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渗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学到美,使学生得“美”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美育渗透
  G623.2
  美育,是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
  一、挖掘教材,发现美的形象
  教师要把传授知识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把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使之具有美的特征;要发挥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情感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再见了,亲人》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中朝人民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挚感情。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文质兼美,蕴含着大量的美学因素。特别是在教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美,如《可爱的草塘》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形象。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通过各种艺术形象来反映人物的行为美、道德美、思想美和品质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的美好形象和优秀品质,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培養审美观。如《雨中》第六自然段写到:“那位运苹果的姑娘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帮着捡苹果的人已经消失在雨帘里了。”我问学生:“假如姑娘来得及的话,她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思考领悟了姑娘对帮她捡苹果的人们的歌颂与赞美,懂得了这就是人间的真善美!及时引导他们鉴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帮助他们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应用感知,感受美的形态
  感知是儿童参与审美活动的直接途径和心理基础。唯有形状、色彩和声音等可感性具体形象,才能刺激儿童感觉器官的兴奋,产生审美感知。 要感知寓于语言文字之中的各种美的形态,必须把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形象。因而,需要从唤起学生的审美想象去寻觅。
  如《鸟的天堂》一文,第一段写傍晚时分,作者和他的朋友划船去游玩,描绘了鸟的天堂所处的特定的背景。教学时,以“向着河中心移去”的“移”字为突破口,让学生讨论“移”字能否改成”驶“字?为什么会听到“一曲音乐”?同时,又板书“太阳、山坡、红霞、石子路、小船、竹竿、河面”等表示物象的词语,唤起学生的想象。
  继而,可以展现白描手法描绘的“乡村黄昏图”:天晚了,太阳落山处,留得一抹灿烂的红霞,一条洁净的石子路从乡村蜿蜒而出,静静地躺着。石子路的尽头是条大河,河边几棵大树下停着几只小船。
  “移”字的咀嚼,绘声绘色的描述,开启了学生想象的思路,他们可以依据生活经验重新组合表象,来认知和感知“鸟的天堂”多姿、
  宁静的形态美。
  三、训练语言,感悟意境之美。
  文学,本身就是一部高度的艺术品,其旨在以情动人。文章的意境美,都包蕴于语言文字之中,因此,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是使学生感受美育的最根本途径。
  1、加强朗读,领悟情感
  “读与感受”是学生的一种主题活动。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读与感受”比分析更重要。“读”的过程是任何“精妙”的分析所无法替代的,没有充分的读书,就谈不上深入的分析,更谈不上深刻的感受。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去:“读与感受”呢?应注意三点:(1)读有目的。多读不是随便读,每读一遍,要解决什么问题,读前要提出明确要求,要加强引导。(2)读有层次。注意由浅入深,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由读得准确到读得有感情。(3)读要选择。注意精读于泛读相结合,既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泛读全文,又要指导学生精读重点语段,做到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2、训练想象,丰富情感。
  形象思维是人类主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的整个思维过程都离不开具体形象,而想象则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美感中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是在想象中实现的。在教学中,选择那些反映自然美、社會美和艺术美的事物,让学生在初步建立美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有利于学生从中受到美育。如观察一幅图画,可引导学生去想象当时的季节、天气、环境和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学习课文,可引导学生补充想象一些课文中没有直接叙述出来的情节;通过听音辨响,将人类社会活动、日常生活及自然界发出的一些声响有机糅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去想象一些情景片段等。
  四、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美
  1、在课堂实践中展示美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该从课堂入手,为学生创设多种机会让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美,树立起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有的学生说得结结巴巴,我都给予肯定的赞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愉快下感受自信美,直到过渡为迫切要求展示表现美。
  2、在课外活动中展示美
  社会之大,无处不有语文。语文美育无处不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懂得用独特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对生活美好的事物倾注感情,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并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占领学生心灵阵地。
  另外,我还经常在班上举办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朗读比赛、作文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现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从而发展到由展示美而创造美。
  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有努力钻研,既教书又育人,通过美育调动学生的心理愉悦因素,用美的形象感染他们,用美的意境陶冶他们,使他们成为懂得欣赏美,体会美,从而以美的眼光发现美,展示美的人格,使学生得到“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福成、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2]盛雪琴,《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六。  教学目标:  1.按要求写信,把自己的一些情况和想法告诉外地的亲友,做到格式正确、内容具体。  2.喜欢书信这种文章体裁,会用书信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把自己想要写的内容有条理地写具体,会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联系生活导入:同学们,谁能说说与不在身边的亲朋好友交流沟通时,都采用一些什么
“奢侈品护理上门服务”只是一个入口,全方位拓展目标人群的其他同类需求,  只要客户的任何奢侈品遇到问题,就会想到“新奢”。  项目简介:  第一家政网属家政O2O信息服务平台,通过PSTN电话网和IP互联网双路方式连接B端家政企业和C端家庭消费者,以小区为单位,推送周边优质家政服务商家服务项目。项目为雇主提供信息推优、点评择优、担保交易安心、支付方便服务;为商家解决营销、保姆获取、支付结算问题。通
一、把握课程标准 明确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化学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作用。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
教学内容:《语文》六年级下册生活作文。  教学目标:  1.能围绕礼物,叙述清楚送出礼物的过程和心情,明白一份礼物寄托着一份深深的祝福。  2.在写作中做到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学习心理描写与对话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话题  1.联系生活导入:每当佳节来临或你的亲戚朋友过生日时,你给他送过礼物吗?送过什么礼物?你的礼物表达了怎样的心
【分类号】G633.9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理念、新思想从新课标中四溢出来,新课标
中国分类号:G633.6  在新课改理念支撑下的高效课堂,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达。新课改核心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然而后進生的存在是教学工作中的必然现象,因此如何转变后进生和提高他们的成绩就成了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转变角色、尊重后进生,用父母般的爱去感化,使他们重获自信  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缺乏自信。由于一次次的失败,导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小学生
采用液相共沉积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制备了纳米碘化银铜固溶体粉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和观察了该纳米粉体的晶体结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纳米碘化
教学内容:《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四。  教学目标:  1.有条理地把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写具体。  2.能主动修改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各种表达方法把“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有序地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  1.围绕“学会生存”的话题组织一次口语交际活动。  2.引导学生品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 
摘要:听力教学使高中英语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听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水平。本文阐述了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笔者结合自身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和教学经历,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提高英语听力的策略,以此希望提高学生听力水平,与此同时为听力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有效教学;反思;对策  G633.41  语言习得理论指出,语言习