奇性、个人兴趣的广泛性及形象思维的丰富性的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穿插在一节音乐课的各个教学环节里。
  一、“动”在课前
  比如在低年级的音乐课程中,我们经常会在课程开始前加入一些热身的律动游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集体参与到活动中,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如我在教学《动物说话》这首歌曲前,就用模仿各个小动物的走路姿势进行《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律动游戏,跟着音乐节奏我分别示范小鸡、牛、羊、猫等等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学生分别模仿小动物的样子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整节课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可以调动学生的快乐情绪,集中注意力,同时也为后面的学唱歌曲做了一些铺垫。
  二、“动”在课中
  课中的“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片刻的放松休息,有时还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比如在我们欣赏《小狗与口哨》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第一个主题片段,并自编动作表现这部分音乐,之后再次完整听一遍,听到和第一主题相同的音乐就做出刚才自编的动作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编力、表现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结构,直至最后完整的表现音乐。
  三、“动”在课尾
  律动放在课尾,可以把教学推向高潮,使学生余兴未尽。而师生通过共同的表演,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交流。《忆江南》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乐曲,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运用一些道具加上学生自己的创编和想象,将江南水乡的美景呈现在课堂,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更加享受并喜爱自己的水乡,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我们还要明确律动只是音乐课中的一小部分,一种手段,一定要“动”的恰如其分,才能事半功倍。在音乐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切的运用好律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需要。将律动有机的融入小学音乐课堂,让每一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自身的参与“动”起来,更快地容入了音乐,感受到了音乐的情绪,逐渐领会和感悟到音乐作品的内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期待音乐课,喜欢音乐课,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音乐课的艺术感染、浸透熏陶、心随乐动中愉悦起来、丰富起来。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忽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根据整个初中阅读教学特点,我结合当前教学理念及课堂教学实践,就初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方法谈谈自己的见解。关键字: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 日记阅读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51-00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
摘 要:好习惯是力量的源泉,是知识的润滑剂。一个好习惯能使我们终身得益。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关键词:好习惯;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53-001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
摘 要:在初、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均将科学探究列入标准内容之中,由此可见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是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共同目标。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入手,就科学探究在初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衔接谈几点体会。关键词:初高中生物教学; 教学衔接; 科学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57-001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很重要的方式。在初、高
摘 要:强调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是借此来改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参与的“我要学”,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实行学生的长远发展,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关键词: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61-001新课程认为,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滔滔不绝,不再是学生埋头苦记笔记,不再是只围着教材转动,而是老师与
摘 要:小学科学的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它本身是生动有趣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因此,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个性的独特性,我们的教学强调的应是个性的发展,注重个性的教育。就自己教学研究所得,试从两个方面讲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兴趣; 科学; 个性; 情境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
摘 要:目前,有关科学本质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科学探究法与科学史法,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尝试通过开展科学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关键词:科学教育; 科学阅读; 科学本质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66-0012010年12月,我有幸来到江阴华士实验学校,参加“小学科学课堂如何体现科学本质”专题组稿会。惊喜之时,对自己执教的科学课
摘 要:科学课是以探究为核心的,探究是以行动为载体的,科学老师最烦恼的是科学课堂上学生的“动”,不动不像科学课,一动就像体育课。如何追求简约的科学课堂呢?“动若脱兔,静如处子”是最好的写照。关键词:简约; 动若脱兔; 静若处子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68-001在小学骨干教师的评选和市优秀课的评比中,连续听了很多节科学课,发现有的科
摘 要:我希望在教学中与学生亦师亦友,体现自己青年教师的魅力,但伴随着我的尴尬是:课堂看似很活,自己却很累,而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不高。如何能做到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在课堂实效上有优势呢?关键词:科学课教学; 深层次研究; 倾听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70-001刚工作那会对于学校天天提教学常规,自己心里其实很不以为然,认
摘 要:新课程改革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这一变革的核心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理念是支配我们教育行为的先导。而教育理念的更新集中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设计、评价体系的更新等诸多方面。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校态势中。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建构式生态课堂; 教学策略研究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
摘 要:小学科学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词:小学科学; 科学实验; 人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79-001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人们对科学实验教育功能的深入研究,实验在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